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子
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也都在自己的建议和提案中关注着老年群体,纷纷为“养老”发声。两会上,他们都提出了哪些养老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和希望解决的办法是老之所望,民之所盼嗎?我们一起来看。
“养老”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8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养老”成为热词之一。报告有8处内容直接跟“养老”有关,“养老”一词先后出现15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与“养老”相关。
在回顾去年工作时,报告提到“加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以及“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
报告同时也强调,“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在部署今年工作任务时,报告明确提出,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李克强总理强调,既要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又要保障职工社保待遇不变、养老金合理增长并按时足额发放,使社保基金可持续、企业与职工同受益。
在部署“推动消费稳定增长”的有关工作中,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方面,报告指出,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
此外,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部署中,报告明确,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报告还针对癌症以及数以千万计受癌症困扰的家庭,提出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报告同时提出,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报告强调,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