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 渗透法治意识

2019-07-08 03:47林钦耀
新教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儿歌规则法治

林钦耀

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公众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法治教育。2016年,教育部把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意在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遵法、守法、学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法治规则是条文式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接受,因此,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

一、借助儿歌,丰富法治认知

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儿歌具有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等特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儿歌来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1. 借助儿歌认知法治规则。

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则的,如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规则就十分重要。这一规则也是法治规则的最初原型。在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组织教学十分重要,而利用儿歌进行组织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认知相应的规则。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排排坐,吃果果》这一儿歌进行诵读。学生一起诵读这一儿歌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分享美德的过程,未来遇到相似的场景时,他们也能记得要与同伴共同分享,做到“你一个,我一个”。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了规则意识。

2. 借助儿歌认知法治内容。

儿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作用非常大,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来让儿童获得法治教育启蒙。生活是儿歌的来源,儿歌是指向生活的,儿歌里面的话语通常都非常简单,儿童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学《清新空气是个宝》一课时,将和保护环境相关的儿歌引入进来,伴随教学的推进一句句地进行展示:“清新空气是个宝,空气新鲜身体好。污染严重出门少,空气污染可不妙。植树造林办法好,净化空气我支招。” 然后,让学生学习儿歌中的内容,同时让他们尽可能地按照儿歌描述的去做。模仿是儿童非常擅长的事情,同时如果一个行为受到夸奖,他们就会加倍努力地去做。

二、注重引领,深化法治认同

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久的工作,绝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同时也不存在统一的手段,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借助正确价值观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认同规则,基于此再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而获得和谐发展。

1. 进行示范引领,深化法治认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而言较为艰涩,很容易引发其学习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对他们进行示范引领,以促进他们的法治认同。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吃饭有讲究》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等方式中学会正确的洗手方式;观察他人文明就餐行为,对自己吃饭时的不良习惯进行反思。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吃饭模拟”,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互相讨论应该如何进行文明就餐,应该如何改正自己平时的不良就餐习惯和行为。这样的教学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道德文明学习的参与度。

2. 进行价值引领,深化法治认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以此深化他们的法治认同感。

例如,《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一课中包含了不同地方春节习俗的内容,也对“中华好传统”进行了介绍: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起身迎;长者与物,双手奉接……这节课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春节拜年的礼仪。伴随时代的进步,拜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有聚餐、视频、微信等多种拜年方式,但拜年礼仪依然很重要。尤其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十分溺爱,这使得有些孩子不太懂礼貌。针对这种情况,一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活动,让学生对不同的拜年方式进行表演,以此来使拜年礼仪得到强化。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时,教师要对礼貌用语的使用进行着重点评。

我国春节有一个传统习俗是燃放烟花爆竹,不过教材的“法治墙”上写着:要依照法规来燃放烟花爆竹。小学生以前的认知是春节便能够放烟花,要扭转这个观念, 教师可通过漫画的方式,将城区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在课堂上进行呈现。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身边的亲人有没有遵守法规呢?然后留下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到家后,提醒家人春节期间要遵守燃放爆竹的规定,并将学校的倡议书分发给身边的人。

三、对接生活,引导法治实践

生活实践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获得正确的认知。所以,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法治规则教育外,还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对法治进行体验和认识。

1. 在拓展活动中实践法治教育。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拓展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实践法治规则。

以《上学路上》中“交通‘信号要知道”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给出了若干问题,让学生在下课之后进行观察和思考:过马路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破坏交通规则有什么危害?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之后,知道了交通规则的作用,同时将其谨记于心。教师还布置了特殊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之间进行遵守交通规则比赛,比一下谁做得好,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选。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内化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守法意识。

2. 在调查访问中实践法治教育。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这样能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相关的法治规则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以《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班内同学在平时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再基于这些搜集的行为来制订班级规则。又如,在教学《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活动,引导他们调查学校里面公共物品的保护现状,同时制订出合理的保护办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想出合理的措施,使法治教育起到应有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时,要注意在开始活动之前,将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使他们做好准备;活动过程中,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活动安全;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整理搜集的资料,同时进行总结。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猜你喜欢
儿歌规则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规则不规则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