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湉 付余刚
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旅游景观小品除了满足审美和基本使用需求,更加注重人与设施、设施与环境的多重互动联动关系。本文就此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现阶段旅游景观小品现状,并为其体验感的提升提出诸多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一、概述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所占份额已领先世界。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更重视消费行为发生时的顾客的心理体验。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旅游景观小品更重视使用者的感官性、参与性和交互性,重视有目的的体验活动带给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在旅游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当中,景观小品在过去往往是游客被动接受,观者很少有选择、参与、改变的权利,在新时代需求背景下,旅游景观小品除了满足审美和使用需求,更加注重人与设施、设施与环境的多重互动联动关系。交互设计理念的加入可加强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空间的参与性与使用率,从而赋予景观无限的生命力。以交互性思维为导向的旅游景观小品是将使用者作为作品的“创造者”之一,不仅仅体现在最终作品的呈现,而且更注重过程与发展。
二、我国旅游景观小品现状
旅游景观小品不仅仅是景观设施设计,更是旅游景区与游客之间的直接纽带,具有双向反馈系统的功效。目前,我国旅游景观小品可分两类,一类旅游景观小品多停留在审美的角度,缺少体验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景观小品多采用传统单一的模板与模型进行批量设计及生产,尽管此做法相对经济节省,但却无法突显出旅游景区的特色与特点,同质化严重,导致游客对各个不同景区的景观小品印象不深刻,辨识度低、体验感差,由于造型颜色太过雷同,游客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很多非功能性的景观小品被闲置。另一类景观小品随着新兴技术的逐渐兴起,只追求技术的应用和多种功能的叠加,再加上用户指导说明不清晰,虽在主动引导游客进行体验使用,却由于诸多功能的不清晰导致了“认知代沟”,使用户不能简单明了的体验景观小品,最后缺失尝试体验的热情并造成闲置和浪费。
三、旅游景观小品体验感提升的原则
旅游景观小品担任着“人-机-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所涉及人性化的构建更需要从各种要素出发,考虑设计中的变量因素。旅游景观小品不仅要取得当地居民的认同,还要吸引不同人文的游客,将不同的文化底蕴与民族习俗以现代的方式融入其中,由小品成为媒介,引导人们参与到景观设计体验中来。
交互性的旅游景观小品除了要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领域满足观者的体验需求,还应在交互形式及交互过程的体验中满足观众。这些交互形式、动作及过程能更好地满足和促进观众的体验行为。因此,在设计旅游景观小品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以达到更丰富、更顺畅的交互体验。
(一)体验互动性原则
景观要创造出能让观众置身其中的氛围,并提供进行互动的条件。这样可让游客从多角度进行欣赏观看,游客能直接参与到景观小品的呈现中,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也将景观小品的内容更丰富地呈现出来,而这个参与过程将游客和景观小品以及设计师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游客享有更大的参与权与修改权。体验者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体验,可进一步促进其进行新一轮的体验之旅,有助于景观小品更多元化的表达。体验互动性不仅体现在游客身上,同样应作用于旅游景区的当地居民,应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景观小品的概念设计到最后成果呈现的全过程,不仅能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尽可能弥补景观设计师对于地缘特征认识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个别景观小品的后期维护,增强当地居民对景观小品的心理认同感。
公共藝术作品可将观众的肢体语言作为引发一个互动的行为或事件,将互动形式另类化和独特化。其中,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非固定的。互动性公共艺术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人的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整个创作及设计必须围绕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生活常识、生理特点等进行。当观众在参与作品或观看作品的同时,能体会到与作品本身亦或由作品联想到的一切产生心灵上共鸣,从而实现人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互。
