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毓书
任它是冰冻三尺大雪弥漫,任它是三伏酷暑烈日骄阳;任它是乡村僻巷道岖路折,任它是荒芜闭塞还是高原边疆……没关系,即使路再远行再难,都总会有一抹“青绿色”,把你想要的送到你手里,把你的消息传递出去!也许它会稍稍晚一点,也许等它要久一点,但请相信,它一定出现——中国邮政。
它的电子商务,是中华服务驿站;它的机要通信,保密安全第一;它的集邮,是文化、价值和审美的绝佳体现;它的报刊发行,是足不出户便可阅览天下的信息传送带;它带的包裹传递着真情和温度;它是函件的信使,更是广告和媒介。当然,今天这张强大的中国邮政网能做的,已不只局限于这些。
“人民邮电”。1948年12月20日,毛泽东的题词确定了邮电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性质。
现如今,中国邮政网俨然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网络之一,邮政行业服务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跨境网购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目前,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超过90%,而快递业已成为新经济的代表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至2017年年底,全行业已拥有各类营业网点27.8万处,是1978年的5.6倍;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6622.6亿元,较1978年的5.1亿元增长了1290倍。
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通信部门,具有通政通商通民的特点。邮政是种生产力,如《载敬堂集》载:“函信会议,借国家邮政力以通函形式交通信息,达到交换意见、集中议题、办理事务等目的的会议。”它源于人们通信的需要,是历史上起源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邮政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邮政企业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邮政服务的重要职能。
君从何处来?——消逝的古时通信
烽火台,是中国古代的通信方式之一,也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归时,月满西楼”。信鸽,也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那时的飞鸽传书,也就是“鸿雁传书”,还曾留下很多典故。“鸿”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而后来的邮驿,是国家出现后专门为政府传送公文和传递军情而设置的国家通信机构。为了传递书信,那时的人们在一些主要的交通干线上每隔一段路就设置一个驿站,即古代负责传递公文、转运官方物资及供应来往官员食宿的机构。并备有马匹和驿夫。遇到紧急军情,驿夫们便马不停蹄,每到一个驿站就换一匹马,继续前进。人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将信件送到目的地。我国的驿站始于周代,称为传舍,以后历代有不同的名称,如邮亭、邮置、递铺等,元代称为站赤,后来统称为驿站。到了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随着郑和七下西洋,还开辟出了海上邮驿。
1896年3月20日,清朝光绪皇帝在“兴办大清邮政”的奏折上御笔朱批,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清初有官办驿站1600余处,驿卒七万余名,驿马四万多匹,归兵部主管。19世纪中叶以后,驿站经费多被官吏贪污中饱,驿政废驰。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邮政开始逐步兴起,驿站的作用日渐消失,于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
邮驿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度的国家,盛行于封建社会,并随着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终结。邮驿与烽火台通信虽系历代封建王朝的御用工具,但同时也是我国进入有组织的通信工作的开始。它不仅在我国邮政通信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为促进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路荆棘,一路歌——邮政的出生与少时成长
自中国封建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被资本主义侵略者打开后,中国便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首先是英国在中国领土上任意开办英国邮局,接踵而来的是法、美、德、俄、日等国也在中国领土开办起他们自己的邮局,可清政府却把这些掠夺中国邮权的外国邮局美其名为“客邮”。这些所谓的“客邮”,从沿海开到内地,直至邊远地区的新疆、内蒙等地,几乎遍布全国。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客邮”的目的,并非为了方便我国人民使用邮政,而是为了对我国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目的而服务的。有些国家还利用“客邮”大量贩运鸦片、吗啡等毒品,走私漏税。“客邮”实际上就是掠夺我国财富、毒害我国人民的场所。
其实早在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便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诞生了“中华邮政”。但是,邮政大权仍然操纵在法人帛黎之手。自“大清邮政”开始,我国邮政职工为从英法代理人手中夺回邮政主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直到“中华邮政”时期,先后经过20多年的曲折和斗争,于1922年2月1日的太平洋会议上,才通过撤消外国在华“客邮”的议案,除日本设在我国东北旅大及南满铁路沿线的邮局和英国设在西藏的邮局外,其他“客邮”多于当年底撤消。
中华邮政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引入西方邮政管理制度,注意改善经营管理,才使中华邮政能在北洋军阀连年混战期间扭亏为盈有所发展。中华邮政在人事管理上采用考试晋级制度,强调“选贤任能、信赏必罚,终身事业”;在各生产环节明确职责,核定定额,并实行考试录用新工和新工训练、试用制度,使职工晋级与工资收入相结合;在财务管理上,中华邮政实行高度集中和视察检查制度;劳动管理上制定严格的纪律考核奖惩制度;在业务经营体制上,实行总局集中垂直领导,现业局则按规模大小和业务多少分等,但相互之间业务往来关系一律平等。各局局长都经办具体业务和行政业务,均不脱产。邮区划分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并结合通信需要与效益合理布局。中华邮政时期经办的业务种类较多,范围也广,在邮运上会利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兽力车和自行车等各种工具。为了便于管理、统一要求,先后制定了“邮政纲要”、“邮政条例”,并于1935年7月5日颁布“邮政法”,使邮政法制进一步完善。
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1月1日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主管全国邮政和电信工作。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除台湾省外,其他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各级邮政机构。
