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区治理法治化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础。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聚焦新疆社区治理法治化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探究符合新疆区情的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实施途径,以此来提升我区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将社区各项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实现规范运行。
关键词:新疆;社区;治理;法治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区是党和政府最基层的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和“末梢神经,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我国是否能顺利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我区社区治理法治化现状
法治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基石。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后,特别是自治区党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我区各地党委、政府根据中央提出的“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当前我区在社区治理法治化工作上还存在一些与依法治国、依法治疆要求不符的突出问题。
1.立法上,社区治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1)在社区治理上。依赖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不多,相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实施办法以及自治组织创设的民间法等“软法”较多。一些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较早,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需要。一些领域法律,如业委会、物业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的存在“法律真空”,解决大量社会发展变革带来的新问题时缺乏法律依据。如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等民生领域立法需要完善。
(2)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社区治理主体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我国社区治理是一种“共治”的格局,但由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社区治理的各个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缺乏法治化意识,还是依靠传统的“惯性思维”与“管理惯性”参加治理。社区不仅行政化工作多,对本辖区的社会事务也缺乏执法权。
社区党组织在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领导、主导和示范带头作用,但还不能很好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社区服务功能不强。虽然要求社区干部掌握每个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及时录入系统中,但有的社区干部工作不扎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治理效能的发挥。
居民自治空间有限。居民缺乏一定的自治空间,居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群观念,更缺乏依法參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意识。
2.社区司法综合服务能力不足
首先是司法资源覆盖不够。虽然每个社区都建有司法服务站,但在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方面,还不能切实解决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其次,司法服务能力不足。在社区法律帮扶工作中,少数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在专业性、服务数量、质量上都不能充分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法律服务方面的需求。
3.社区居民守法的法治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
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加强法治建设,法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依法治疆也成为新疆自上而下社会各个层面所拥有的共识。尤其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总体战略,我区法治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法治宣传效果不理想,还没有完全形成社区居民守法的法治社会氛围。
一是缺乏法治意识。目前,社区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符合依法治疆的要求,不懂法、不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法治还没有成为治理的根本手段。社区大部分干部还依靠行政、道德、情感等手段进行治理,社区法治化长效治理机制仍未形成,社区群众维护自身权益时仍用非法治手段。
二、实施途径
健全社区治理法律体系,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1.健全社区治理法律体系。从国家及自治区层面,修订和当今社区治理相关的滞后的法律法规。加强民生领域的立法,解决因社会发展变革带来的新问题而没有法律依据的困境。
2.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社区治理法治化的核心目标是“法治化”,重在解决谁来依法治理社区,怎样依法治理社区的问题。这就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通过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解决影响社区治理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法治化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党政善治、居民自治、社会共治和厉行法治有机结合的社区治理格局。
(1)明确治理主体,厘清工作职责。对社区治理体系要进行“顶层”设计,依法进行社区重构。依法明确社区各类治理主体,厘清工作职责,进一步推进社区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的法定化。
(2)发挥核心作用,打造社区党建新格局。进一步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采取多种举措配齐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同时,探索党组织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社区决策和行动的有效途径。
(3)推进社区自治,扩大公众参与。对居民自治、社区业主自治、社区社团自治三者功能进行互补。完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协调共管机制。加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成员多元共治,推进社区治理协同化。
(4)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对各族群众的服务水平,打造智慧社区,构建社区网络服务体系。
三、加强机构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1.加强社区机构建设
加强司法所和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并实行各社区综治工作站、“访汇聚”工作组、公共法律服务点与社区警务室合署办公,实现统一领导指挥,统一协调开展工作。解决社区综治工作站和警务室考核标准不同,出现的两张皮现象。加强对社区工作的财政保障。
2.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加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社区治理法治化的核心力量。社区两委是社区治理法治化的骨干力量,社区干部是社区治理法治化的中坚力量。做好“选育管”工作。将政治素质好、法治意识强、服务水平高,自觉依法办事、遵守法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优先选拔到社区两委岗位。与此同时,充实基层社区后备力量,整合公益队伍并推动人才培养专业化,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坚实保证。完善社区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及法治教育培训内容。提高社区两委和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在法制框架内进行。建立健全社区干部考核制度、基层法治队伍工作保障和激励等制度。
四、培育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氛围
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基础是培育法治文化。新疆区情复杂,面临的任务特殊,要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区群众法治观念的法律素养。
第一、树立“大普法、大宣传”的理念,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其次,突出法治宣传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在专题普法方面。组织社区宣讲员和律师进社区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等一批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有规范和引导作用的地方性法规。对业委会委员、物业公司负责人等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在日常普法方面,用新疆基层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第三,坚持宣传与服务相结合的思路,积极构建基层法律援助体系。一方面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志愿者组建成基层法律援助队伍,定期下社区开展法律结对帮扶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调解作用,依法调解处理群众的纠纷问题。培养社区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
參考文献:
[1]胡业勋.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N].人民日报,2016年01月07日
[2]梁迎修.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3]章再彬.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对策建议[N].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6期
[4]张小勇.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疆的基石[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年:8期
[5]唐忠新.社区治理 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N].光明日报,2014年04月04日
[6]冯庆、马晓峰、李小宁、黎迪.罗湖全面构建法治化社区治理体系[N].深圳特区报,2014年11月18日
[7]刘佳义.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N].光明日报,2014年12月08日
[8]王增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思考[N].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1):40-44
[9]肖志远、郭凡良.嵌入式发展:新疆社会治理新模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01月14日第1期
作者简介:
刘玲(1970--)女,汉族,大学本科,新疆奎屯市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