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2019-07-08 03:36卫丽羽
神州·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卫丽羽

摘要:电影《刮痧》讲述了中国北京的一位老人因给自己在美国出生,在美国文化下成长的孙子刮痧,从而引发了一场官司。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梳理该电影中存在的中美文化的冲突,通过探讨中美两国在法律观,伦理观,友谊观的差异,旨在引导人们正视中美文化差异,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

学者 Samuel 在其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中指出,在这个新的世 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1]美国学者塞林认为文化冲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新旧文化间的纵向冲突,另一种则是不同文化间的横 向冲突[2]。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传播交流过程中出现差异进而产生冲突,而文化冲突的结果,是相互吸收和融合,随之产生新的文化模式和类型。

一.电影《刮痧》基本故事情节

由郑晓龙导演执导的电影《刮痧》由中国传统医疗手段“刮痧”为线索,影片中围绕一家移民美国并实现了美国梦的中国人及到美国看望孩子的爷爷展开。男主人公許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采用中国民间传统疗法“刮痧”治好了孙子的病,并在孙子背上留下了明显的刮痕,由于丹尼斯意外摔伤,在医院治疗时被医生误以为孩子遭到虐待,许大同一家被告上了法庭。出于对父亲的孝顺,许大同自愿替父亲顶罪,法庭上一个接一个证人的证词,让从小浸泡在中国文化中的许大同百口莫辩,甚至连自己的美国好友都无法相信自己。影片最终通过美国人昆兰亲自到中国求证了“刮痧”这一传统医疗疗法,才使一切误会解开,许大同一家获得了清白。

(一)友情观的冲突

中国崇尚儒家“仁”的思想,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乐于讲关系,讲情分,在固定的圈子中往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亲近的人责无旁贷的义气和责任。影片中,昆兰作为版权法的律师,建议许大同找一个家庭法律师为其辩护,但许大同坚持让昆兰帮忙,在他看来作为朋友的昆兰在他危难之际一定会义不容辞的帮助他。但美国是个体主义为主的国家,昆兰在看到丹尼斯背后的“伤口”照片时,承认了许大同当众打了丹尼斯的行为。对此,昆兰认为自己只是讲了事实而已,许大同却认为自己被好朋友出卖了,并对昆兰说出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一句话体现了中国人的友情观,与美国讲求法律至上的观念不一样,中国人更多的讲究人情,即使在法律面前,也或多或少的融入了“人情”的成分,与美国人“就事论事”的原则不同,直接导致了这场中美文化的冲突。

(二)家庭观的冲突

影片中爷爷因为给孙子丹尼斯刮痧引发了误会,但面对律师的指控,许大同自愿替父亲承担这一项“罪名”,以上种种都体现了许大同以及其代表的中国人的“孝道”。影片后期昆兰得知刮痧的人是爷爷时,不解许大同为何要承认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许大同妻子的回答是:“因为他是中国人。”在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中,代父受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社会注重伦理道德,注重家庭观念,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思想。

(三)“面子”文化

“面子”的概念最初是由中国人类学家Hu Hsien Chin 介绍到西方的,面子是交际事件中的参加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Brown and Levinson 认为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主要是“对别人表示赞许”,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给谁谁谁一个面子;消极面子则强调“对强加(行为)的回避”,即不强加于人,使对方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

影片中在颁奖仪式上,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打了昆兰的儿子保罗,许大同顾及自己老板也是好朋友昆兰的面子,当众打了自己的儿子。对于许大同来说,他的做法体现了“积极面子”,即他以为昆兰想要丹尼斯当众给自己儿子道歉,即使没有问清楚自己儿子打人的原因。这种做法对于老板昆兰来说属于“消极面子”,这属于许大同单方面强加给他的,即通过管教儿子以示对老板和朋友的尊重,对于作为美国人的昆兰来说,是想要避开却没能避开的“消极面子”。

影响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一个因素是权势,中国人的交往中必然受到谈话双方各自地位及所扮演的角色的制约,例如交谈时,长辈或上级一般都作为谈话主导的一方。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在美国,平等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语言、等无不体现平等观念。例如,与人相见不论对方辈分与地位,哪怕是自己父母,都可以直呼其名;这在中国人看来难免觉得有些唐突与失礼。

二.文化冲突的规避策略

(一)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较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人们主动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会,做到求同存异。

(二)平等审视他国文化,避免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因素,从消极的方面来看,民族中心主义可以导致不同群体或文化之间的不信任,相互仇恨,导致文化冲突;或使人们产生优越感,并试图改变他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应该避免先入为主,尊重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并尝试用对方国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准则来思考问题,才能够有效克服文化间的差异带来的误会。

参考文献:

[1]塞缪.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7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