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2019-07-08 05:25雒霞丽陈倩马双双
学理论·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新媒体大学生

雒霞丽 陈倩 马双双

摘 要:数字化时代下,大学生在学习阶段易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各类思潮涌现,各类思潮的传播方式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言传身教”,而是方式多样、内容混杂、传播速度快,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和正确世界观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消费主义的实质,进而分析其如何影响大学生,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媒体三方面找到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消费主义;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170-03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消费主义加重了大众情绪的扩散,泡沫的幻影持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其消费理念已经让人们沉迷于追求奢侈品牌的“购买欲”。这样的消费方式更多地被冠以“特立独行”和“新潮”的帽子。消费者渐渐开始看中商品的符号价值,并在无意识中影响消费者的决定,进而刺激消费欲望。尤其是年轻人极容易受到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下消费主义思潮传播的时代背景及其实质

(一)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

1.大学生正处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今天的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从小生活在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手机的更新换代日益迅速,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的出现,使我们的消费更加便利。如今,我们处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其中有利有弊,使我们的消费观念多元化、消费行为个性化。显然,大学生市场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状况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负翁”“月光族”“剁手党”等随着网络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团体。那么,在新的消费环境下,大学生的这些消费行为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呢?这是我们所要探寻的。

2.大学生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进程之中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教育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改革对教育尤其是高校尤为重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在教育上的支出逐渐增加,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高校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高等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对高校的改革仍在继续。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会上明确表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双一流”是我们新的目标,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适应时代潮流,适应深化改革的进程。

(二)新媒体时代下消费主义思潮的实质

消费主义加速了大众媒体和时尚催化的增长,其消费理念已经让人们沉迷于追求奢侈品牌的“购买欲”。消费者渐渐开始看中商品的符号价值,并在无意识中影响消费者的决定,进而刺激消费欲望。

消费思潮呈现为一种欠缺批判性思维的无度消费,鼓吹煽动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激起公众的购买欲望。正是消费主义思潮的这种运用语境,才导致了大众的消费不是停留在满足“物质所需”的层面,而是不停地追寻无法完全得到满足的精神需求——“欲望”。作为消费品,其功能发生了本质变化,显现为一种完全的理想主义化,既没有节制,也没有终结,这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渐行渐远。消费已不是目的转换,而只是满足欲望、追求新潮的手段。

消费主义思潮认为人类的幸福和消费商品的数量和级别是正相关关系。从这种角度出发,年均消费10万元的人没有年均消费100万元的人快乐。其次,消费数量多才民主,也就是说所有商品都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所有不同阶层的人开放,这就使大众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只有在消费过程中才能摆脱生产过程中的压抑状态,成为自己的主人,并把社会是否民主的标志看作是消费的多少,消费越多就越民主。最后,在消费主义看来,消费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的持续提升取决于消费的不断增多,消费者购买得越多,经济的发展越迅速,反之经济将停滞不前。

二、新媒体时代下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他们认为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是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满足,认为信仰、德性等精神层面的追求都是空幻的,生命的价值是通过物质财富的数量来衡量的。他们注重利益,贪求功名,有些甚至提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艰苦奋斗”的精神过时了。这种错误观念的传播必然会导致大学生摒弃优良传统,甚至以奢侈浪费为荣,从而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造成了大学生的冷漠心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一部分大学生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以享有物质财富、追求感官幸福为其人生的终极奋斗目标,完全陷入到物质享受和追求之中,因此缺乏对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的同情,缺乏对自然世界和生态环境的亲密接触,缺乏对民族、国家命运的关注,缺乏对人类意义、生命价值的最终思考。这种自满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社会和民族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变得淡然。一些大学生在错误价值观即花钱就理应享受各种服务的指引下,对服务人员不尊重,对社会的弱者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他们认为这个社会的规则是弱肉强食,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冷漠心理。一如弗洛姆(Erich Fromm)所说:“它使消费者忘记了在他自己的国家和更贫穷的国家中还有许多衣食不济的人,他所浪费的东西对这些人就可能是最珍贵的东西;总之,我们浪费的习惯表明,我们幼稚地无视人类生活的现实,无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经济斗争。”

(三)弱化了大學生对主流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认同

作为西方社会思潮的一种,消费主义思潮不仅宣扬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消费娱乐性,西方的特定伦理价值取向和政治意识也得到极力倡导,这一定程度上弱化和消解了思想单纯的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以及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比如有些大学生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占有越发热衷,致使其形成与如今主流价值观完全相悖的将满足个人欲望放在首要地位的价值观,轻视理想追求注重物质享受,轻视奉献精神注重金钱价值,不愿付出一味注重等价交换等。而且在一次性消费、享乐消费、符号价值消费等成为主流的浪潮中,一直以来为中华民族所歌颂的优秀传统美德如吃苦耐劳、勤俭节俭、艰苦奋斗等,被深受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大学生无情地抛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节俭、重义、节欲的消费文化被消费主义所推崇的享乐、自私、奢侈的消费观冲击着。