(二)地域性原则
每个旅游景区有它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这些特质也应是旅游景观小品设计的灵感来源,对这些特质的深度挖掘及正确理解也有利于创造出独具特性与个性的景观小品。除了地域文化特质的挖掘,在景观小品的选材上,也应多考虑本土材料,特定的本土材料己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本意,材料的肌理、质地、色彩都能作为游客与场地情感沟通的桥梁,尽可能地外延和扩张了场地的地域文化特性。
地域性原则不是对历史、传统的重现,而是提倡用全新的手段对待传统。景观小品在旅游景区中往往类型多、分布范围广,这样的特性易缺乏整体规划,在设计中除了遵循地域性的原则,还要注意其整体性,不仅是各个景观小品之间的关联性,小品应注意与整体环境相匹配。尤其是在乡村旅游景观中,新的景观小品的加入应是点缀空间,而非喧宾夺主,设计师应对场地的基础条件与小品尺度进行前期规划,避免对场地的生态风貌产生影响。
(三)创新性原则
艺术作品的魅力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当代绘画艺术,装置艺术,行为和表演艺术均可融入到旅游景观小品的创作中,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创新性原则除了设计师的不断创新与跨界,还有创作人员的随机性,让游客参与到景观小品的创作、创新中来,而不仅仅是享用设计作品。这种作品并非线性叙事,而是强调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双向性与反馈性。
(四)科技性原则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旅游景观小品也不局限于静态化的展现形式,高科技技术的不断介入也为景观小品表现形式的日趋多元化提供可能。环境、地点、文化甚至时间都成为了设计的考量因素,作品也由过去的“静”转化为现在的“动”,景观小品甚至一直处于变化当中,这类作品赋予游客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与感官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大众的参与热情。张唐景观2015年的作品“北京五道口宇宙中心广场改造”,设计师在北京五道口宇宙中心一个商业中心前广场上设计了一个转盘喷泉,转盘转动有五十分钟,当转盘里的这组泉和树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泉水开始涌动,喷泉喷水持续十分钟,整个设计利用现在的科技将原本固定的地面旋转起来,将时间的度量结合在空间设计上,从而产生仪式化的效果,原本消极的空间从而被激活,产生了更多交往、相遇、体验的可能。
不断成熟虚拟现实技术也为游客拥有更别致体验提供可能。设计师通过模型的建立、空间的跟踪、视觉的捕捉以及听觉的采集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具有沉浸感与虚幻感的多感官空间,创造了以沉浸和体验为特色的旅游景观小品。
科学技术同时也推动了感官体验在景观小品中的发展。在视觉上,利用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景观小品可呈现出变化无穷的光影,这些光影可根据人流、触摸、风向以及时节呈现不同的形态,这种动态的变化对游客极具吸引力,能很好地引发大众的兴趣,调动公众的参与性。声音也是感官设计中十分关键的因素,并且声音的加入与转换能丰富景观小品的层次,进一步调动观者参与热情。在旅游小品设计中,触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肌肤感受为先导的互动体验增加了人情味,同时也缩短了距离感。科技甚至可将人的不同感官体验进行转译,识别与再现,原本单纯的视觉交流变成沉浸式的环境体验,人的眼睛、呼吸、大脑都与景观小品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
2018年十月在上海新天地的“沉浸式视听艺术装置展览”中展出的ESPER,观者看着光束穿过流动的烟雾,伴随着静谧的音乐,徘徊在其中,而观者的表情与心境也会投射到光帘上,ESPER结合了激光物化和4DSOUND系统等先进技术,让人身临其境地体验声音在四周游走。
因此,景观设计师在创作景观小品时不仅仅要考虑作品被放置在实际的社会空间中,也要考虑多媒体空间和网络空间等新兴空间,这些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人与小品的多维度沟通,提供了互动的最大可能。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旅游景观小品设计中,艺术、技术与功能高度融合,景观小品与公众的交流真正实现双向互动。多感官体验式交互旅游景观小品具有可变性的特征,包括机械的可操作性,利用场地其他元素共同构建的长期或短期的变化景观,创造了包容的环境,促使人们由被动的观赏转化为主动地参与。
随着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不断深入,作为景观设计师,应放眼未来走在时代的前端,积极了解学习新兴的科学技术,不局限于单一、传统的表现方式,不是摒弃传统,而是创造新的艺术载体与表现形式,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
(作者单位:1.四川旅游学院;2.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