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学的提问设计

2019-07-08 03:57董燚娜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木雕瀑布词语

董燚娜

提问,在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更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而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在枯燥的语文课堂中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教授《卖木雕的少年》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片段一:

导入设计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非洲南部去看一看,那里都有哪些著名的景物呢?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课件演示。)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由精彩的导入揭开的。在导入新课时,巧妙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研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在学生被吸引的过程中,自然地揭示本课的教学主题。

片段二:

质疑题目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这位少年为什么要卖木雕?

生:卖木雕的少年长什么样子?

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木雕?

师:下面就请你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课文,看看你的问题在读文的时候是否得到了解决。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尤其是围绕重点、难点来提问,有助于引发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

片段三:

词语分类学习

师:读文之后,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大家是否把字音都读准了。边读词语边想意思,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读词语要读出味道來,把词语融入课文内容中,融入语言环境中,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字词的味来。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成功地引导学生要用心去领悟,并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对文中故事的前奏部分有了了解,为理解课文内容省了很多的时间,紧凑了教学环节。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对于学习充满了兴趣。

片段四:

词语学习的灵活运用

师:(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吗?谁能准确地读出它的名字?

此处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事物、体会情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自然地引领学生关注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进入文本。

生: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学习第一组词语 (出示):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清晰可辨、十分壮观。

师:课文用了这样几个词来描写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清晰可辨、十分壮观。请你边读词语边想意思,眼前就会浮现出瀑布那壮观的景象。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领读。)

师:读过词语之后,你能用这几个词语来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吗?(出示句子。)“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           ),那里(        ),瀑布的响声(         ),景色(              )!”

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让学生在读中学,理解语言,内化、运用语言。

师:我们边读词语边想意思,眼前就浮现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景象。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下面的词语,看看自己的眼前又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学习第二组词语(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读过课文之后,你一定找到了许多描写木雕的词语,你还记得都有哪些词语是写木雕的吗?

(学生找出描写木雕的词语,并相应出示,读时提醒学生,要边读词语边想意思。)

师:读过之后,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作者在干什么的情景?

生:出现了作者正在选木雕的情景。

学习第三组词语(出示):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犹豫、遗憾。

师:边读词语边想意思,眼前浮现画面,你看看这几个词,读一读,你又能想到这是谁在干什么呢?

学习第四组词语(出示):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猜测、遗憾。

师:这个边读词语边想意思,眼前浮现画面的方法多好,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词语,还能让你想到文中的不同画面。那你看一看这组词,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情景?

学习第五组词语(出示):一模一样、拳头大小、不要钱、朋友。

师:我们再读这最后一组词语,又会让你想起文中的什么内容?谁来读一读?

生: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把木雕送给了作者。

师:同学们,我们用边读词语边想意思,眼前浮现画面的方法把文中的四个部分的内容都分别讲了出来,那现在把这四个部分的内容串在一起,不就是告诉我们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理解词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机地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和语言环境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逐层递进,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词语内涵,并对他们以后的灵活运用做好了铺垫。

片段五:

抓住“遗憾”,学习文本

师:四组词语中的前两组是写作者的遗憾,后两组词是写少年也有遗憾,那么文中哪里写了作者有遗憾,哪里写了少年也有遗憾?

设置疑点,激活思维。 围绕第9自然段:“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抓住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遗憾”一词,以点带面向上下文辐射开去,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走进“我”遗憾的心理。

师:遗憾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感到遗憾?

生:妈妈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时,我会感到遗憾。

生:爸爸长时间不在家,我又看不到他,我会感到遗憾。

师:你为什么会感到遗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会感到遗憾?

生:因为作者不能把木雕带回去,就感到遗憾。

生:因为作者喜欢又带不回去,所以遗憾。

师:课文中哪里告诉我们作者很喜欢这个木雕?

不仅联系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内容,有利于突破难点。

师:哪个词让你感到作者喜欢这个木雕?

抓住关键词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生:从句子中的“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感受到作者喜欢这件木雕。

师:看的都不想放下了,那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作者对木雕的那种喜爱?

生:“捧”这个字也让我感受到作者喜欢这个木雕。

师:谁能将句子中的“捧”换成其他的字,而句子的意思不改变?

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一,寻找有效提问“支点”, 课堂才会真正为学生服务。通过换词作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了遣词用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提问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的提出才会有实效。

生:第一句话的“捧”这个字,更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喜欢这个木雕。

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用“捧”?

生:当成宝贝用“捧”。

生:害怕摔坏了用“捧”。

师:“拿”“捏”“抓”这3个字没有这样的感受,“捧”却不一样,那我们再来读一读“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本文的教学设计,我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理想的课堂是充满自由轻松的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互动中学习。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构筑理想的课堂更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追求的。如果教师没有科学地理解和运用课堂提问,不仅会导致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降低,而且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课堂环境随时变化,要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香安小学)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木雕瀑布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瀑布之下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瀑布
一枚词语一门静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