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科
[摘 要] 本文以网络文化视阈下青少年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青少年的特性,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从认知主体的自身因素、认知对象的特点、认知环境的状况、科学技术因素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目的在于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强化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 网络文化;青少年;道德认知能力
道德认知是人类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前提。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来看,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要更加重视探究青少年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因素。
由于青少年学习环境的制约,其在接受学校德育时能够接触到的认知对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一性。并且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是按照德育教学标准选择出来的德育知识,能够将抽象性、理论性、系统性的信息整合。但是在一定程度来讲,青少年也是现实社会的组成内容,其认知对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青少年在学校获得的道德知识在多元化信息中不值一提,最终导致青少年在丰富文化的冲击下,无法全面掌握道德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无法正确应用道德能力。从认知对象自身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单一性文化与多元文化结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击的现象,最终出现复杂性、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社会环境方面,竞争激烈的社会状况、资金的分配情况、经济条件无法满足物质需求等一系列问题直接诱惑着人们的生活,导致出现学生认知不协调、心理失去平衡的现象,这样的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其次,在学校环境方面,校园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地,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当然更加重视学生成绩以及升学情况,如,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在面对分数压力以及成绩现状时,都会出现焦虑的情况,这样会直接降低青少年对得到知识的信心。尽管教育制度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但是还有教育制度没有发挥其实质性作用,并且学校的教育制度、学习氛围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实践性和有用性的道德教学内容,针对学校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学生经常出现打架斗殴、侮辱他人、跳楼自杀的情况,学校就要分析原因,針对此种现象设计道德教学知识,提升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知,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以此减少学校中不良现象的发生,还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道德知识传播,加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不断增强青少年自身的道德修养。
经济体制的改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的传承,直接对青少年的生存方式以及生活环境造成了影响。相关数据显示,网络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上的内容交流、活动分享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人际交往平台,形成了新型的人际交往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网站已经不再只是信息内容的供应者,用户也不再只是信息的浏览者,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能够帮助用户参与到信息生成的整个过程来,网络平台更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网络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对于青少年来说,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新媒体技术,能够提升青少年参与道德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扩展青少年了解信息的途径,在多元化的信息交流空间中,青少年的个性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
总之,在网络文化视阈下,影响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样,在整体认知过程中,已经形成的道德观念会更容易被认同与消化,认知难题与认知结构同时存在,并且出现了很多无法控制的局面。这样的新的形式与特点是青少年德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主要条件,也为强化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杨利利.网络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2]谢红雨,肖荷.基于情绪智力理论视域下的青少年道德情感教育研究[J].教育导刊,2017(5):9-13.
[3]张忠华,张萍.“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应对[J].中国德育,2015(15):23-26.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过渡衔接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841)。】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