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莹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讲究‘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沧海桑田,世代积迭,从古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到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下西洋,再到如今的“一带一路”,“走出去”一直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与众不同的是,“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超越物件交换和经济知识的一般局限,而是延展到产业发展、人文交流、能力建设、健康卫生、金融投资等各个方面,代表着国家打开世界之窗的一种深刻转型。中国一直秉承开展交流交融、发展友谊、和平共处、长远发展的发展理念,中非关系俨然成为互惠互利完美融合的范本。
肯尼亚·连接“绿色之路”
肯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enya)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交界,是人类发源地之一。除去惯有的标签,肯尼亚是个十足的“终极梦想之地”,开着越野车看大迁徙,喝着果酒跳着舞,身在赤道赏雪花,乘在湖中望鸟飞。身在肯尼亚,真的能做到“和日月星辰对话,与江河湖海闲谈,与每一棵树草亲密接触。”
旅游业在肯尼亚共和国社会发展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交通的便利或发达成为公众心中关键的考量因素,继而成为肯尼亚着重发展的对象。回溯古今,郑和率领船队曾几度下西洋,到达过肯尼亚东部沿海城市马林迪,其开创意味弥足珍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肯尼亚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国用更直接的方式来表达对肯尼亚国家的尊重与支持。
一是C12公路。C12公路是由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武夷”)承建的公路,全长82公里,是通往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的重要交通要道。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是肯尼亚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每年的7月至10月,上百万野生动物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草原越过马拉河,前往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一度壮观被称为“天国之渡。”中国武夷承建的 C12 公路是去往该公园的主要连接干道。 C12公路则成为游客路途中最舒适的伙伴。C12建设之前,很多游客都用“搓板路”来形容这条路,一路上的颠簸更是被戏称为独特的“非洲式按摩”。因自然奇观闻名而来的游客却因道路的不便而心存畏惧,沿线地区也由于公路的磕磕绊绊加速了地区之间的经济不平等。C12公路的建设刻不容缓。中国武夷C12公路项目经理刘守森说:“目前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70%,现在土方结构物已经全部完成了,现在只剩一些面层工作。在今年接下来的半年里,我们会把剩下的工程量完成。现在我们这边已经修了三十几公里,修完之后从纳洛克到马赛马拉大门口,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以前在我们进来修这条路之前,基本上要花三个小时车程才能够达到马赛马拉。”
二是蒙内铁路。蒙内铁路全长480km,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港口城市蒙巴萨,是肯尼亚自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早期收获。其中,几次小细节的处理体现中方的细心与关爱。蒙内铁路根据沿线野生动物迁徙种类和迁徙路径以及活动习性,专门设置了14个野生动物通道,线路两侧设置隔离栅栏,避免动物通过时与列车相撞。铁路还在小河沟等低洼处设置涵洞,方便斑马等动物饮水。这些细心的设计令国外媒体称赞“中国在非洲造的铁路,连长颈鹿都很满意”。根据远期规划,该铁路将连接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南苏丹等东非国家,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现代化局面。肯尼亚交通与基础设施部长詹姆斯·马查里亚表示,“蒙内铁路被视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标杆和领头羊。蒙内铁路等基础设施合作见证了肯中关系的快速发展,也是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为肯尼亚带来发展机遇,肯尼亚正积极推动肯尼亚‘2030年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肯中两国还在诸多新项目上开展合作,例如内马铁路(内罗毕—马拉巴)建设等。中国是我们值得长期合作的伙伴。”
中肯项目承载的意义很多,从历史的递进过程来看,蒙内铁路、C12公路等项目是中国与肯尼亚两国深度交流的一条大动脉,是一个绵延不断,不断递进的过程。交通网的完善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居民就业,推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是,交通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时刻贴近“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决坚持“中非合作绝不以牺牲非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承诺;更深层意义上讲,它是同中国共同创建的一个系统性、稳定性的交流平台,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机制,为中肯两国的友好发展奠定实打实的基础。
莫桑比克·衔接“致富之路”
