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

2019-07-10 15:16赵倩杨婧
市场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赵倩 杨婧

摘 要:本文在OFDI出口效应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对当前发展阶段中国OFDI与出口规模效应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2005—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OFDI出口规模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当前发展阶段,中国的OFDI并没有导致相关产业出口萎缩。相反,OFDI能够通过产业关联作用拉动配套产业产品出口,通过产业竞争力提升来扩大出口产品市场占有率。因此,我们从政府角度给出宏观政策参考,并在中国当前开放形势下提出企业OFDI的发展方向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规模效应;出口创造;出口替代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5-0138-02

一、 引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冲破国家间的阻碍,迅速与世界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建立起经济伙伴关系,我国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贸易形势普遍不乐观,贸易出口外部需求的紧缩也成为中国难以回避的问题。在市场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各国为保护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而采取设置贸易壁垒等方式,而中国作为不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在这一过程中,遭受了不少国外“反倾销”。另一方面,伴随2002年“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连年增长。在此之后,“走出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十五年的增长,增长约78倍。近些年来,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真实性和合规性,政府进行了更为严格的把关并取得一定成效,市场主体对外投资更趋成熟和回归理性。在传统优势下降的形势下,我国开始将劳动密集型生产链转移到海外国家进行。同时,部分企业为了拓宽产品市场,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也开始将投资延伸到发达国家。稳步增长的OFDI与并不向好的出口形势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是当前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早期的局部均衡理论认为,OFDI是对对外贸易的替代。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被视为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两个重要途径。Brainard(1993、1997)在研究集中生产与邻近生产关系决策中发现,当邻近生产优势大于集中生产优势时,相比于出口贸易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直接投资。当东道国向第三国出口成本更低,分公司会对母公司出口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Belderbosa和Sleuwaegen(1998)利用500多家日本企业的OFDI与对外贸易的数据分析,指出在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影响下,OFDI对出口是替代的。Hejazi和Safarian(2001)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美国1982—1994年间对51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出口相关数据,指出美国的OFDI对其对外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同行业的促进作用不同。魏刚和谢臻(2009)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在1983—2007年OFDI与进出口贸易关系,指出O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非常微弱,原因可能是当時我国OFDI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导致的。蒋冠宏,蒋殿春(2014)利用1498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上是促进了企业出口,且对高收入国家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毛其淋,许家云(2014)认为OFDI不仅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同时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概率。Pain和Wakelin(2002)利用OECD成员国1971—199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发现OFDI对出口贸易影响相对复杂,法国、德国和瑞典三个国家OFDI对出口贸易影响为负,但在日本、美国以及英国的研究中呈现相反的结论。王飞,朱璋,庄雷(2015)对 1995—2014年OFDI存量数据并结合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对产业升级进行的实证分析中发现OFDI没有显著推动产业升级,而引入政策变量后则发现政策支持有助于推动出口贸易和产业升级。

在OFDI对出口规模的影响中,因为样本选择和时间上的差异,OFDI出口规模效应仍旧没有一致的结论。在全球经济下行、中国出口遭遇寒冬的背景下,重新研究OFDI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仍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2005—2016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快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不断下降出口规模之间的替代或创造效应并给出合理解释。

二、 影响机制

OFDI的贸易效应有两种,一种是“贸易创造效应”,即OFDI拉动母国对外贸易增长;另一种是“贸易替代效应”,即OFDI对母国的贸易增长起阻碍作用。无论是拉动还是抑制,本质都是OFDI增加或减少进出口贸易。那我国OFDI究竟是拉动还是抑制出口呢?接下来将从两个角度进行影响机制分析:

(一)出口创造效应

从理论上看,对外直接投资可能会拉动母国企业的出口,其潜在的影响机制体现为:

1. 产业关联带动出口增长

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或生产设备出口等对东道国的不断输出会促进母国出口增长。当跨国公司为了拓展现有市场而不断在东道国建立分支机构或设厂时,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等也会不断地增加。这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如果这些资本品,东道国没有生产或生产不达标,正好可以由母公司部门或母国其他供应商提供时,可以促进母国出口增加;二是随着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开展多项业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时,可以促进原材料、中间品等进口,从而扩大了母国的出口规模,由此产生了出口创造效应。

2. 质量提升带动出口增长

技术寻求性OFDI的对象一般是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因此母国可以近距离接触东道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掌握东道国有而母国不曾拥有的先进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扩大出口规模。比如电子科技、生物工程等方面的企业,可以通过OFDI的方式,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前沿技术,从而提高本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本国出口规模。

