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丽 卢彪 高铭悦
摘要:在大众创新、众人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改掉传统软件工程教育的弊端,走上创新之路,需要每个高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对于软件工程软件的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开设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希望给同类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提供帮助和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软件工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3-0193-02
1 引言
随着新工程概念的提出,工科教育再次被重新审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发展理念”,即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1,2]。在大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使得信息化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3,4]。应用型高校如何培养创业人才,是当前急需探究的重要课题。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用工程化思想去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学科[5]。它以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的软件开发人才[6]。但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师基本上很少,能够胜任双师型教师也是凤毛麟角[7,8]。因此,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整个软件工程行业,新技术更新较快。这就需要从事软件工程专业的高校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但是面对应用型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对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加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
加大教师创业创业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丰富知识储备。比如可以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课程;加强校企合作,选拔教师到优秀企业学习锻炼;不定期邀请名师名家开展讲座等。通过这些形式,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也会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引进一批优秀的兼职教师队伍
软件工程专业技术更新速度快,通常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最新不是学校,而是企业。学校应改变以往的招聘人才方式,多招一批技术型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的教育,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工程师等来软件工程专业任教,从而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较早的接触新技术、新知识,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采用校企联合教学的模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负责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同时与企业的项目经理进行有机配合,以实训方式为主。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采用分阶段教学法,将整个大学阶段的软件工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知识阶段、专业技能阶段、企业实习阶段。前两个阶段通过在校学习完成,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到企业实践学习完成。
(1)基础知识阶段
基础知识阶段的学习一般是在大一、大二两年进行,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实现“理论基础扎实、系统认知较高、变成能力较强”的阶段目标。
(2)专业技能阶段
专业技能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性、创新性以及应用性等综合能力,实现“熟悉软件工程技能、提升系统认识和掌握专业开发技术”的培养目标。
(3)企業实习阶段
企业实习阶段主要开展企业的工程实训,通常以软件产业需求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双导师制为支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培养具备工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师为目标。
3 软件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
软件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软件项目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工程项目实训、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
(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室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校企制定的实验内容,开展的实训项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2)综合性课程设计
通过开设综合性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若干课程的技术和方法。这些综合性设计有些作为单独的实验课程开设,也有些作为软件工程综合实习的一部分。
(3)工程项目实训
通过开设企业的工程项目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零距离接触企业项目开发,积累经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4)毕业设计及其他
毕业设计是工程和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环节。学生将于7-8学期全面贯彻“校企合作”方针,实施“企业级核心课程+毕业实训+毕业设计+职业素养”于一体的,为期12周集中实训,其毕业设计题目也将直接来源于软件企业的项目开发。
4 结语
随着教育部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要面相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个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也如火如荼。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要实现创新创业改革,必须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制定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智明. “新工科”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 开封教育教学学报, 2018, 38(4): 87-88.
[2] 徐雷, 张云勇, 吴俊, 等. 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技术研究[J]. 通信学报, 2012, 33(Z1):216-221.
[3] 储昭辉, 刘沛平.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 92-95.
[4] 林莉, 徐波. “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思考[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8(5): 84-88.
[5] 李磊.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 2019(5): 126-127.
[6] 徐怡, 李龙澍, 纪霞. 任务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研究[J]. 科教文汇, 2013(8):78-79.
[7] “软件开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0(4): 16-19.
[8] 张丽萍, 刘东升, 林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3): 61-64.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