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广播深度报道

2019-07-10 15:22张蕾
中国广播 2019年6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广播新闻碎片化

张蕾

【摘要】本文分析阐述了广播深度报道的必要性和优势、做好深度报道应注意的几个要点以及做好深度报道的方法,提出网络碎片化时代一样可以做好广播深度报道。认为对广播来说,做好深度报道,可以体现广播媒体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碎片化   广播新闻   深度报道   整合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之前我们的阅读是读书,现在我们的阅读是刷屏。对于广播来说,伴随式收听、移动式收听、碎片化收听是如今的常态。如何在碎片化收听时代做好广播的深度报道,凸显广播媒体的专业性,这是广播新闻人正在面对的课题。

一、碎片化时代还需要深度报道吗?

在信息传播进入网络时代以后,碎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描述。①资讯碎片化、接收方式多样化、收听时间零散化,很多广播节目向类型化、产品化发展,以适应受众的需求。信息碎片化时代,还有没有人会静下来耐心听完5分钟甚至10分钟的广播深度报道?答案还是有的,但是前提条件是:长篇幅的广播报道要有热度、有角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抓住人、留住人。

二、对广播深度报道的再定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的教程在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提出了“三层报道”的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②我们现在所说的深度报道,其实包括了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新闻报道。

广播深度报道充分发挥广播优势,揭示事物(事件)真相,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挖掘,具有立体性、丰富性、评论性等多重特性。

三、广播深度报道怎么做?

深度报道一直是纸媒的强项,而广播限于线形传播和稍纵即逝的特性,多采用短平快的报道形式,快餐多、大餐少。但是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到,其实广播的深度报道同样有吸引力和优势。

广播的深度报道怎么做,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做好深度报道的选题策划

做好深度报道,首先要做好选题的策划。一篇能引起关注的深度报道,永远是和时代的脉搏同频同步的,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往往是对社会上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深维度和高站位的思辨。

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下称河南新闻广播)针对听众反应强烈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打车难问题,推出深度报道《郑州机场的黑出租》,从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视角出发,阐述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整治出租车无序经营状况的必要性,《郑州机场的黑出租》报道因此具有了高度。

采访中,记者历时十多天时间,通过体验式采访、伴随性记录、揭秘性呈现等,揭示了郑州机场黑出租的乱象、成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连串影响。这组报道分别从普通乘客的角度、出租车司机的视角、管理人员的难处和普通群众的视野,运用当地群众熟悉的语言,全景呈现了利益相关方的不同感受,使得新闻作品可听、可亲、可信,以贴近性提升了影响力。

2.充分运用广播手段

广播的深度报道尤其要强调音响。这既可以发挥广播特色,又可以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让报道真实可信。把声音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人物语言、背景音乐、现场收音、串联词等都可以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例如,与采访对象的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受众了解人物的心理、情绪,背景音乐、音效的运用可以烘托画面所传达信息的气氛,现场收音尤其是场景音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受众重现新闻发生的现场,展现新闻的真实性。

巧用片花,表达观点。深度报道通常篇幅较长,如何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通过片花的提示、节奏的转换,可以更好地吸引受众持续收听。例如,河南新闻广播深度报道《8亿资金五年缘何修出“烂尾路”》,记者到河南周口、郸城、淮阳等地展开调查,在成稿过程中,记者通过运用片花,把整篇稿件转换成碎片化单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紧紧追问,从问题的原因到怎样解决问题,讲述得非常明白,整个报道通篇听下来没有一点赘长的感觉。

3.深度报道应把握的几个度

速度。广播的特色是快。在追求深度报道的同时,不能忽略广播的特色,既要追求深度、广度,也要追求速度,以最快的速度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在这方面,现在广播记者经常进行行进式报道、连续性报道,在新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采用不间断的报道形式,以碎片化、系列式的报道,呈现新闻的全貌。

热度。广播深度报道同样要追热点新闻。在追求新闻的第一落点时,闻风而动;在追求新闻的第二落点时,理性而深思;在第三落点进行再挖掘。

广度。揭示新闻背后的真相。正如新华社记者崔砺金所言:“触角要像章鱼一样,要扩张。”要学会把新闻洞察力放到更宽广的层面上,努力打造多层次的、完善的深度报道体系,才能在深度报道上独树一帜。③

深度。对于广播深度报道来说,讲述新闻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受众关心的不仅是发生了什么,对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等更是关注,这也往往是网络谣言的易发地。对新闻背景的挖掘,不仅可以向受众交代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信息,还能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