3. 结构优化推动出口增长

一些投资国为了获得国外先进的资本、高技术、战略性资产,会直接在被投资国建立分支机构,吸收当地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然后将这些成果转移给投资国,投资国就可以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提高生产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从而增加出口量。

(二)出口替代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也可能会抑制母国企业的出口,其潜在的影响机制体现为:

1. 根据H-O理论,OFDI引致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跨国流动,会降低两个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价格差异,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会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差异的趋同而缩小。

2. 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设置各种贸易规则,阻碍了投资国进一步的市场开拓。同时由于投资国缺乏相关要素禀赋,生产某种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这类寻求资源和效率的投资国会选择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并在当地进行生产销售,减少从母国进口同质产品,所以母国出口量会受到抑制。

3.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原先从母国进口的东道国企业可能会通过学习模仿掌握母国生产产品的技术,进而开始自己生产,减少从母国进口该产品。

尽管当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规模关系的研究并不在少数,通过上述对作用机制的梳理,当前中国OFDI与出口规模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仍没有得出一致意见,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出进一步分析。

三、 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为了更加准确的估计OFDI的出口规模效应,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最大限度地选取全国29个省、市和直辖区(除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在2005—2016年间相关面板数据。选取省份层面每年度对外贸易出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借鉴以往文献,地区GDP、地区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会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同时考虑到地区GDP本身包括进出口贸易额,这里选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代替地区GDP衡量各省收入水平。因此在模型设定时,引入外商直接投资、R&D水平、劳动力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控制变量。另外,通过对所采用变量取对数来尽可能避免宏观数据回归过程中的异方差问题。其中,省份层面OFDI流量来自2005—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FDI实际利用额变量来自2005—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其他控制变量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基于以上讨论,建立以下面板回归模型:

(二)模型检验及结果分析(见表1)

模型1中没有加入任何控制变量,通过观察R2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解释出口变动的51.52%,并且平均而言,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出口增加0.556%。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涌入的外商直接弥补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板,并且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溢出拉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于是模型2中进一步控制外商实际投资,OFDI对出口弹性系数下降但仍旧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OFDI每增加1%,出口贸易平均上涨0.275%,外商直接投资同样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对外贸易出口。模型3中,OFDI、FDI和技术研发水平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对外贸易出口,O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出口增加0.240个百分点。在模型4中,对劳动力成本、FDI、技术市场成交额变量进行控制,以OFDI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对外贸易出口额进行回归,我们得出OFDI对对外贸易出口的影响是促进的,并且解释变量均能够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劳动力成本变量系数为负数,这也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适龄劳动力不足和中国不断上涨的高物价水平倒逼劳动工资需求上升,同时面对东南亚地区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曾经一度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低成本优势,转而成为其在出口过程中的阻碍。模型5中加入全部解释变量后,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系数与我们的预期相反,但并不显著,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不断增加的OFDI并不会抑制我国产品的出口。相反从出口总量上看,我国OFDI对出口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OFDI每增加一个百分比,出口总量增加0.306个百分比。大量涌入的FDI、技术研发也能显著的促进我国出口规模。

从政府角度讲,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期,要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增加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此外要开展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活动,加大产业科研投入,培养世界级创新力产业集群。

面对发达国家高筑的税收壁垒,企业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投资促进政策带动出口。加强跨国企业母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联系,以保证子公司在东道国获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能够最大程度为母国企业所利用。

参考文献:

[1]蒋冠宏,蒋殿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資的“出口效应”[J].经济研究,2014(5).

[2]毛其淋,许家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抑或抑制了企业出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9).

[3]王飞,朱璋,庄雷.基于产业政策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2).

[4]魏刚,谢臻.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间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4).

[5]Hejazi W,Safarian AE.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ock and trade[J].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2001(4).

[6]Belderbosa R,Sleuwaehen L.Tariff Jumpling FDI and Export Substitution Japanese Electonics Firms in Europe[J].Internatio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8(5).

[7]S.Lael Brainard,David Martimort.Strategic trade policy with incompletely informed policymak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7(1).

[8]Export Performance and 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NigelPain,Katharine Wakelin. The Manchester School,2002(3).

作者简介:

赵倩,女,山东德州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杨婧,女,江苏扬州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N素的实证研究
O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产业异质性研究
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之国际贸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