在三年恢复时期,主要是恢复和发展邮政通信事业,如接管和改造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对侨批局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使之逐步成为国营邮政的委托代办机构。1953年以后,邮电部加强了邮电事业的建设,提高了业务和技术水平。如加强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邮政网建设,建立邮电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建立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1998年,邮电体制进行了改革,实现了邮电分营。分营之后,邮政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开始独立运营。邮电分营使邮政职工有了自我经营发展的意识,调动了积极性;分营有利于邮政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邮政向集约化经营发展,为邮政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中心局体制建设和邮政综合网建设。
至此,中国邮政开始由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转型。
转身,成熟后的十八变——中国邮政的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技术进步、市场变化、政策调整,中国邮政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邮政政企合一的经营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向市场经营体制转变的大环境,财务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化,服务官僚作风严重,对市场竞争反应冷漠等诸多内部原因,邮政逐渐面临巨大的困难,全国邮政业务经营性亏损逐年增加,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人才匮乏。邮政改革势在必行。从1998年实行邮政、电信分开经营开始,十年间,中国邮政的经营管理体制经历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内部重组三个阶段的改革。
第一阶段:邮电分营。1998年,国务院对邮电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原有的邮政、电信由邮电局统一经营模式,实行邮政、电信分开经营。把邮电局拆分为相互独立的邮政局和电信公司,邮政开始独立运营,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部门。这次改革后的邮政经营管理体制仍保留政企合一模式。
第二阶段:政企分开。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各行各业加大了改革力度。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环节和社会基础公用企业,如何深化中国邮政的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上。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关于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汇报,并批准了该方案。这次会议确定邮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市场机制,保障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确保通信安全;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管理体制,促进向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
2006年8月28日,国务院做出《关于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一是原则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方案》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章程》;二是在原国家邮政局所属的经营性资产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依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三是暂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四是邮政集团进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五是同意将各省(区、市)邮政局和原国家邮政局直属单位的经营性净资产上划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国有资本;六是邮政集团的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七是实行合并报表制度,其所属全资企业和分支机构由集团公司集中汇总缴纳所得税;八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国家委托,承担机要通信业务、义务兵通信等特殊服务;九是邮政集团组建后,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邮政企业的原有扶持政策继续执行;十是邮政集团组建后,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业务结构,优化邮政网络,实行内部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7年1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注册资金为800亿元。到2007年9月4日西藏自治区邮政公司挂牌,全国31个省(区、市)邮政公司都正式完成政企分开改革。至此,酝酿数载的中国邮政政企分开工作完成,邮政成为一个崭新的兼营邮递业和金融业的大型国有企业。
第三阶段:邮政内部重组。邮政政企分开改革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按照国家对邮政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深化内部重组改革。主要是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和邮政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改革。首先是邮政储蓄银行改革。与中国邮政政企分开改革同步,中国邮政金融经营体制改革也随改革的大潮进行。1997年1月,人民银行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邮政储蓄汇兑管理体制改革的请示》,开启邮政储蓄体制改革進程。3月,国务院第144次总理办公会议原则同意人民银行关于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请示,并确定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实施方案。此后的两年中,人民银行,国家邮政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对邮储改革问题进行了反复认真的研究。1999年5月,人民银行上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获同意。
2000年以后,邮储体制改革工作与转存款政策的调整紧密相关。人民银行等部门始终以调整转存款政策为主要方式,推进邮储体制改革。2005年8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文件,明确提出要按照金融行业的改革方向,加快组建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控股的邮政储蓄银行。2006年6月22日,银监会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筹建方案》;同年12月31日,银监会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申请。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在原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的基础上改组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财政部进行财务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在财政部单独开立账户,业务范围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面向普通大众,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至此,以36000多个营业网点的庞大规模,以国内营业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身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全新的面貌正式跻身银行业,开始实现独立运行。
