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 李磊
摘要: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大众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当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优化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实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3-0123-03
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全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同步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当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起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利用创业实践、模拟体验、团队扶持、社团互助、课程引领等实践体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带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同步提高。
1 高职院校建立“五位一体”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作用
1.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不同,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完善的专业技术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提高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通过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1]。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加强创新创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是核心。通过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全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职业意识,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取得更大的發展。
1.2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优化
国家相关部门关于教育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明确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定位,重点培养具备复合型、创新型、发展性、技术型的优秀人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高职院校应当明确自身的教育目标,不断改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2]。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等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学生未来的综合能力提高和职业发展。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和优化,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利用创业实践、模拟体验、团队扶持、社团互助、课程引导相结合,建立起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利用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高职院校的变革发展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深化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需要积极寻求变革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转变教育方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来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确立合理的教育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的基本意识,不应鼓励学生在毕业后放弃自身的专业,从事实体店经营等创业行为[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市场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鼓励学生在毕业后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2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概述
2.1 基本内容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是“一体”,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能力,“五位”主要包括创业实践、模拟体验、团队扶持、社团互助、课程引导,以此来形成高职院校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4]。其中,社团互助主要是指利用高职院校内部各类创新创业社团组织作为基础,通过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引导,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基础平台,将学生社团管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课程引领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为基础,丰富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知识结构,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模拟体验主要是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项目进行试运行,切身感受创新创业的过程,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后期开展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团队扶持重点关注创业团队的内部扶持,教师通过这个环节能够选择最具竞争力的创业团队,实现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在此期间,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使学生掌握充足的创新创业技能,为将来走入社会打好基础。
2.2 内部关系
在“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一体”与“五位”密切相关,“五位”围绕教育的核心目标逐渐展开,实现逐渐递进的教学效果。“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是课程引领,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质量的课程能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社团互助,学生社会社团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为此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对社团的关注度,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利用社团互助的模式为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的全面平台,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团队内部的扶持,各类学生创业团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团队的发展直接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为此高职院校应当为这些团队提供丰富的创业模拟体验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5]。
在制定“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能力为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这一核心理念,以此来指导具体实践过程[6]。“五位”组成了彼此相互关联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课程为主要起点,提高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基本意识,加强对社团组织的管理,重点培养具有较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学生,组织进行模拟体验活动,为学生营造丰富的创业实践机会,以此来检验创新创业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教育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意识,实现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3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的策略
3.1 以内部组织为主要保障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提高了对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利用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学院,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教育和管理。同时,很多高职院校为建立起专业化的创新创业组织机构,一些已经建立的组织机构往往依附于其他组织内部,无法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机构,成立学校牵头的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明确内部人员责任,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完成[7]。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证,教师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为此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对师资力量建设的重视程度,明确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时期,教师除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性知识,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适应社会要求[8]。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适当增加教师数量,引导教师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到各个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对人才的主要要求,将自身的实践经验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将来的创业或就业指明方向,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聘请知名企业家到校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讲座,为学生讲解行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信息,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使学生能够尽早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
3.3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平台
创新创业教学的核心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的设计课堂内容,通过完善的教学环节吗,使学生准确的了解各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完善的课程内容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建立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定期组织各类创业竞赛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9]。
4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
某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提高,建立了完善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 社团互助
为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高职院校建立了社团组织和创业学院的双重管理模式,由隶属于校团委创业学院负责管理各个社团组织,组织日常活动,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通过二者的协同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学院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各类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创业社团开展交流活动,为社团提供进行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通过社团组织和学院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创新创业教学的全新格局。
4.2 团队扶持
为扶持学生团队创业,高职院校建立了创客空间,通过对学生创业团队的考察,免费为优质的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和项目启动资金,团队在入驻创客空间后可自主运营。同时,学院制定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细则,安排专人对学生的创业行为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快速积累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10]。
4.3 課程引领
为满足新时期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需求,高职院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做出了必要的调整,建立起了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创新创业领导力、网络创业、创业政策法规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常识,同时开设了商业模式设计、商品设计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后充分掌握创新的技能,利用大学生创业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实战,以此来带动创业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4.4 模拟体验和创业实践
为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需求,教师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目标,在低年级主要为学生讲解创业的理论知识,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业实践。为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大力建设创业服务运平台、网络电商模拟平台、创业实训平台,使学生了解公司开办的流程和商业技巧。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运营环节,感受创业文化。
5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当积极建立起“五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茜茜,邓亚晗,王轩.基于战略地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9(8):38-40.
[2] 于晨颖,胥爱国,孟思月.微思政模式下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0):127-128.
[3] 赵天鹏,耿阳婕,杜媛英.基于构建“一教三创”工程训练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34-136.
[4] 王存扣.全过程融入体系化建设—南京理工大学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探讨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3):127.
[5] 陈立建,黄美初.成人高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智能时代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2):90-101.
[6] 陈鹏,田阳,刘文龙.北极星计划:以STEM教育为核心的全球创新人才培养—《制定成功路线:美国STEM教育战略》(2019-2023)解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2):3-14.
[7] 陈佳娴.高职涉农专业学生创新创业3D培养模式实践探究—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83-84+92.
[8] 刘贵容,蒋成侠,耿元芳.基于知识共享平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实践改革—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电子商务》课程为例[J].才智,2019(08):130-131.
[9] 陈莉.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6):64-67.
[10] 蔚燕舞,雷军莉,李盟.基于“试错”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9(3):6-7.
【通联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