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杨逸
当过去遇见未来,当科技遇见传统,当城市印象遇见城市地标。当光谷综合体开始点亮城市的夜空……
光谷综合体地面景观是城市印象与光谷特色的一次链接;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一次碰撞;是让过去发生的与未来即将发生的进行一次历史的对话。待全新投入使用后的光谷广场惊艳亮相,作为武汉市的地标之一,他必将向世界展示亚洲最大综合体的魅力和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河”的设计理念是展现光谷科技之美,同时围绕“星河”的载体展开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对宇宙观和世界观的思考。光谷广场中心环岛上的地标“星河”,高34.5米,直径86.5米,将是国内最大体量的钢结构公共艺术品。
“星河”上下错落,与地面的6个连接点分别置于地下空间6根支柱上,部分绕开中心环岛采光天窗,与现状空间完美契合,大致形成“长江之门”的造型,抽象出武汉山水印象,并与黄鹤楼遥相呼应。
与“星河”呼应的是以“涟漪之花”来统一设计形式。俯瞰光谷综合体是一个巨大的圆环,将武汉百湖之市、光谷科技之心的文化解构为水之涟漪与光之炫影。因此,将周边建筑风格各异的住宅区、商业区、写字楼、教育科研用地和高端商圈等,以一个整体的“涟漪花瓣”构图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原本风格迥异的各个地块产生了联系,形成统一。
杨逸
景观设计师
高级工程师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
九三学社江岸四支社
现就职于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在十多年的设计工作中,主持设计多项重大项目,为园林设计院骨干人员,深入项目一线,长期从事设计项目的管理和设计工作,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创新思维。
负责项目近百项,主要涉及规划、景观领域,主持了光谷综合体景观工程(城市地标景观)、戴家湖景观工程(中国人居环境奖)、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长江文明馆北厅(建筑、景观、布展)工程、琅琊山琅琊阁景区景观设计工程(城市地标)、中法生态城景观规划、长江主轴生态轴景观规划、东西湖径河公园景观工程、汉正街中央景观轴规划、三亚海棠湾景观规划、武汉大道综合整治工程、长江大道综合整治工程等。深度参与了东湖绿道一期、东湖绿道二期、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等项目。
在综合景观设计中,按“一元、两仪、三才、五行、六合、九宫”布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相应景观元素,整合多个地块,从中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希望这一地标既能留下过去的城市记忆,又能够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武汉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元”,指整体上采用同心圆造型,将外径300米的综合体外缘与直径160米的中心环岛圆形广场契合,以景观设计构成手法使多个分散的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再与环状雕塑“星河”形成平面与竖向上的变化。
“两仪”,将诸多设计元素解构为半环相扣,寓意互为阴阳,以半环状的灯带、艺术坐凳等景观小品设施,来丰富效果。
“三才”,三类植物色系纵横交错于中心环岛之中、“星河”雕塑之下,以景观绿篱的高低变化象征天地人三者和谐共生。
“五行”,周边广场采用五行主题,提炼相关元素打造细节景观,与地下车站五行元素相呼应,地上地下的公共景观达成一致。
“六合”,民族大道、虎泉街、光谷街、鲁磨路、珞喻路东段、珞喻路西段等六条道路交会于中央环岛,景观上将道路绿化形式进行延续、升华,六条道路的联系也象征汇合与聚集。
“九宫”,在中心环岛采用九色变幻景观灯光墙,在“星河”之下划出星轨,营造别具一格的环岛夜景。
光谷综合体是光谷与武汉主城区联系的重要通道,是珞喻路、鲁磨路的交汇点,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相当于近23个标准足球场。最大开挖深度34米,好比在地下挖了11层高楼,综合体内包含了3条地铁和2条市政公路隧道,5大工程在转盘处进行叠加。作为亚洲最大综合体,光谷综合体的地上景观设计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由核心转盘与周边地块组成。项目建设完成后必将成为武汉一颗耀眼的明珠,绽放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