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既能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起促进作用,又能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也能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提高。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关键词:情感朗读;语文教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1-012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119
情感朗读就是说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把课本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我们的教学就是把文本这种书面、静态的词句通过朗读做透彻的、立体的、动态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现在小学课本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这一教学目标,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书声琅琅的课堂已经是全体教师的共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要学生有兴趣,就容易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如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怎样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之情呢?翠鸟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而如何体会翠鸟的敏锐呢?读到“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这时静极了,连呼吸都要屏住;当读到“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学生又放开声音,加快速度;当“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之快。学生能绘声绘色、津津有味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到翠鸟的眼睛锐利、反应灵敏的特点。再如第三自然段: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又很深,不容易逮啊!”应该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让学生比一比,谁的语气最像老爷爷说的话。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了,读得也有声有色了。
文本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存在的,看似互不相干的词语背后就是整篇文章的情感。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情感,都离不开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学习课文、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学生的朗读问题以及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品读文字时走入文本,体会情感,继而理解文章。我们的教学要求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理解之后,就有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与作者心灵沟通的需要,这种需要就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完成。《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朗读时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等,再反复读,就很容易将青年观察金鱼时的入神着迷表达感悟了。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品赏重点词句,才能更好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思想升华。
表演是儿童的天性,做表情、动作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喜爱的形式,游戏形式的朗读更容易使学生读出感情。教学中的边演边读,可丰富朗读形象,增强朗读效果,激发朗读兴趣。《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开头:“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教学时,抓住“伸展、吮吸、欢笑”这几个词,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把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也写在学生的脸上。又如“罗丹左右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朗读这样的段落时让学生配上动作、表情,这样学生在内心就有了共鸣,把罗丹的全神贯注就读出来了。因此边表演边朗读的形式有助于更深刻地感知课文,培养朗读兴趣。教《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学生戴上文中动物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情,学生越读越有劲。
生活原型是把语言形象还原,把语言内涵解读,也是语言情感的体验。只有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体验情感,努力和作者一起想,一起感,才能从语言文字中把作者情感的脉搏触摸到,把作者情思的琴弦感受到,才能把语言运用的技巧感悟到。为此,沟通朗读与生活的联系,缩小生活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和朗读、课堂与课外的联系中,增强体验,促进感悟。如教学《操场上》时,我紧扣“热闹”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操场上很热闹,从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感受到热闹的情景时,既而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亮开嗓子,大声朗读。学生完全被感染了,“热闹”在课堂上空飘荡着。这时,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着、感悟着、表达着。
参考文献:
[1]徐颖.情感朗读——语文课堂因你更精彩[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8).
[2]盖宝荣.语文课堂的情感朗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4). [責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张莹红(1970.9— ),女,汉族,甘肃榆中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从“语言能力”走向“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