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军
【摘要】领悟文本内容,分析写作技法,让阅读与写作互为补充,即“撷文寻法,以本导写”。采取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不仅对文本的理解更透彻,写作手法也更易于掌握与运用。
【关键词】撷文;寻法;导写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缺少的不是素材,而是“技法”。我们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数是精品文章,如果采用让阅读与写作互为补充,即“撷文寻法,以本导写”,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透彻,也更易于掌握与运用写作手法。
如何運用才会收到实效呢?下面将我的一些做法简述如下:
一、统研全套教材,梳理写作体系
从整体入手,通览人教版初中三年语文教材,根据教材的知识要点及各部分的结构关系,梳理出有效的习作体系,如:
七年级:训练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重点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八年级:灵活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一般记叙文和抒情文的能力,其中立意的深刻性是训练的重点;九年级: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文学样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及体验,采用灵活创新的形式表情达意是训练的难点。
二、细研单元主题,确定写作重点
细读教材的每个单元,弄清单元主题及课文间的内在联系,确定读写训练重点。例如:我教七上第三单元的时候,发现本单元虽然都是写景的篇章,但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及选用的写作技法也各有不同。其中《春》抓住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济南的冬天》则是描写了济南冬季特有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特定季节的热爱;《夏感》则是围绕夏天的特点,表达了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赞美,情感不仅更加丰富,而且立意更加深刻。据此,我结合教材特点,确立了这个主题相应的习作训练内容:1.学习描写。2.学习捕捉周围景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作文表达的内容。4.学习运用修辞描写景物。
三、深研施教文本,确定训练基点
教材只是个例子,最终是为我们所用。因此根据学生写作实际,对文本进行独立解读、个性领悟,发现、挖掘文本中的经典范例,落实“训练点”,更能发挥文本在写作指导上的作用。比如,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执教《说屏》一文时,巧用教材进行“课文内容再表达”训练。教师先进行点拨,让学生从原文中选句,概述全文要点。然后在每一段中寻找关于“屏”的概说的句子,描述的句子不要找出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着重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把握文意的能力。还有在教《观舞记》一文时,余老师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篇在层层铺垫、烘托之后,用精彩的描写表现人物、赞美人物的好范文。余老师用教材进行“作文范文”撷取训练,“让学生一起来发现一篇微型的观舞记”。最后撷取“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这部分,发现文章缓笔之美、烘托之美、修辞之美、形式之美等“美点”。我认为这两个训练,不仅训练学生辨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在篇章构思等方面进行了较严谨细致的内在关系的训练,使作文教学的一个大难题在训练中轻松解决。
因此后来我在讲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研究发现文章有不少的“哭”字,然后用千姿百态表示“哭”的知识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场景”的说话片段训练,发现授课效果很好。上课时我巧用教材,抛出一个话题“这部分如果去掉,文章的内容表达会有怎样的效果?”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得出这样的构思:引出说明对象——途径——危害——措施——前景展望。
总之,在平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搜集,善于发现,充分利用文本进行写作教学,认真挖掘文本,一定能让学生学会写文章,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教学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程研究中心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