(四)造成了大学生的消费异化和精神贫血现象

事实上,消费主义提倡的生活观念与人性本身追求的精神世界,以及对“物”的束缚的摆脱的精神需求是背道而驰的。它极力鼓吹人们在消费中找到生命的真谛,大肆宣扬“我所占有的和我所消费的物就是我的存在”。这就直接导致人们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即拥有的数量多并且流行的商品,物的价值就成功取代了人类生存的意义。如此,“物”就不再是为了满足主体的需要而存在的客体,反而成了具有精神价值的主体使人受到控制,人自身自然而然被异化为承载消费活动的肉身客体,成为“物”的奴隶,从而人与物的关系完全被颠覆。就如一些大学生“购物狂”,花钱消费就会心情舒畅、具有存在感,一旦停止购物、消费,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著名的经济学家舒马赫指出:“人的需要是无穷无尽的,而无穷无尽的需要却只能在精神王国实现,在物质王国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那些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他们在不断变换的时尚面前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他们的精神理想将永远漂泊在变幻莫测的、低俗的欲望之海,他们最终将变成孤独者,没有人生厚度、精神贫血而被社会所抛弃。

三、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下消费主义思潮产生的影响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理性消费的价值观

消费主义思潮自身就是一种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大学生内心理想信念的空虚,致使消费主义思潮乘虚而入,成为统治他们生活的意识形态。为此要用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諧,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侵入,以此来督促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的消费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回答“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正好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实际上,作为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批判性继承,是当今时代最为科学的价值观,也一定会科学引导大学生理性价值观的树立。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不是只单单停留在口号上,不能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价值观互相分离的现象,而是要脚踏实地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将其归入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的全过程,归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形成全程培育、全员教育、全面传播的局面。

(二)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乐观、健康、多元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指引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一方面从物质环境来讲,学校要利用好自然山水、花草树木、名人名言、雕像字画、校风学风等方式,合理布置校园的格局,营造优美的物质环境。这些都能够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受到熏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另一方面从文化环境来讲,学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例如,书法字画展、文化艺术节、知识竞赛、运动会等,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大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的文化环境。另外还要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或公众号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宣传理性科学的消费理念,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消费价值观的引导。同时,还应把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先进个人作为宣传的着力点,起到对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大学生明白享受的生活一定是建立在自己辛苦劳作的基础之上,指引他们要学习先锋模范的精神,破除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负面作用。

(三)加强媒体的正面引导和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要抵御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侵害,一定要规范数字化网络的传播行为,提升网络媒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引全体社会成员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1.文化产品要以社会利益为先

倘若文化产品以商品的属性取代了艺术的属性,转向商品活动,文化产品也就失去了它本有的价值内涵。所以,文化产品应坚持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营造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导向,用优秀榜样力量来指引学生的消费心理,在舆论导向的指引下广泛宣扬理性消费观,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和辨别是非的科学准则。

2.政府要加强对大众媒体的监管力度

网络传媒在履行监督社会的义务时,其自身活动也必然要受到社会监督。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在政策、法律法规上的管理,以及社会大众在舆论上的监督。在引进和制作电视、电影、娱乐节目和广告等时要进行严格审查,坚决避免带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骄奢淫逸意义的低俗文化产品的出现和传播。对于网络平台上的文章、评论、新闻等都要实时监督,把握时效,及时处理。

3.培养一批高素质媒体从业人员

德国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认为,网媒发表或强调的即使是一部分少数人的看法,但在网络空间中被一些宣扬消费主义的有心人利用,瞬间就会使这种观点被大众当作是“多数人观点”来看待,这就使得启动“沉默的螺旋”,使普通的大众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产生连锁反应,致使占绝对认同优势的“多数意见”的舆论产生于社会现实生活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告诉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制造、传播什么样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媒体的价值观导向。所以,必须加强各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深度,尤其是新媒体,提高其社会使命感,使其自觉践行社会道德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新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李子嘉.论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2]刘喜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J].学术交流,2013(3).

[3]曹莹娜.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

[4]丁莉.新媒体时代的消费奇观——社会学视野中的裸贷和“女大学生”[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

[5]李婉玉.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6]徐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7.

[7][英]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虞鸿钧,郑关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新媒体大学生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造凶猛
最高衣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