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攻略”

2019-07-09 22:13张惠波
天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构思艺术美

[摘 要] “玉不琢,不成器”,从古至今,每一件美妙绝伦的玉器都由雕刻者“琢磨”而成,而这便成就了玉石文化的精髓之处。然而,想要全方位地展现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不仅要体会玉石雕刻艺术的内涵美,还需要每一位玉石雕刻者都致力于研究玉石雕刻的艺术构思和技巧,实现“传神”,体会艺术美,并与玉石实现“沟通”等,这为新时代的玉石雕刻技艺、玉石雕刻行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关键词] 玉石雕刻;构思;艺术美

玉石是一种极具社会性价值以及珍贵性价值的矿石,它是艺术的象征,是人文的象征,更是精神的象征。雕琢玉石,“琢璞成玉”是每一位玉石雕刻者的职业取向与人生追求。然而,如何雕琢玉器、如何实现与玉器之间的“沟通交流”,将成为每一位玉石雕刻者的理论思考方向与实践指导方略。现从艺术构思和技巧、“传神”、体会艺术美、实现“沟通”等层面出发,深入浅出地为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攻略”给予新的思考,为玉石雕刻作品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一、艺术构思和技巧

雕刻机械是玉石创作、雕琢的必要工具,但是它们无法取代人类主观构思和艺术技巧在玉石雕刻中的重要地位。这主要是由于玉石、玉器的琢磨所要求的是“有的放矢” “因材施术”,必须由不同个体出发,才能尽可能地展现出每一块玉石的独特性与唯一性。

首先,玉石雕刻的艺术构思具有针对性,需要雕刻者从每一块玉石独特的外在形状、颜色、纹路等客观因素出发,尊重其差异性,追寻其独特性,实现其价值性。在实际雕刻工作中,我们深有体会:玉石的形状各异,有大有小,有方有圆;玉石的色彩斑斓,有白有绿;玉石的纹理千姿百态,或浅或深……因此,每一位玉石雕刻者在雕刻实践中只有秉持“因材施术”的理念,才能尽可能地全方位展现出每一块玉石天然的“美”,才能尽可能地释放出每一块玉石独特的魅力,才能尽可能地实现每一块玉石的欣赏价值。

其次,玉石雕刻技巧不是硬性技巧、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基于长期玉石雕刻工作而形成的属于个体的特殊技术。笔者认为,只有依靠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术、琢磨技术,才能使玉石雕刻作品的美感得到切实体现,才能使玉石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玉石雕刻者都惯于使用雕刻工具进行玉石雕琢,其雕刻出的作品或是千篇一律,或是生硬难耐,即便脑中的构思设计极为精巧,也难以创作出想象中的精致良品。所以,只有将奇特的艺术构思与精湛的人工雕刻技术融会贯通,实现构思与技术的互动交流,才能真正展现出玉石作品的魅力。

二、追求神韵

神韵,亦可称为“传神”,其主要是指玉石雕刻者在玉石雕刻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合适的方向,去认真领会玉石的灵魂,活灵活现地展现玉石之美。这是每一件优秀玉石雕刻作品的艺术表现之一,也是玉石雕刻者的职业追求之一。那么,应当如何掌握“传神”的技艺,从而展现玉石作品的神韵呢?以往有人认为,凡是运用高品质的玉石、采用最为前端的雕刻工具以及最为先进的雕刻技术便能实现“传神”、发掘“神韵”。事实上,经过笔者多年调查研究、实际操作发现,虽然当代这些较为先进性、前沿性的技术、工具可以实现雕刻客观环境的优化,但是玉石雕刻的关键在于“妙”,核心在于“传神”。这需要玉石雕刻者给予全心全力地主动创作与自主思考,拒绝过度追求机械化、技巧化。另外,现如今玉石资源日益稀缺,如果一味追求优秀原石、忽视主观创作,必定导致玉石神韵的淡薄、玉石审美的疲劳、玉石资源的枯竭。

因此,笔者主张,可以采用略有瑕疵的原石,加以主观艺术创作,进而雕琢出帶有神韵的玉石作品。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瑕不掩瑜,玉石的瑕疵往往也是其独一无二的一部分,是其区别于其他玉石的特征。因而,面对玉石的瑕疵,我们不能“削足适履”,而应该使其成为神韵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玉石雕刻过程中,每一位雕刻者要主动发散艺术思维,实现玉石雕刻的“传神”,把握玉石雕刻的灵魂。

