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做”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物理素养

2019-07-08 03:45何季军
物理教学探讨 2019年5期
关键词:技术目标问题

何季军

摘   要:本文从“动手做”的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物理素养的角度,针对“教育新时空”展播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简单电路”的课堂实录,提出了5点学习体会,以期对教师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所帮助。

关键词:目标;活动;问题;技术;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5-0005-4

1    引  言

2018年10月30日,江苏省“教育新时空·名师课堂”展播了曹建军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简单电路”的课堂教学实录。该课的录像,读者可登录“教育新时空”的微信公众号点播观看。本堂课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纵观整节课,无论在课题生成、方案设计、实践操作还是反思评价上,教者都作了精心设计,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动手做、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和策略。下面围绕这节课,就“动手做”的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谈几点学习体会。

2    观课后的几点认识

2.1    基于活动性质的目标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在一章或数章后,为学生提供的一种特别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简单电路”就安排在《电路初探》这一章后面。对这部分内容,许多教师将它处理成一节教师主导的实验课,有的甚至就上成设计电路的习题课。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师不理解教材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图,未能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理念。而本堂课,教者依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和连接电路的技能基础,将重心落在课题准备阶段。期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需要各种功能的电路,了解设计简单电路的思想方法,为进一步探讨电路设计问题奠定基础。显然,这一策略和课堂目标的定位是合适的。

2.2    基于能力提升的活动进阶

学习是一个由浅及深,由低到高,由点至面,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素养的养成就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同样,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且各活动之间应有一定层级,这样“动手做”的活动才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技能,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递进的活动。首先是课题已知、方案未知,但较为容易的“设计病房呼叫电路”。其教学思路如下:

①创设情境。住院处有许多病床,病床上的病人随时会有不同的需求,怎么能让护士及时知道谁发出的求助信号?

②小组讨论。如何发出信号并让值班室的护士知道?提出解决问题的原理方案。

③展示汇报。各组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案,展示实验电路,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质疑,实现方案最优化。

④实验验证。根据优化后的方案,连接呼叫电路模型,验证模型能否满足任务的需要。

⑤评价交流。对技术设计从成本、方便程度、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采用这样的思路组织与实施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简单电路的思想方法,领悟到一般技术设计制作活动的设计思路(见图1),从而能更好地迁移到解决其他电路设计的问题中。

第二个活动是“设计楼梯灯电路”,要求:在楼梯的上下两端都能控制楼道中的电灯。该活动虽然也是课题已知、方案未知,但相比第一個活动要难很多。其主要难在如何正确接线上,因为单刀双掷开关是三个接线柱,与一进一出两接线柱的单刀单掷开关不同。对于这一要求更高的活动,整体上教师采取与活动一相同的思路,但在具体难点的处理上,则利用进阶的策略,先让学生尝试难度相对较低的任务,即利用单刀单掷开关设计符合需要的电路,以此铺垫后引入单刀双掷开关,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第三个活动请学生提出“有价值、可研究的设计简单电路的课题”。此活动的课题、方案均未知,所以给学生讨论的空间更大,对发散性思维的要求也更高。它需要学生先根据前面的设计示范和平时的观察、经验,去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设计简单电路值得研究的课题。提出课题后,还要从需求价值和可行性方面考虑,筛选出小组可选的课题。在课后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好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对组员合理分工,谁查资料、做调查、备器材、做实验、拍照片、制模型,以及准备汇报和答辩时,谁主讲、谁演示等等,小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可以说对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将活动拓展至课外,它的开放性、自主性更大,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施展创造力的机会更多,这也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

可见,三个进阶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对电路设计、电路连接、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迁移创新等能力的要求,这种逐渐建构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3    基于核心问题的深度学习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让教学顺畅,课堂上很少设计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大多是一些小步距的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无需思考就能解决。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量往往不足,小组合作也多流于形式。