莫桑比克坐落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东南部,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环。基于历史起点,迎合更高阶段的历史机遇,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找到重要切入点,共享最大利益的“蛋糕”。马普托跨海大桥总长度3公里,主跨680米,于2018年11月10日正式通行。马普托跨海大桥由中国路桥公司建造、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连接马普托和南部小镇卡滕贝,是非洲跨度最大的悬索跨海大桥,也是莫桑比克的標志性工程。路桥公司副总经理王利军表示,“我们桥梁采用的是中国标准设计建造,莫桑比克是葡语国家,也是南部非洲主要国家,长期以来在建设领域遵循欧洲和南非的标准规范。通过这个项目,再一次在海外证明了我们中国的技术、我们中国的标准,还有我们中国的经验和能力实际上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去应用的,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领域,我们中方的技术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这个项目让'中国建造'在海外市场得到了认可。”马普托跨海大桥是具有标志性的“中国名片”,给当地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新变化,尤其是带领大家走向脱贫致富的新气象。作为非洲最年轻的国家之一,莫桑比克明确规划了未来发展战略计划,得益于中国“老大哥”对国家发展计划的支持,莫桑比克表达出胸有成竹的信念以及美好愿景,冲出重围做非洲冉冉雄起的一颗星。
埃塞俄比亚·贯穿“现代化之路”
埃塞俄比亚,具有3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国家,被誉为“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但基础设施薄弱。作为老朋友,中方一直致力把中非关系走深走实,着力支持和援助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资金短缺的发展困境。由中国承建并负责运维的亚的斯亚贝巴轻轨和亚吉铁路成为埃塞俄比亚靓丽的“中国风景”。
其一,亚吉铁路,全长751.7公里,客运设计时速120公里,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中国中铁二局分段建设,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担任工程监理;建成后由中土集团-中国中铁联营体负责运营维护。亚吉铁路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条集技术、标准、设备、融资、施工、监理、运营和管理为一体的全流程“中国元素”的电气化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此铁路建设前,众多人口的就业压力、物流条件的稀缺匮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一度成为埃塞俄比亚工业化发展的绊脚石。亚吉铁路的出现有效扩大了吉布提港辐射范围和吞吐效率,掀起了就业之潮,奠定其非洲之角物流核心的地位。亚吉铁路象征着中方愿与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其二,亚的斯亚贝巴轻轨,连通南北线、东西线两条线路,全长共34.25公里,是东非第一条现代化的城市轻轨。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出行效率,改变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亚的斯亚贝巴轻轨在当地居民的心中是最有默契、贴心的“好朋友”。在社会发展方面,迄今为止,16类培训相关制度建设、19个轻轨技术工种培训工作、200多个配套教材、 近千名埃方学员的专业上岗资格证等方面给埃塞俄比亚缓解了就业压力,让更多的人走出贫穷、走进幸福生活。在生活方面,干净舒适的车间环境,其乐融融的车间氛围,文明有礼的车间文化,精益求精的列车标准让居民与游客感受到了中国的真诚实意。在法规方面,深圳地铁运营团队借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立法和深圳地铁运营管理经验,积极协助埃塞政府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并组织构建了211万字83个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和109万字37个应急预案的应急救援标准体系,对埃塞俄比亚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系统性、一体化的根基。埃塞俄比亚外交部长沃尔基内·格贝耶胡评价说:“有轨电车自开通运营以来,以优质服务和全新速度受到埃塞俄比亚人民的青睐,正点、安全、快捷,这些特性使它成为亚的斯亚贝巴市民出行的首选,在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出行的同时,完善了城市功能,成为埃塞俄比亚的国家名片。”
埃塞俄比亚正致力于实现全面快速发展,依托中国的发展经验及经济成就,进一步规划实现埃塞俄比亚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途径,并思考交通等基础设施对于非洲国家的重要意义。
中方一直关注非洲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的发展状况,一向致力于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可持续建设。基于“一带一路”全球互联互通的框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非各方凝聚共识,在各大专业领域上规划合作,实现踏踏实实的共赢之路。
如今的“一带一路”, 已然超越时空局限,成为一个全球概念。隔几度山川,跨大海桑田,“一带一路”延续了古代丝绸之路,赋予着中非国际交通运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多个空间的时代特色。习近平總书记在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新形势下,中非深化传统友谊,密切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不仅造福中非人民,而且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中方一直寻找中非合作的新契合点,推动中非关系不断向前,向梦想之路不断前行。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中非交通线路,诠释着中非双方相互尊重、幸福共享的感情基石,为非洲国家的一体化及多元化发展愿景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构成中非一带的友谊长线,共同交汇亚非大陆社会、政治、文明、经济的场域,绘写中非一带的友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