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医德和“立德树人”

2019-07-10 01:54戚中美彭柳怡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戚中美 彭柳怡

摘    要: 深入挖掘历代旴江医家医德的精辟论述和道德轶事,并及时应用到中医学生德育工作中,是当前中医药类高校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历史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中医药类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内容和载体的针对性尝试,有利于提升中医药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大思政”格局。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旴江医家    医德医风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均就新时代高校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标和时代使命: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大思政”格局。这为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指明了努力方向。

二、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创新尝试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和历史任务,学校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内容及基本规律,将学校特有的“三元文化”(大学文化、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与学生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融入江西省“三色文化”(红色、绿色、古色),以“明礼、崇德、敬业”为主题,以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为着手点,以评选“文明爱校之星、书香明德之星、岐黄传承之星”为榜样引领,由思政部牵头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大讲堂”,由公共基础部牵头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暨临川文化大讲堂”,由医疗系和药学系共同牵头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大讲堂”,由党委宣传部和纪委牵头组织开展“廉洁道德法律大讲堂”,被称之为“三创三评三养成四大讲堂”文化养成教育活动,也简称为“三三四文化育人工程”。主要是把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中医医德医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临川优秀文化教育、廉政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等有机融合在“三三四文化育人工程”之中,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载体,切实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人文素养、职业道德”[1]。

三、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

学校地处素有“名医之乡”美誉的江西省抚州市(旧称临川县)。抚河(古称旴江)穿城而过,从宋至民国的千年历史中,产生众多医家,有传略可考的多达250余人,医学著作达100余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有七家出自盱江流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被已故江西中医药大学杨卓寅教授称为“旴江医学”群体。旴江医家在千年医学实践中不仅著述颇丰,医案众多,而且流传着许多关于旴江医家医德医风的感人故事[2]和诸多至理名言,多见于旴江医家的著述之中,如旴江医家中影响较大的南宋妇产科、外科专家陈自明,元代骨伤专家危亦林,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擅长治疗痨病的专家龚居中,热心普及医学教育的专家李梃,以及清代脉学及药学专家黄宫绣等,在影响深远的《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世医得效方》《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本草求真》《红炉点雪》《古今医鉴》[3]等著述中,有很多关于医德医风的精辟论述和记载。随着近年来对旴江医学的挖掘、整理等工作的不断深入,旴江医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逐步形成体系,旴江医德被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辉教授初步归结为九个方面:大医大德,仁心仁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医技高超,精术立德;谦和辞让、博采众长;注重实践,求真求实;贫富同视、医患相敬;贵义贱利、博施济众;同行相亲、互敬包容;奉方献术,造福后世[4]。

这种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特有的旴江医学中医药德育文化资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三三四文化育人工程”开展中医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较丰富的历史素材和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在学校开展的中医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地方中医药文化元素——旴江医德,不仅是对传统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载体、方式的新尝试、新突破,而且贴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易于让学生接受,切实提高中医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地方优势,更是对地方中医药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

作为地方专业性突出的中医药类学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品优技高、医精德诚的中医医疗、中医康复保健、中药学、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使命。同时,肩负历代旴江医家课徒时秉承的“德为身本,医无德不成”理念。当前学校中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哲学与人生”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主渠道,在这些课程中分散地讲授了“德”的相关内容,对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进行阐释,从形散到神聚,逐步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传统德育教育。但地方独有的优势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在以往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此,应该考虑的是:新时代如何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地方医学优势实际,在教授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做好医学生尤其是中医学生的传统中医医德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好中医学生自觉践行“德为身本,医无德不成”的医家道德准则,丰富和发展好“三三四文化育人工程”,促进“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和质量。

四、加强中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创新路径探讨

(一)“四大讲堂”专题宣传教授旴江医德

中医,是一门内涵丰富、理论体系完整、高度融合其他学科精髓的科学,不仅具有完备的治病救人的技术理论体系,更形成“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传统医德医道理论。旴江医家虽医技理论别具一格,自成一体,但旴江医家医德和中国传统医家医德却是一脉相承的,将旴江医家医德医风融入学生德育工的全过程,贴合学校的专业实际,符合当前中医药强省强市战略需求。根据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辉教授归结的旴江医家九个方面医德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丰富这九个方面的旴江医家医德内容、轶事和医德精髓,采取“三三四文化育人工程”中的“四大講堂·旴江医家医德讲堂”的形式,分为九个专题对学生进行中医医德教育。如“大医大德,仁心仁术”专题,可从历代旴江医家医著医案中深入挖掘归纳“大医大德、仁心仁术”的论述资源,并深入展开,进行专题讲授。如从明代旴江名医龚信的《古今医鉴·明医箴》探寻出:“今之明医,心存仁义。”从清代旴江医家喻嘉言《医门法律·问病论》中探寻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5]等。

(二)努力营造旴江医家医德医风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当前学校的各条道路及一些新建的馆设、广场均未命名,建议可以用旴江医家的字号命名。如旴江医家陈自明,字良甫,可以将校园某条道路命名为“良甫路”。旴江医家危亦林,字达斋,可以将校园某条道路命名为“达斋路”。或校园的某个亭子、广场,命名为良甫亭、达斋亭或良甫广场、达斋广场。让学生产生对道路、亭子和广场等命名缘由的疑问:为什叫“良甫路”?良甫是谁?达斋又是谁?等等。同理,也可以将旴江医家的医德名言、轶事精选出来,制作成宣传标语,宣传横幅、宣传墙画、宣传标识牌等张贴在教室、宿舍的墙面,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宣传媒介,专门开辟校园旴江医家医德宣传专栏。如在学校微信公眾号开辟旴江医家医德宣传窗口,分期分批对旴江医家医德进行宣传,形成校园处处是旴江医德名言、轶事的浓厚中医医德文化氛围。如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说:“至灵者人,最重者命。” 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说:“凡病家延医,乃寄之以生死,礼当敬重,慎勿轻藐。”[6]等 进而引起学生对旴江医家的好奇心和关注度,既可以起到纪念、宣传和教育的作用,营造出浓厚的旴江医学中医药文化氛围,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医德教育工作,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园德育文化品牌。

五、结语

旴江医学中医药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在中国医学史上影响巨大。作为处在旴江医学和建昌帮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地方高校,应积极挖掘这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并积极推动旴江医学文化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学校课堂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有力推动学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瑰宝”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举措。

参考文献:

[1]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开展加强学生文化养成教育活动的意见[Z].校党字〔2017〕31号,2017.

[2] 何晓辉.旴江医家医德风范赏析[J].江西中医药,2016(9):3-8.

[3]胡志方,黄文贤.旴江医学纵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6.

[4][5][6]何晓辉:旴江医家医德风范赏析[J].江西中医药,2016(9):3-8.

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下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ZZX1853)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