本节课,曹老师在问题设计上注重问题深度和问题进阶,以问促思、促做,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向远处扩展。对于病房呼叫电路,由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设计串、并联电路的能力,所以他没有按教材中的思路从设计一张病床的呼叫电路开始,而是一上来就提出“以两张病床为例,设计病房呼叫电路”的问题。该问题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能较好地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在“设计楼梯灯电路”的教学中,教师依然没有在开始时将问题分解得很细、很碎,而是设计了比较大的核心问题:“怎样设计符合要求的楼梯灯电路”。这样的大问题为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提供了可能。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通过逐渐递进的子问题,来引导学生“思”“做”的深入。如当学生设计出2个开关(单刀单掷开关)串联的电路时(见图2),设计“一个人上楼能否控制灯亮?若还有人要上楼怎么办?”的子问题;当学生设计出4个开关的电路时(见图3),利用“4个开关满足什么条件电路就能符合要求?能不能设计一个开关通过一个动作达到同样的效果?”等子问题进行引导。当然,设计哪些子问题来引导、点拨,需要视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对问题的解决程度来决定。

像这样围绕基于核心内容的主问题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能真正经历智力探险,获得的知识也不再是碎片式、零碎的东西,而是能织成网的一种整体结构,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2.4    基于思想方法的技术设计

科学的基本目标主要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的基本目标主要是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开展技术设计活动,主要是通过学习技术设计,提高学生作为公民所应有的基本技术素养,但并不是着眼于培养工程师、技术师。

在本课中,两个设计活动都没有让学生先画出基本的原理电路,再把原理电路连接成实物电路验证后,来算做完成该课题的任务。而是继续利用师生、生生间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课题还有许多技术工作要做。例如,在呼叫电路中,若用闸刀开关会因长时间接通造成值班室噪声过大,用按键开关会更好;用数码显示电路器代替灯泡,能使信息更直观;用LED灯代替白炽灯更节能等。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社会需求才是促进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设计楼梯灯电路”时,从2个开关设计的串联电路(见图2),到设计出4个开关的电路,学生发现楼上、楼下的2个开关中必须保持一通一断(见图3),才能达到任务需求。显然这个电路仍有缺陷,控制比较麻烦,也就是说从技术设计的角度考虑,它不能很好地实现有效控制。继续分析电路,能否楼上、楼下只用1个开关,也能实现2个开关的功能?这时一种特殊的开关就应运而生了。学生经历上述的技术设计过程,感悟到原来单刀双掷开关就是在某种需求下,分析原有器件的缺点而产生的。这里的教学处理与以往直接告知单刀双掷开关的教学不同,直接呈现是知识接受的过程,而本课的设计体现的是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一种技术教育。学生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的技术设计思想、技术创新体验更多,同时也增强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意识,培养良好的技术习惯和基本的技术动手能力。

2.5    基于思维外显的多维评价

以“动手做”为基础的教学,“动手做”不是教学的目的,它必须与“做中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即教学不能只局限在动手上,还应关注动手实验与思维的结合。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做有所得?有所获?笔者认为,除了设计好有深度的问题外,还应利用好评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让学生出声的机会,以便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障碍,引发思维冲突。

在设计病房呼叫电路的活动中,学生由最初设计的并联电路到最后完成的电路优化,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是鼓励学生去分析、讲解(见图4)。上台的学生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路好,好在哪儿?电路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从学生的视角来讲解问题,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

在引入单刀双掷开关的教学中,学生对自己设计的4个开关的电路进行评价,发现只有当开关的通断电情况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符合设计要求(见图5)。那么,怎样优化这个电路,使得控制更为方便呢?教师把问题抛出后,让学生观察电路有什么特点,特别是开关的连接方面。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发现楼上或楼下的两个开关的动触点和刀片是可以合二为一的,利用一个动触点和刀片也能实现一个动作两个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合并电路一边开关的动触点和刀片,发现能够满足要求(见图6)。接着用同样的方式合并另一边的两个开关的动触点和刀片,至此,单刀双掷开关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也巧妙地化解了怎样接线这一难点。纵观整个过程,教师都是通过多维互动评价,把动口、动手、动脑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用思维来指导“动手做”,进而达到“做中学”的目的。

3    结  语

总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丰富学生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希望教师们予以重视,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加入到研究的行列中来,开发、设计出更多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

参考文献:

[1]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刘炳昇.在物理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教学建议——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J].物理之友,2015(1):1-3,9.

[3]刘炳昇.物理课程中技术设计活动的目标及模式要求[J].物理教学探讨,2013,31(8):1-4.

[4]刘炳昇.基于“动手做”的课堂教学设计——对“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教学设计的点评[J].物理之友,2014(3):4-6.(欄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技术目标问题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