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江,宋 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教育国际化的提出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教育交流的不断扩大而必然出现的潮流,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必然[1-2],近年来,不仅走出去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同时走进来的外国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国内的教育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专门开设了全英文授课课程,并针对留学生的全英文课程建设提出了思考,在课程建设[3-4]、理论思考[5-6]、教学模式[7-8]以及留学生的管理[9-10]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全英文授课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吸引国外留学生前来学习,更能促使教师国际化思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11-12],同时对于推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有积极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近年来在留学生招生规模和数量上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有来自世界上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近千名,招生专业包括石油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针对相关专业留学生的需要,由地球科学学院为其开设了全英文的地质学基础实验课程。本文在总结近8年来的地质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基础上,对本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和拟定。
笔者具有国外学习和访问经历,对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方法等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拥有8年丰富的全英文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曾经负责学院的国际事务工作,在与已有合作的高校中对“2+2”“3+2”项目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等的课程对接、合作交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对这些国家的教育内容、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大纲和要求等有充分的了解。因此,结合这些工作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大量研究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国外留学生的特点,拟定了新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建立了一套适合于留学生的地质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地质学实验的课程特点以及外国留学生自身特点,设定了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校内外结合实践以及分层次教学三大模块(图1)。
(1)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对实验内容的反复摸索和调整,对一些陈旧的、实际意义不大的实验进行了删除,把重点放在基本地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掌握上,包括矿物鉴定、三大岩类的认识、基本地质构造模型的认识以及地质图件的认识和绘制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对不同矿物和岩石的认识与描述,把每一块样品所蕴含的知识和故事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内容感兴趣,从而愿意主动地尝试接受,这样可大大地提高留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部分学生会在课后主动查阅网上和书本相关知识,对实验中的内容进行二次解读和解释,增加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校内外结合实践模块。不仅限于实验室的样品,着眼于身边的各种石材和现象,更注重于野外实际地质现象的解读。因此,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学生每天生活的校园中的各种石材进行展示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二是每个暑假均组织约1周的野外地质实习,让学生在野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地质的气息,把课本和课堂里的内容拿到大自然中进行检验、解读和定义,感受知识真正的魅力。
(3)分层次教学模块。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留学生招生均面临这样的问题,所招收的学生并未经过类似于国内学生高考的选拔,因此来自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苏丹、尼日利亚等中东及非洲国家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水平上参差不齐,不仅表现在语言技能上,也表现在专业基础知识上。因此,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级教学,对于基础知识薄弱、语言能力较弱以及学习兴趣不够、能动性较差的学生,在实验的安排中多注重实用和兴趣类内容的讲解,如可以多安排一些认识性和验证性的实验,而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安排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二是兴趣分级实验教学,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同的实验内容,比如对于同样是石油工程的学生,有的学生对纯地质的内容感兴趣,则可以在地质规律、基础地质和环境地质等方面多为这类学生设计实验内容,而对于工程类感兴趣的同学,则需要设计不同岩石和矿物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作用方面的实验。
图1 留学生地质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模式构建
通过三个模块的设置以及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表明,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国家背景的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找到各自的兴趣点,从而找到适合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内容,既有效地组织了课堂教学,也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以及创新方面得到了锻炼,实现了较好的学习和实践效果。
“三个结合”主要指的是课内岩石标本鉴定实验和校内各类建筑材料的学习结合、校内实践学习与野外实习结合以及教学和科研结合,是一个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身边学习再到野外实践,最后上升到理论应用的循序渐进过程。留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远大于中国学生,他们对于新知识点的渴望强烈,对各种现象的思考和解释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意识。因此,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验教学的考察和课堂理论教学的考察应有所不同,基于实验课的特点和留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考察不同国家在考核环节上的不同特征,实验课的考察应注重于基本技能的考核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充分结合笔试和面试、理论考试和标本鉴定、闭卷与半开卷以及平时表现和期末结合的方法,多方位、多角度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同时半开卷的方法(即学生只允许带一张手写的A4纸进入考场),使学生自行地在归纳和总结理论课堂的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和凝练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结合、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标。
国外留学生的地质学基础实验经过不断运行、探索和修订,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兼顾到了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科研意识的一体化培养。学生方面,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以及不同基础留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被完全地调动了出来,不仅较为牢靠地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综合解决问题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实践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方面,全英文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断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提升教师本身的国际化理念和国际竞争意识,完成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国外留学生对新拟定和实施的地质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体系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对教学方式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对于该门课的出勤率远高于其他课程,得到学生首肯。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播了专业知识和中国文化的同时,并且被认同,是值得骄傲的。
留学生地质学基础实验课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全英文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8年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精心设计各类实验、亲身野外教学实践等,完成了学生从专业基础到实践能力以及科研意识的一体化培养目标。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地质学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制定更加完善和详细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并通过多种手段、方式和途径扩大教育资源,尽早将该门理论课程不仅面向留学生,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全英文的选修课,使得学生可以在国内享受国际化教育课程和理念,促进学校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