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
摘要: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21世纪的今天深受职业教育界师生的关注和喜爱。本文通过被闻一多先生赞为“孤篇压倒全唐”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探索高职教育中《大学语文》的信息化实践及其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过程、手段等诸多方面也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4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中明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技术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管理效率。高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修养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也应在借鉴传统的教学形式的基础之上,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借助现代教育媒介、信息资源、探索实现信息化教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与现代技术的信息化完美融合。下面就以《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为例,来探索高职语文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及意义。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及课程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情怀,陶冶崇高的精神情操,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职业态度。被闻一多先生评价为“孤篇压倒全唐”《春江花月夜》,诗人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宇宙人生的哲理、游子妇人的相思离别之情,汇成了一幅意境幽远,且景、理、情水乳交融的优美画卷,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佳作。
(二)课程设置依据
依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从学情和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诗歌鉴赏网络学习平台,将古典诗歌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掌握诗歌的景色美、哲理美,情感美。
能力目标:能够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置身诗景,缘景明情,感受中国传统诗词不朽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重点
理解“月”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景、理、情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五)教学难点
体会景、理、情的浑然天成,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诗词的魅力。
(六)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学内容的学习主体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但对古典诗歌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普遍不高,缺少方法,缺乏整体理解,在诗歌的审美把握和艺术鉴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七)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诵读鉴赏、小组合作、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按“走近诗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鉴赏诗歌”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
(八)信息化教学手段及运用
利用网络平台、影视播放、朗诵软件、flash动画多种教学手段打造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教学课堂,展示给学生更直观的形象。将能够体现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信息化手段,使用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融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服务于教学目标实现,使得教学重点和难点逐一突破。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为本次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也为了转变学生角色为课程的参与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次课利用蓝墨云班课提前发放教学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通知,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任务。(1)在线学习:教师将课前学习的资源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完成课程内容。供学生观看学习。(2)利用手机上的“为你诵读”软件,录制诗歌,并进行分享、投票。(3)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完成任务: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春江月夜的美景。(每小组上传一篇佳作)
(二)课堂教学
1.展示预习成果
检查学生根据预习资料预习及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让学生完成蓝墨云班课中的预习测试,并进行讲解。根据蓝墨云班课中的投票结果展示学生的优秀朗诵作品。学生利用手机完成蓝墨云班课中的测试题。聆听投选结果中的优秀作品。
2.诵读诗歌
为了让学生感知诗歌之美,让学生跟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自由的诵读诗歌。
3.鉴赏诗歌
(1)品味春江月夜的美景
通過学生互相展示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更加深切的体会诗中的意境美,感受诗歌景物之美。
1)请学生找出描写月下美景的诗句。2)展示蓝墨云班课中小组作品、点评。
3)沙画展示。聆听欣赏苏大宝的沙画作品《春江花月夜》。4)总结:诗人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淡雅水墨图。
(2)感悟宇宙人生的思索
通过诗句中表达情感的对比,引导领悟人生哲理,感受诗歌哲理之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问,并在蓝墨云班课中抢答回答问题。
1)诗人在如此梦幻般的美景下,展开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2)诗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实,古往今来的圣贤哲人们从未停止对于宇宙人生关系的思索,同学们从古典诗词中找出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相似的探索宇宙人生关系的诗词。
3)总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它表现出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呈现出“哀而不伤”的哲理美。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昂扬、热情的盛唐之音。
(3)体会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
让学生通过发言交流,互相学习,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情感之美。学生赏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思妇怀远:请学生说说这几句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为什么?2)游子思归:这几句诗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总结点评:全诗最后以“摇情”收束,将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洒落在江树之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而这谜一般的春夜,至此,也落下了帷幔。
(4)讨论:
1)“月”在诗歌中的作用。
2)学生练习实际生活讨论分隔两地的恋人,如何来维系感情。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增加學生间的交流协作。让学生在网络平台查找“月”在古典诗词中的意义。并讨论“月”在此诗中的作用。
总结:诗人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月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统摄全诗,触处生神。《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三、课后提升
课后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朗诵与点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景色美、哲理美、及情感美。并在蓝墨云班课中布置作业:1.完成诗歌学习后,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完成录制,上传网站平台,进行自评、他评,给出分数及评语。2.找古典诗歌中关于“月”、“江水”、“落花”的意象的诗句,结合整首诗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并概括该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般情感寄寓。3.拓展阅读:张九龄《望月怀远》和刘希夷《代白头吟》。
四、多元化的考核评价
教师课前完成预习效果评价;课堂即时评价;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课堂完成任务;课后完成作业;评价他人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核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五、教学特色及反思
教学特色:1.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诗歌鉴赏网络学习平台,打造立体化课堂教学空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借鉴翻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解决诗歌教学重难点。使用诗歌朗诵软件,训练朗诵技巧;运用视听资源,实现知识可视化,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古典诗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巧妙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反思:1.用网络学习平台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相对单薄,便于学生自主学习。2.学生课堂展示、小组讨论、抢答等方式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现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用丰富的媒体资源改变传统教法,使用APP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4.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在线知识测试、诗歌朗诵自评和他评、诗歌赏析心得,实现过程评价、多元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笔者多年来从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教学经历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深有感触。通过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及丰富性。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信息化教学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发展及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慧.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的整合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2]张永影.高职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J].课外语文,2016(30).
[3]汪念明.高职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