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鲁晶
浅海养殖是今后山东省拓展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发展碳汇渔业的方向和重点。但目前存在养殖布局和种间搭配不尽合理,受风浪潮影响严重、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作为浅海养殖重要生产方式的浅海贝藻筏式养殖,尽管具有投资少、产量高、效益稳定的特点,但还需要探索选择适宜不同海域特点的养殖品种,采用新型的间养、轮养模式,以有效避开台风期影响,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浅海养殖的贝藻类能大量吸收转化海水的碳、氮、磷等物质,贝类又能摄食一些微型藻类,可以发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修复能力的作用,是碳汇渔业的重要方向。因此,大力推广应用浅海贝藻类生态养殖技术,是实现海洋环境保护、渔民增收、渔业发展、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使养殖对象的发病率降低10%,减少养殖损失,降低养殖风险。预计养殖综合效益提高15%以上。同时,减轻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点
1.养殖海区的自然条件。根据牡蛎的生态习性, 要求养殖区在内湾、风浪较小、潮流畅通、透明度大、饵料丰富、水深5 ~10 米为宜。
2.养殖筏架的结构与设置。养殖筏架主要由浮绠、橛缆、橛子(或石砣)、浮子、吊绳等组成。牡蛎的养成笼为十层灯笼式网笼,和扇贝养成笼一样。中间托盘直径34 厘米,层距20 厘米,各托盘间要用三根(3 毫米粗)聚乙烯绳连接。外边包上网目为3 ~4 厘米的3×3 或3×4 的聚乙烯网衣缝制而成。
3.牡蛎苗运输。牡蛎苗出库时间在7 ~8 月,由于气温高,运苗时要防高温暴晒。将附苗器装在筐内再装上车或船, 然后盖上草皮,在发车前浇透水,一般在气温24℃以下时,途中不浇水不致死亡。苗到场后要连筐把蛎苗放在海水中泡20 分钟以后再装暂养笼。
4.牡蛎苗的海上暂养。暂养器材有用扇贝笼或小网包两种。用扇贝笼一层笼装一串50 ~60 片附着器(贝壳)。长串可剪断,但不能抽线。盘个圈装进去,缝上口放在海水中;用小网包的可装2 ~3 串。装多了中间的蛎苗不爱长易死亡。一台筏可挂100~120笼(包), 水层l~1.5米。经过15 ~20 天的暂养,蛎苗个体在l ~2 厘米时开始分笼。
5.分笼养成。(l)第一次分笼:在蛎苗个体l ~2 厘米时进行,一层笼装100 ~150 个苗,装时按贝壳上附的蛎苗多少,搭配装笼。然后缝口,不要把敌害生物装进笼内。挂笼时要把笼提起来摆动几下,把贝壳摆在中间垂直放在水里,以免牡蛎苗偏在网笼一边钻出网。水层l ~1.5 米。(2)第二次分笼 : 如果蛎苗小,越冬前达不到7 ~8 厘米,就越冬后翌年4 月份再分笼;如果牡蛎苗出库早、生长快、个体达到7 ~8 厘米,就要马上分笼,不然互相挤压影响生长。所以第二次分笼时,由蛎苗生长的大小而定。第二次分笼密度,一层笼装40 个苗,有的贝壳附苗多,可把它分开装笼。一台筏挂100 笼,水层1 ~1.5 米。
6.筏式吊养技术。(1)筏式吊养太平洋牡蛎的海区,更需要风浪小的海区,水深10 米以上为宜。(2)牡蛎苗种运输方法同上,只是苗种到场后,连筐放在海水中泡半小时即可夹苗,当天夹不完的暂时装在网包里挂在筏上第二天再夹。(3)筏式吊养方法。夹苗绳: 一般用聚乙烯扁丝割成双股绳,直径6~8毫米,长度以水深而定,一般长4 米为宜。夹苗方法:由于夹苗时间是7 ~8 月高温期,在海边夹苗的要搭个阴凉棚,最好把苗装在盛水的容器里,夹好的苗绳放在水中暂养,集中后再装船挂筏上。夹苗方法:把附蛎苗的附着器夹在苗绳里,再用针线从附着器中间孔穿过绑在绳上。每隔15 厘米夹一片附着器。为了提高产量,防脱落,要求一片附着器不得少于8 个蛎苗,最好20 ~30 个。超过30 个要刺死。这样蛎苗生长时互相固着在一起包住苗绳不易脱落。苗夹好后挂在筏上,一般75 米长筏身挂150 ~170 吊,吊绳50 厘米 左右,浮力要吊浮,浮绠30 ~50 厘米。
7.海上管理。(1)冬季防冰:因牡蛎养殖是跨年度生产,需要越冬,在不封海的海域可用吊浮防冰;在封海的海域可采取压筏防冰。压筏防冰法就是用大坠石,把筏子压在冰下边越冬的方法。先把筏子加足浮力;然后再拴上大坠石, 使浮力往上浮、坠石往下坠。这样使筏子浮在冰下水中间, 不致使筏子下沉海底。如果养殖区水浅,吊养的苗绳能贴地,可折挂。(2)防止贻贝附着:一是在选择养殖区时要避开贻贝附苗区。二是下沉防附着,在5月中旬~7月中旬为贻贝繁殖盛期,牡蛎筏要下沉5 米以下。如果苗绳长可折挂,以不贴地为宜。7 月末再将筏子起上来,可减少贻贝附苗量。(3)用阳光暴晒, 来清除杂藻、小贻贝苗。有的海区养牡蛎,蛎壳上附着杂藻、小贻贝苗。可将牡蛎养成绳拿到岸边暴晒6~8小时,杂藻、小贻贝苗致死, 牡蛎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