高度。广播深度报道很多是舆论监督报道,所以要特别强调观点的正确,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但要在报道中认清事件的特殊性和本质,挖掘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更要站在全局工作的角度,做好輿论宣传和引导工作。

四、深度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当下,我们正处于后真相时代,鱼龙混杂的信息消费市场上充斥着很多没有经过审核甚至违背事实或是片面的信息,受众很难去区分和辨别。新闻反转现象频出,不断地挑战着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出现新闻反转的根本原因,是报道只唯快不唯实,采访片面、报道偏颇。比如,2014年,河南一位在校大学生暑假期间在家门口掏了十多只鸟,被判了有期徒刑10年,报道后引发舆论关注,受众一边倒认为判刑过重;但是经过后续报道,得知事件中有贩卖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问题,舆论随之发生了反转。

这样的新闻反转报道,给我们做好深度报道带来了警示。对社会舆论争议较大的事件,应该通过广泛采访,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印证,将问题的不同侧面展现在受众面前,把事件的全貌呈现给受众。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深度报道的真实性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叶障目,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报道,通过对事件参与者各方的采访,为受众还原整个新闻事件的全部。

五、创新深度报道的方式方法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样态的多元化,媒体人也在不断探索深度报道的创新,具有客观性、思辨性、复合性等特性的多样化新闻报道不断涌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1+1》节目,通过引入 “新闻观察员”,采取主持人+场外评论员这样一对一的访谈形式,在新闻事实的报道进程中,对新闻热点展开个性化的点评。

对话新闻当事人。通过新闻当事人的追述,还原新闻事件真相,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让受众透过新闻当事人的视角,重新审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同感。

例如,河南周口“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新闻事件一经曝光,便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广播记者深入一线,直接对话新闻当事人王娜娜,独家揭开了王娜娜事件背后埋藏的秘密,为公众还原了王娜娜的“错位人生路”, 再现了这一事件如何改变了两个年轻人的人生和两个家庭的命运,折射了教育部门的一系列程序性失误。

随着信息量的极大丰富,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我们在做深度报道的时候,很多是在“炒剩饭”。那么,如何把剩饭炒出新花样?不仅需要找好新闻的第二落点、第三落点,还要发挥信息时代整合报道的优势。这种整合报道,就是立足于新闻事实,基于采访的基础,对各类新闻资源进行再挖掘,通过整合,拓宽深度报道的层级。

整合报道,可以借鉴网络媒体的手法,对各类同质新闻进行组合、集纳,再加上评论,实现对单一新闻的多角度报道;也可以把各类零散的新闻素材合起来重新编辑,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反映新闻本质。

作为整合性深度报道,如何能脱颖而出,就需要节目编辑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例如,河南新闻广播深度报道《三问鲁山大火》,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并整合多媒体采访素材,在整合报道的基础上,跳出事件本身,抓住养老院硬件违规、软件缺失等问题,条分缕析、大胆发声。评论以“三问”为切入点,提出监管缺失的背后是发展之痛。

六、发挥融合报道的优势

广播报道具有线形传播的局限性,如何把广播深度报道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出来?一个是可以在节目中滚动播出,再一个就是利用融媒体的优势,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的微博、微信等同步推送,延展广播报道的影响力。

融媒体报道,不是简单地把深度报道的广播稿件照搬到新媒体上,而是用适合新媒体的方式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图片、flsah、文字等多种方式来组合呈现深度报道,通过设定小标题,吸引受众展开阅读。

我们现在面对的不仅是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广播还面临着窄播化、小众化的传播模式。对于深度報道来说,还要分析了解受众的兴趣热点所在,针对性地在传统渠道、网络渠道进行传播。这样,深度报道才会在碎片化时代更容易被传播和接收。

注释

①余俍: 《电视国际新闻深度报道的人文视角》,《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年第6期。

②颜海燕:《 亮出“观点”,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中国地市报人》,2010年第11期。

③ 王海:《 报纸媒体在深度报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探究——以<南方周末>》为例,《今传媒》, 2012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王立、杨丽萍:《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反转现象——从人民网所评2015年十大反转新闻说起》,《新闻世界》,2016年第10期。

2.范敬宜:《 范敬宜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欧漫:《突破短、平、快,做好广播深度报道》,《新闻窗》,2011年第4期。

(作者单位: 河南广播电视台 )

(本文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广播新闻碎片化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微剧将成为视频消费的主餐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生存转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