其次是速递物流专业化改革。速递物流是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业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旺盛的速递物流服务需求随之而来。特别是对品质较高的速递服务和一体化合同物流服务的需求,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高速增长,邮政速递物流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务院下发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5〕27号)曾明确提出了改革邮政主业的要求,鼓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根据现代邮政业发展需要,对企业进行重组,组建物流、速递、电子商务等专业公司,实行专业经营。在《邮政法》修订的过程中,国家法律相关主管部门和一些社会舆论也提出了“混业经营”问题。新《邮政法》规定竞争性业务与普遍服务业务分业经营,以法律形式确立了邮政速递物流专业经营的改革目标。
中国邮政作为邮政速递物流拥有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独特优势,是我国快递服务主渠道和合同物流的重要渠道,因此要顺应速递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加快专业化经营步伐,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2007年以来,中国邮政不断加大速遞物流改革力度,逐步深化速递物流改革。
2007年4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出台了《关于推进速递重点城市市县一体化专业经营的指导意见》,拉开邮政速递专业化改革的序幕。到2008年6月底全国包括116个重点城市在内的194个城市邮政部门实施了速递专业化经营,初步构建了责任主体明确、网络架构清晰、资源配置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的市县一体化运营体系。
2008年底,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决定按照“业务整合,专业经营;代理结算,利益共享;合理兼职,双向考核”的改革思路,从邮政速递物流两大专业总部整合和邮政速递物流省市县一体化专业经营改革入手,推进邮政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
2009年,邮政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邮储银行进一步健全了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创造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的条件,并为全面提升邮储银行整体实力夯实了基础。根据银监会关于规范邮储银行代理网点的要求,制定了代理网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通过逐级签订代理协议,明确了双方各级机构在代理网点管理上的具体要求。抓好二类网点的业务发展,初步确定了3000多个二类支行开办信贷业务。邮银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加强联系,定期沟通,及时解决了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代理金融业务的指导工作,成立了代理业务部,各省公司也都成立了代理业务部,在促进代理金融业务的良好发展方面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2009年9月9日,经保监会批准,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邮政的一件大事。它进一步丰富了邮政金融业务品种,促进邮政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到 2010年6月29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典礼在京举行。这是中国邮政按照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邮政主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全资子公司,各省(区、市)子公司同日挂牌宣告成立。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邮政向现代邮政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邮政速递物流股份制改造的顺利推进,是全国邮政多年来坚持不懈推进速递物流改革的成果。邮政速递物流专业重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对于充分发挥中国邮政的资源优势,实现邮政企业整体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激发企业的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将促进我国民族快递业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我国速递物流产业,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现代化的速递物流服务,更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我”曾经跨越山和大海——彼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邮政作为人类社会主要的通信方式之一,由社会需要而产生,又为社会服务,同时也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变化而变化。为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历史的贡献。邮政发展到后来,它的含义、内容和人们对它的理解与传统的观念相比,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邮政的作用远不是“家书报平安”,也不是“除了送信、就是送报”。保守落后地为小农经济服务的小邮政观念也一去不复返了。现代邮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贡献,决定了它必须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和改革开放方针,确立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行业全方位服务的大市场观念;要有开拓创新、通信为本、广泛经营和以竞争求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要从全网效能和全社会效益出发,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和确定社会化大生产的大邮政观念。
