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数学无问题意识是迟钝的,思维无问题意识是肤浅的、被动的。一门有趣而有效的数学课程往往建立在不断地提问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并积极参与围绕问题的学习。文章将从这些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中,強调了学生的参与和师生互动。教师根据自己对教科书的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过去的经验,按照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缺乏灵活性、新颖性和针对性。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既要充分反映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就必须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遵循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问题意识放置首位
新课程数学标准关于小学的部分说,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担负的责任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是当今教学的重点。为了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去跟随教师的提问。学生总是想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意识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所以我们应该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融入新颖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能以浓厚的兴趣探索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商不变规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猴王给贪婪的小猴子分桃的故事,激发学生思考:猴王聪明还是小猴子聪明?给学生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猴王要这样分桃子,它用了什么规则,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希望尽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二、确立融洽气氛,勉励学生质疑存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多重评价,通过多重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改进教学不足。学生站起来回答紧张,教师要耐心等待,给予鼓励。对待回答问题不正确的学生,我们要肯定他们的优点,表扬其敢于大胆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勤于思考,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例如,在表扬中使用:“很好,你很接近答案。”或者“你现在正在越来越积极地思考了”“老师相信,下次你会表现得更好”。也可以很温柔地拍拍学生的头和肩膀,给学生以温暖,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赞许的暗示。采用让学生听来如沐春风的言语和让学生感到亲近的肢体动作,学生收到的讯号就是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促使其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性和勤于思考。
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仍然是教学的一项服务。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探索自己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能够运用联想和猜测的方法,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地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索,并在积极的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例如,当教矩形和正方形的圆周时,让学生想,金属丝可以由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包围,如果我们想把它变成宽度为2厘米的矩形,那么长度是多少厘米?学生可以快速地找到两种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可以继续从现有的解决办法中激励学生,或者采用其他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而且可以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问是知识和发现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在思考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控制提问时间,促使学生主动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不教学生如何提问。学生总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会扼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失去提问的意识,只会盲目地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提问的机会。
在探究式提问中,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波利亚的问题解决理论都强调学生应该亲自发现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每个问题都可能成为你提问的方向和关键,帮助你解决提问中的困难。例如,在教学中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用两人同桌合作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来探索。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要用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来做实验,如果只有一个梯形,我们能找到梯形面积的方法吗?这个问题正是本实验的难点,因为我们需要降低难度,所以我们用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来探索。可以看出,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不喜欢做老师要求的事。教师要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研究梯形区域,看看自己的研究是否和大家的结论一样。正是因为这个学生积极的观察和思考,这个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动态地产生,这使得这个探究更有意义,给课堂增添了很多光彩。
四、强化教学指导,发展学生问题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精神外,还应遵循良好的诱因,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并善于问问题。
首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所有的学生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怀疑也是如此。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提问的言行,在生活中扮演示范的角色,让学生清楚地发现疑点。一般来说,终点出现在新旧知识的交汇处,或学习过程的重点处,或规律的结论,或教学内容的难点处;在概念形成、数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很有必要演绎、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在实践中动手操作。这些问题容易产生和混淆。当你有问题时,你应该大胆的提问,表达你的问题,并让别人来解决。如果你说错话并不需要紧张或者感觉不妥,因为你的同学可以补充它;如果你有不同意见,你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思考,敢于说,敢于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指导或让其他学生加以改正,这样,学生就能学会表达。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理解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关系与区别。
例如,在利息与利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银行进行调查和访问。以他们新年存入银行的钱为例,让学生观察储蓄和取款的过程,并记录他们自己的储蓄利率。在这个时候,学生有问题问:“老师,利率是多少?”事实上,当你把钱存入银行,把钱借给银行时,银行会给你利息,这和利率有关。去银行后,你可以经常咨询银行的叔叔和阿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之后就可以用问题预习新课,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有一种实践的感觉,他们会更加认真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加突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作者简介:申海霞(1979-),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八年,获得两次县政府嘉奖,县优秀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