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从军 付友良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入渗透,高校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章从教学平台、师资团队、课程设置、O2O课堂教学方式4个方面来初步探讨高校智能化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以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智能化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人才培养
1 高校信息化课堂发展背景
伴随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渗透,高校课堂教学正在向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校园智慧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高校的智慧课堂可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传感器物联网、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融为一体,能动地满足高校师生的教与学需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可以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合作以及校校协作,搭建智慧教学平台、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设置智能化管理课程、采用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O2O)混合式课堂教学方式,有目标、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智能化管理应用型人才,助推高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断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2 文献综述
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实践方面,国内外高校都已做了大量的实验探索。无论是美国的“工学交替”“创业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研培养”“创业孵化器”模式还是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现代学徒制”或是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制度都注重学生的创新、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内高校除“引企入校”“办校入厂”外,还积极探索校办企业,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建共享“现代化智能工厂”[1],在兼具科技研发、生产示范、人才培养功能的厂区内,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项目式教学和科研创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新发展。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理论方面,在知网上公开发表的论文达206篇,分别从培养方案、模式、体系、目标、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李燕娟[2]、冯冲[3]、刘衍聪等[4]研究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姚红彩[5]、郑彬[6]、赵立夫[7]探讨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夏婷等[8]探索了软实力和硬实力并重的信息学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俸世洲[9]、宋慧敏[10]、李硕豪等[11]探讨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唐君军等[12]分析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张佳艳等[13]使用中试生产设备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靳玉乐等[14]借鉴德国经验来培养卓越应用技术型人才。
上述国内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但是涉及智能化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还不是很多,还需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3 智能化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
当前的人工智能促使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剪辑创意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游戏架构师、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等职业已位列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的13个新职业目录。越来越多的职业正朝着高价值、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诸如数字化管理师等比拼创新创意的工作会持续增加,无人机驾驶员会让农民职业融入“互联网+”,调酒师、宠物美容师职业“我喜欢”个性化的兴趣爱好[15]。人工智能也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进一步推进高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创造了条件。高校应从育人与用人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软实力和巧实力为核心,从教学平台、师资团队、课程设置、O2O课堂教学方式4个方面来培养智能化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旨在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实现智能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积极搭建智慧型教学平台
为及时抓住育人机遇,高校可以在其不断升级改造的校园智慧WLAN支撑下,通过自主研发或是校企合作方式积极搭建具有信息自动采集、识别、存储、传输、定位与跟踪的自我控制与修复技术功能的智慧型教学平台。这种智慧型教学平台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全域功能,是一个集整体性、集成性、链接性、兼容性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动化感知学习者行为表现并能够实时进行学习行为特征提取与预警干扰功能的嵌入智能仿真虚拟技术的课堂教学动态管理系统。这种智慧型教学平台有以下3点:(1)可以运用人脸识别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课堂考勤,实时了解、跟踪、记录、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自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师的差异化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可以借助智能仿真虚拟现实技术,把企业搬进课堂,对企业的研发、设计、采购、物流、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各环节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員性的仿真模拟,让学生沉浸在身临其境的智能企业生产管理环境中,由内而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可以借助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智能移动APP帮助学生在线选课、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咨询、自动答疑、自动生成实训数据表、实训报告、实训成绩单以及实训成绩分析表等。(4)还能利用定位与跟踪等相关智能控制技术基于学生平时学习的行为进行特征提取,实现学习资源的自动精准推送,引导学生自适应学习。
3.2 精心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
智慧型教学平台的实际应用在于精明强干的师资团队。高校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心打造具有高超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实践与理论水平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校不在大,有师则出才”。社会经济的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教育的转型又需要教师的转型。高校教师要承担起立德树人成效的重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提升自我除了靠自己内心的修炼外,还需要高校为教师提供提升教学技能和素养的机会和平台。习近平主席曾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教师只有自己炼就了“一身真本领”,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技术与知识真正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大脑思辩和动手实践能力。
3.3 合理设置智能化管理课程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自然智能、人工智能、集成智能为一体的新的智能科技学科正在兴起,新的学科必将改变人类的学习、工作、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基于智慧型教学平台和双师型师资团队的支撑,高校需要合理设置与智能化管理密切相关的课程。智能时代是人机共处的时代,人类不仅与人类自己合作相处,还要与智能机器人协同工作。这就需要高校出于未来社会发展的考虑,科学合理地设置应对未来人类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智能化管理课程。通过这种课程的设置与学习,高校培养出来的是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型与思辩型兼備的人才,即复合应用技术型人才。
3.4 主动实施O2O混合式课堂教学方式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渗透与深入,为人工智能用于高校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创设了强感知、高交互、泛在的学习环境。高校可以因势利导,自主研发或是购买引进虚拟现实技术与可穿戴设备,把企业搬进课堂,让学生在线直观地、全方位地认识、了解、模拟企业的一切活动环节,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进行企业的智能化管理,采取“导”把高校学生“低头族”尽力转变为“抬头族”,让学生逐步掌握智能时代必备的信息技术和素养。技术总是一把双刃剑。智慧课堂教学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有利也有弊,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有优势也有劣势。基于高校部分课程内容的局限与教学现实情况的综合考虑,高校并不能实现完全的智慧课堂教学,仍然需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即目前流行的O2O混合式课堂教学。
4 结语
迈进智能时代,智能的火花必将点亮更多创造性的工作。高校应紧跟智能化企业的需求,树立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教育观,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创新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培养出具有智能化管理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调研组.江苏职业教育是如何领跑全国的[N].光明日报,2018-09-08.
[2]李燕娟,陈学红,吴丽娟,等.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4):179-180.
[3]冯冲.地方独立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8(24):164-166.
[4]刘衍聪,李军.基于OBE理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72-76,96.
[5]姚红彩.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引进开发—评《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9(4):230-231.
[6]郑彬.车辆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团队指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2):193-194,197.
[7]赵立夫.试析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财经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交际,2018(24):1-2.
[8]夏婷,陈羽亭.软实力和巧实力并重的信息学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110-112.
[9]俸世洲.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1):181-182.
[10]宋慧敏.深度学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之必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130-133.
[11]李硕豪,耿乐乐.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论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7(22):26-31.
[12]唐君军,陈沛然.江苏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89-90.
[13]张佳艳,孙伟,熊建文,等.利用啤酒中试生产线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2):239-241,250.
[14]靳玉乐,廖婧茜.我国大学卓越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基于德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经验的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60-66,194.
[15]何鼎鼎.人民日报评论:新职业激发新潜力[N].人民日报,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