三、展现艺术美

玉石雕琢的另一要义在于追求艺术之美、体会艺术之美,这分为“山川之精英”与“人文之精美”两大方面。一方面,玉石来源于自然,而雕琢精美的玉器更需要贴近自然,贴近山川、贴近河流。主动选择色泽优质、质地细腻的天然玉石,经过主观创造,展现玉石制品的艺术之美。另一方面,选择良好的玉料只是玉石雕琢的第一步,玉石雕刻者必须明确的是,只有辅之以“人文之精美”,积极思考玉石雕刻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因素、个人情感,并将其融入到玉石雕刻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玉石作品的艺术之美。

众所周知,玉石雕刻在我国拥有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各个时期的玉石材质、雕刻技艺以及雕刻器械、审美观念、社会习俗千差万别,且每件玉器的社会用途与角色扮演不尽一致,致使每个时期的玉石制品与创作风格更是“百家争鸣”。所以,要想展现玉石制品的艺术之美、体会玉石制品的艺术之美,不仅应当吸收自然与人文,还应当积极汲取传统的精髓,并同时主动适应社会潮流,顺势而为,赋予玉石雕刻作品全新的社会意蕴与艺术魅力。例如,在新时代的玉石雕刻中,我们可以融入全新的文明理念、人文思想,使其富有时代特色、富有艺术之美。

四、与玉石沟通

每一位玉石雕刻者只有实现与玉石之间的沟通交流,才能真正地体会玉石的灵魂、展现玉石的灵魂,最终雕刻成精美的玉石制品。而这便要求每一位玉石雕刻者应当将玉石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与其积极建立亲密连接,主动沟通、交流,从而体会玉石背后蕴藏的艺术意蕴与文化内涵。

其实,从古至今,优秀的玉石雕刻者往往都将玉石视为最具有灵性的客体之一。例如,曾有人认为,玉石的神秘颜色与纯洁质地能实现与人类的心灵沟通。《周礼》中有记载,周朝时,有人将玉作为礼天地六大器的主要原材料;现代雕刻行业里,也有众多的从业者积极挖掘玉石的文化内涵、艺术美学,实现与玉石的心灵沟通。因此,我们不能将玉石视为一块廉价的石头,我们应当积极与玉石沟通,成就彼此的价值。

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灵魂是一个人的纯洁所在、本真所在,而玉石的灵魂与人的灵魂恰好是玉石接触的良好媒介,这是最有力的刻刀,也是最便捷的玉石雕琢“工具”。当我们实现了与玉石的灵魂交流,便能在面对玉石时,将灵魂灌注于每一块玉石之上,才能更高效地去领会、感受每一块玉石中所积淀的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才能切实雕刻出真正适合于这块玉石的外形与内在美感。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与玉石沟通交流在玉石雕琢中的重要地位。

所有精美的雕刻作品背后都隐藏着雕刻者的精雕细琢,任何实践与理论都表明:只有尽可能地发挥雕刻者的思维创造能力、主观雕刻能力、艺术思维能力,才能雕刻出高质量的作品。这就要求每一位玉石雕刻者不仅应该针对不同的玉石进行精确分析,实现“因材施术”,更应当对艺术构思和雕刻技巧、神韵追求、艺术美展现、沟通交流等给予高度重视。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我相信,只要每一位玉石雕刻者都秉持初心,坚持以上观念,便能实现我国玉石雕刻文化的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杨雪,周欣越. 浅析玉石雕刻中的玉石佛缘与禅风入玉[J].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3):10.

[2]毕汉东. 意象:艺术作品的灵魂[J]. 大众文艺, 2016(3):37.

[3]徐飞.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张清雷的玉石雕刻[J]. 中国宝玉石,2017(4):136-143.

[作者简介]

张惠波,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师,福建省手工艺2017年度新秀,大国雕艺工作室创始人,现为泉州玉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从艺期间多次进修深造,所创作品多次获奖,如2012年4月,木化石作品《禅悟》获得“百花奖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金奖;2017年1月,作品《荷塘秋语》获2017年福建省手工艺精品展金奖; 2018年8月,作品《螭吻》获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珠宝玉石博览会“中艺杯”银奖等。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构思艺术美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让“艺术美”走进语文课堂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论艺术与摄影的联系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
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