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侠
摘 要:高校党建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一方面保证了高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不发生偏移,另一方面为高校党的重心工作提供了落脚点。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梳理法对高校党建在专业建设中的意义、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机制与途径、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高校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是践行统筹兼顾的方法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促进高校党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校教工党建;专业建设;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5-0108-02
高校党建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为学院及学校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关系学校的长远发展,良好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能够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保证学校实力提升。二者相互融合、联动发展,以党建工作推动专业建设,以专业与学科建设促进党建发展,使得党建与专业建设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本研究以高校基层党建为载体,以体育类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党建+”为理念,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具体化,并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进一步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工党建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高校教工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1]。教工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中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是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从严管理党员,使广大教师党员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情操、为人师表的重要组织。对于高校党建来说,其工作重心是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建设。另一方面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人才质量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这些工作基本是以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为载体。故此,高校教工党建和专业建设存在着相互联系、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工党支部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是践行统筹兼顾的方法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党建基本原则为指导,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能够保障高校本科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不发生偏移[2]。
二、高校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机制与途径
(一)完善基层党建制度
以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教党〔2017〕41号)以及学校关于《中共南昌航空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党字〔2017〕35号)等相关文件精神,體育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体院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体院发展,从党建制度上进行了完善和创新。首先,在体院党总支年度计划基础上,各基层党组织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党建计划,并与每位党员签订责任状,年终核对完成情况,并作为其考核标准之一;其次,对于“三会一课”的学习,采取支委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党课与革命教育基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案例警示教育、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教育等不同方式,进一步提高支部全体党员政治思想觉悟。借助于“互联网+”支部党员群信息平台,不定期推送国家政策、党员教育、党组建设、学校相关制度等相关信息,保证每位党员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和学校发展动态和方向,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与学校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二)把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
支部建在教研室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把党员培养成为教学、学术骨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把教学、学术骨干发展成为党员,形成“基层党建和专业建设”双促进的良好局面[3]。根据不同专业教研室,设立专业党支部。对于党员人数适中的专业教研室,可以独立设置专业教研室党支部;对于党员人数较少的专业系部,可以采用学科交叉的形式组建交叉专业党支部;对于党员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专业,可以按照学科方向设置相对独立的学科方向党支部。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党总支,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分别组建了四个支部,即办公室党支部、公共体育教学教工党支部、专业教学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以专业或工作性质为单位组建基层党支部,有利于高校教工党员渗透并融入专业实践活动中,有利于“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的开展。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通过专业支部组织生活会,规划和确定本专业发展方向、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组织社会服务活动、开展民主测评等工作,发挥专业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三)教工党建与学科团队相结合
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是高校竞争力的基础,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高校教工党员而言,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在教学科研领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在以专业背景相似基础上的教学、科研团队,是带动本专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平台,在人才质量培养过程中的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把教工党支部与教学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组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以专题组织生活会形式,召开教学法、集体备课等教学业务活动及学术交流等科研业务活动,通过这种教研活动,完成并确定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社会服务、民主测评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老、中、青”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教工党支部成员团队协作意识和凝聚力,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四)教工党建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社会共识,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大学都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专业人才服务于社会不同领域。我国学者研究认为[4],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高校以教学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者两种职能为中介而间接服务于社会;二是利用大学教师自身拥有的知识和财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从而直接服务于社会。高校服务于社会的范围较为广泛,从科技创新,到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再到文化建设等,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高校教工党建可以利用专业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的契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有研究认为高校党支部共建模式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模式之一,通过党支部共建,形成新的相互联系的组织体系,实现合作共进、资源共享,有利于发挥高效专业人才和智力优势,更好地深入行业和社会,提升党员社会意识,提高社会服务效能和水平,同时对党员自身而言,一方面加强了党员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党员个体特长的发挥;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信息反馈,对党员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促进和激励作用[5]。
三、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成效
(一)党建引领项目及制度建设
在体育学院党总支的积极带动下,各支部充分利用党支部例会、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大会等各种组织活动机会,认真领会党的各种文件精神,扩大党的教育理论宣传,并用以指导体育学院实际工作,组织党支部和党员积极申报各级党建课题,近三年来获得立项8项,其中省级1项、校级7项。同时制定和完善了体育学院《体育学院党支部例会制》《体育学院普通党员责任制》《体育学院中层干部值班制》等相关制定。
(二)党建引领团队建设
体育学院党总支以四个支部为基本单位,各支部依据工作侧重点不同,相互之间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交叉但也不乏各自特色。以党员教师为团队负责人,大学公共体育党支部以本科生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形成了公体教学团队,并获得省级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立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支部根据学科专业方向不同,组建了运动人体科学团队、专项技能教学团队等并分别获得校级创新创业课程培育项目立项3项。科研方面,组建了体育文化方向和运动与健康促进两个方向的团隊,其负责人均由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党员担任,并吸纳部分青年教师加入,形成科研团队梯队建设。近年来获得省级立项课题3项。
(三)党建引领人才培养
体育学院党总支始终秉承“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心,认真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2015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注重特色专业建设,依托南昌航空大学航空方向办学特色,率先在国内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体育航空模型方向,成为本专业特色方向。近年来为社会输送航空模型方向人才一百多人,其中部分毕业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形成一定的规模。近两年航模方向本科生在校期间获得省级奖励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四)党建引领社会服务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工作作风之一,体育学院各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致力于社会服务。如学生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和团支书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党员不定期义务为周围社区居民测量血压,并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健康科普宣传;利用暑假期间组织“三下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对贫困农家建立“精准帮扶”等。专业党支部则以项目化建设的形式,联合工会、校医院共同推行“南昌航空大学教职工健康工程”及“健康津贴”,定期开展运动与健康促进相关知识讲座、健康科普宣传、工间操推行以及各类体育项目及趣味性运动项目比赛等,极大地提高了教职工的健身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教党〔2017〕41号),2017-08-01.
[2]王刚,刘明国,孟祥龙.高等学校教工党建一学科建设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63-66.
[3]黄亚平,史旦旦,王慧.高校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内涵、途径探析[J].高教与经济,2008,21(4):47-50.
[4]肖汉银.浅析高校服务社会职能之历史演进[J].理论月刊,2009(12):84-86.
[5]北京印刷学院《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模式研究》课题组.北京高校党支部共建模式构建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2(Z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