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探析

2019-07-10 01:58蒋华剑
学理论·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蒋华剑

摘 要: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人民、参与创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思政课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因此,通过志愿服务学习、参观考察、假期实践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建设实践活动基地、充分挖掘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社会实践的保障和评价机制,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验社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5-0143-03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的基本原则,因此实践育人在思政课教学中尤其重要。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强调:“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运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高校思政课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学校依照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活动中去,通过亲身体验,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思考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它是实践教学在狭义上的理解。

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1]社会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将课堂和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社情,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提高业务能力,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不断认识、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对课程及社会的认识,并及时反馈到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必须把受教育者看作是积极活动的主体,使他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认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实践教学还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使理论的吸收达到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因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理论的人。”[2]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理论只有用来指导实践,满足实践的需要才能体现其生命力。然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一些高校主管部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作用和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部分思政课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化、轻内化”等现象;部分大学生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错误地认为只有上好专业课才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帮助,对思政课及实践教学活动轻视甚至漠视。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实践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涉及教务处、团委、学生处、财务处等众多职能部门,面临安全、资金、基地建设等诸多问题。因此,学校如果没有统一的领导和协调机制,那么实践教学就只能是空谈。其次,部分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没有明确要求。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课时、考试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范,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不规范、计划方案不落实、参与没有广泛性、形式缺乏多样性、组织缺乏规范性、实施上缺乏有效性。再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目前,高校一般都设置了非常规范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如学生的评教活动,督导专家随堂听课制度等。但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有的高校甚至缺乏相关的评价制度。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主要看是否进行了实践教学,以及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课时和次数,而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基本上不进行评价。

(三)实践教学具体实施上缺乏相应保障

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期、稳定、可持续开展的载体依托和重要保证。建设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等常态长效。然而现实中,由于基地建设不稳定,一些单位有着自己的打算,致使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并深入地展开。没有根据教学规划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有针对性、专业性地进行基地建设,更没有充分调动政府、地方、单位和高校四方的联合协调运作,使实践基地建设流于形式,这样的实践教学远远达不到其本身的目的和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缺乏周密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较之于一般课堂教学要复杂得多,它从准备到结束是一個完整的体系。除了开展活动前,要认真准备周全以外,还涉及师生参与、实践场地、经费运作和人身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周密布置和精心安排。然而,当前不少高校因思政课课时调整,理论课教学任务繁重,理论课教学所规定的任务都很难按时完成,对于实践教学活动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也随之流于形式或忽略不计。

3.社会实践教学保障措施不完善

稳定的保障和充足的经费是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然而,部分高校出现经费短缺问题,部分高校实践报销有项目限制,这些成了束缚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数量庞大,人数众多。社会实践,特别是在校外的参观、考察和调研,涉及交通费、食宿费、门票费等大量的开支,而学校或者学院的教学实践经费有限或受限,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得不到可靠保障。

三、社会实践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针对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适时提出并修订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志愿活动,增强服务学习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载体。《意见》中指出“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志愿性和群众性特征。学生主动与社会融入一体,加深对国情、社情和民情的了解和认识,接受生动现实的教育,从而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在活动中,必须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勇于实践的进取精神。通过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家教助学、帮孤助残、环境保护、科技兴农、支教扫盲等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建立长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其一,要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制度,分门别类规范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进行专业化建设,打造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推动志愿服务精品化建设等。其二,要把社会需要和志愿者自身需要相结合,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深刻的社会实践和情感体验,将外部的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要,从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其三,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虽然志愿服务是无偿奉献,但也可以通过宣传报道、评比表彰、生活回报等精神鼓舞的方式使大学生感受服务人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励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二)组织参观考察,体验现实社会

在实践中,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是大学生最为偏爱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走出校园、走进基层、走向社会,学生可以将书本知识与现实密切联系,亲身体验,用心感受思修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并在实践中进行分析判断。

常见的参观考察实践活动有:一是高校团委、思政课教学部门可以联合起来,组织学生代表到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单位参观考察,如:可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工厂、企业、乡村、军队等进行调研、访问、参观。从地方的发展变化,从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中,体会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人生的价值意义。二是进行爱国主义参观学习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活动,接受传统革命教育,增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立志艰苦创业。三是访谈学习典型人物和榜样模范的先进事迹。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访问本地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通过这些鲜活生动、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使学生产生震撼力和感染力,在现实例子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暑期实践机制,扩大实践成效

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和体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多层次、多渠道地建立长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要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将日常实践和假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扩大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并进一步扩大实践的成效,让实践的成果在师生中得到共享。

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还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社会实践的主题和内容。如,根据法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开展对“大学生法治信仰”“生态保护和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调查;根据社会诚信问题,开展对企业、市场、公民个人的访问调查;基于爱国主义教育,展开对社区、城镇和社会发展的新貌及存在的问题的实践调研。第二,精心组织前期准备工作。在教师指导下,建立实践团队,认真完成安排调查进度、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方式、收集调查资料、进行调查分工等前期准备工作。第三,组织撰写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教师督促学生对实践所得的相关资料、数据、感受等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析。按照调查报告的形式,在共同研讨、协作完成的基础上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第四,对暑期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学校和教师应组织开展对各实践团队实践活动及撰写的调研报告的总结和评价活动。对表现突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给予奖励,以此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和推广实践活动成果。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有效性对策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个性完善、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效能,是当代大学生完善自我、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要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来开展社会實践教学。高校思政课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道德、教育、艺术等各个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式体现出多样性和立体化的特征。可以根据思政课的特点,加强与博物馆、纪念馆、社区、企业等的沟通和联系,开展参观访问、学术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另外,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实践可以为科研提供素材和创新点,通过科研可以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学校可以为思政课提供学生社会实践课题研究专项经费,通过学生申报课题项目、撰写研究报告和系列论文等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设计和优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成长。这种以科研来带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加快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应该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整合、开发、管理好这些教学资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4]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挖掘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加强与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社会福利院、先进企业、典型社区、大型工业园区和商业集团、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等地方资源相聯系,建立起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要加强政府、地方、单位和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在新农村、企业、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方建立一批稳定长效的实践基地,给学生更多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人生的渠道和方式。坚持合作共建的原则,明确基地与学校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完善实践教学方案,规范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制定完备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方案。在实践教学方案的设置中,使学生能深刻掌握思政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明确实践教学的价值意义、步骤安排和方式方法,找到较为合适的切入点,以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要规范实施过程。一方面,按照不同的内容和对象来选择实践教学的具体方式。对特定对象和特定内容,应采取特定的社会实践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必须要规范实施、严格要求。实践活动开始前,要围绕教学目标、计划安排、活动主题和方式方法等组织学生进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支持。“在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并建立严格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真正摆脱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的局面。”[5]教学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效。

在评价中,坚持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相结合的原则,从科学方法、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实践小组及成员个人进行考核。教师应该将评价考核的具体情况汇总后及时告知学生,帮助其找到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对策,以此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组织沟通、改革创新等能力,使其在实践教学中真正能有所收益。

参考文献:

[1]佟玉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构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2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9.

[4]杨呈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利用及其制度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3):106.

[5]吴家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问题与完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2):3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