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促进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道德准则,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基本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通过科学方法将基本价值观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在实际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是被困难所击倒,而是进行正确的研究与分析。
一、通过教材,渗透基本价值观
所谓基本价值观就是通过理性与关怀的思维对自然、社会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时体现的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文以及视频等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与丰富,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与优化,促进基本价值观快速形成。
例如,教师在对《游山西村》一课进行教学时,文章通过“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词句对山西村的人们风貌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展示,这时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将真、善、美等情感进行添加与优化。这也是对学生基本价值观进行培养的主要内容与要素,其中教师可对教学资源进行灵活的运用,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体会“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实际含义,并以此为基础将自然以及坚持不懈等意识进行渗透,让学生逐渐形成较为良好的基本价值观。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实践与朗读等引导学生对《游山西村》中作者的真实情感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具体诗句的表现与含义对作者心中的想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掌握作者写作的情感与想法。如在学习文章中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探究其是否也可在其他方面进行使用,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坚持不懈”的真正含义。同时,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如在当前的社会中还存在较为美好的景色吗?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破坏环境的图片进行展示,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刺激,使其心里感受更真实,让其更好地爱护自然与环境,发挥出基本价值观的主要作用与优势。
二、知行合一,培养基本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为了更好地提升与优化学生基本价值观,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认知与实践、实际与理论等有机结合,使得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行动性与生活性,使学生逐渐从课堂向着社会生活发展。学生在生活中落实基本价值观,使得基本意识可较好转变为生态行为,并利用自身的行为促进社会的科学化发展与进步。
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融入到自然环境与生活中。如在参加学校举办的春游等活动时,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色进行体验,并通过植树等活动的体验,充分了解自然的美感与魅力,逐渐形成热爱自然与环境的思维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还可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价值得到发挥,使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分析与对比发现存在的差距,使得学生基本意识快速形成。
例如,教师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对自然景色与心中想象的景色进行观察与想象,充分体验到春景的美感,同时再根据实际需求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对钱塘湖春天的景色进行搜索与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保护自然等知识进行宣传,让学生热爱自然的责任与意识逐渐提升,进一步促进其基本价值观的优化与完善。
三、创建文化环境,强化基本价值观
在对基本价值观进行培养时,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并让学生长时间处于人文、绿化以及完善的育人环境中,这是在潜移默化以及耳濡目染等因素影响下,获得较为完善的基本理念文化知识,并以此形成良好的基本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与学生可对班级与校园的文化环境进行创建,充分展示出生态文明以及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润泽与教化具有良好的体验,进而促进基本价值觀的形成,并推动学生稳定发展。
一方面,对人文班级氛围进行创建,例如创建读书角以及语文文化角,其中需要涉及较为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栏目,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栏目中,需要对热爱生命的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这时可使班级具有较为良好的人文环境,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敬畏生命的思想观念,使得基本价值观得到不断的强化与完善。
另一方面,制定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例如,对文化走廊进行创建,或举办文明生态演讲活动,其中还可举行相应的主题班会,使学生正确地了解与掌握校园生态环境的实际意义,了解绿色生活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基本价值观的快速形成。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逐渐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基本价值观的培养,这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方法对学生基本价值观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汪曾祺学校(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