但是,邮政所经办的众多业务,除了专营的“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以外,其他业务都属于竞争性业务,都会受到交通运输、铁路、银行、新闻出版、商业服务等行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挑战;即使法定的由邮政经营的信件业务,也受到电信通信等方式的竞争和挑战。这些都给邮政业务经营和发展造成许多困难,在这些竞争和挑战面前,邮政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等高技术群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成为继工业革命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冲击着社会经济各领域,对传统经济产业和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邮政企业作为典型的传统通信产业,更是直接地面临着信息化带来的复杂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世界各国邮政都带来了严峻挑战,也注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信息技术发展导致很多现代信息通信手段、通信方式出现,如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网络即时通讯等,改变了人们信息消费的方式,对信息的传递、交换的需求正在向多元化、高层次方向发生重要转变;先进通信产品成为信函的强力替代品,严重地侵蚀了以寄递书信信函为主的传统邮政通信产品市场。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手机短信是普通人向亲朋好友问候和祝福的最常用方式,其它方式依次是打电话、QQ和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而传统的写信方式仅有很少的人还在用。”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邮政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邮政传统业务借助信息化实现服务升级,主要体现在:在生产作业各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创新作业方法、手段和流程,提高邮件处理质量和时限,加快邮件传递速度;通过建立邮件跟踪查询系统,实现邮件动态跟踪查询,使用户及时掌握邮件状态;开发建立邮政电子汇兑系统,实现邮政汇兑实时到帐,使邮政汇兑速度有了质的飞跃;应用电子邮政技术建立网上邮局,用户足不出户即能享受邮政服务。
此外,信息技术发展给邮政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方面是商函市场。信息化是邮政商业信函发展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信息化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电话、手机的推广使用,使人们产生了电话费、手机费账单寄递需求;货币电子化使刷银行卡消费成为时尚,产生了银行账单、保险费、水电费、供楼费、煤气费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单据寄递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建立强大的用户信息数据库提供了技术基础。
第二是邮政金融业务。2010年,世界上约有70个国家和地区邮政开办了金融业务。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邮政金融服务发展的强大推力。首先,信息技术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動力创新了大量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丰富了邮政金融服务内容;其次,在信息技术运用到邮政金融领域之前,各营业机构都是使用手工操作,业务处理和信息传递速度极为缓慢,业务开展的范围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信息技术在该领域广泛应用后,这种现象大为改观;第三,应用信息技术的金融服务最大特点就是:与传统营业网点相比,具有投入人员少、资金划拨快、营业场地虚拟等特征。客户在自己家中就可以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工具直接进行交易,也降低了客户的交易成本。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邮政金融服务朝着市场反映敏捷化、精确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综合性金融服务。使邮政金融服务实现服务手段、内容多样化,为客户提供高水准的金融服务。
三是邮政代理市场。邮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冲破原来各自分立的产业壁垒,建成综合业务代理平台,为社会提供代收水、电、燃气、电话等公共事业费,代发养老金、办理交纳税收,代售飞机票、演出票,发放驾照多种代理服务。信息技术为邮政向现代化连锁经营企业转型提供了技术基础。
四是电子商务物流。自20世纪90年代在科技领先、经济发达国家中悄然兴起的电子商务,短短十几年就快速发展成为滚滚而来的浪潮,呈现出席卷全球之势,足以证明电子商务代表世界贸易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缺乏完善的物流链支撑也一直是阻碍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电子商务达成的商贸交易,可以通过网络数据解决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商流、信息流、货币流,但却无法解决物流问题,如果没有物流环节,就不能实现商品实体的转移,不能完成商品交换。因此,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是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独具优势:邮政是一个极其庞大、无所不至、相互交织、规章一致、标准统一、由多点到一点、再由一点到多点的物流网,邮政遍及千家万户的实物传递网基础决定了它已经是BtoC物流交易模式的优势企业。2009年,全年市场规模网络购物预计可达2500亿元,这为邮政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与世界同行——2019年新趋势,新脚步,新发展
与全球35个邮政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的爱尔兰Escher集团,目前发布了年度调查报告《世界邮政未来变化》。该调查报告收集了来自全球32个国家的邮政领导人的反馈意见,多国邮政领导人达成共识:邮政必须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否则市场与收入就会流失;创新技术应用在优化客户与邮政互动的渠道中,邮政企业要与现代化的客户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重视客户的参与、包裹数量的激增也使行业创新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
在这次调查报告中,还预测了2019年最重要的五大发展趋势。大数据是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的“秘密武器”。94%的邮政企业已经或正在计划使用大数据分析来提高对客户的认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在目标市场中促进客户更好地参与因素,进而推动投资、提高投资回报率。
数字化为客户提供“永远在线、永远服务”的邮局。邮政企业正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如邮务亭、流动服务点和数据分析。92%的邮政企业认为这些解决方案将在提高网点生产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尽可能提高客户的出行效率。
邮政企业通过自助服务“邮务亭”扩展网络。以高新技术来装备的“邮务亭”可为公众提供24小时服务,例如缴费、支付账单、买邮票或领取包裹。91%的邮政企业在着手制定“邮务亭”的安装计划,并准备把微型邮局的概念带给客户,让客户能够按照自己方便的方式选择邮政服务。
包裹是邮政业发展的基石。电商带来的B2C和B2B包裹寄递量大幅增长,90%的邮政企业认为包裹将是决定未来5年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邮政企业正努力成为亚马逊、阿里巴巴和亿贝等电商巨头和他们的末端客户之间运输及退货的必要“中介”。邮政利用自助服务、智能包裹柜和第三方自提点,就能以最佳方式定位自身并获取回报。
技术和客户体验,在制定新的邮政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邮政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各国邮政的创新正聚焦于通过提供身临其境的客户体验,把客户放在首位。各国邮政也将继续采用创新技术,协助一线邮政员工在未来5年中处理大量涌入的包裹。
除此之外,它的金融服务立足于支撑邮政战略发展,服务三农助力交通扶贫,“道路通到哪里,邮政电子商务平台就铺到哪里”,中国邮政为我国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屡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