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读图能力,培育家国情怀

2019-07-08 03:20秦尊军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环岛海南岛气候

秦尊军

《义务教育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从生活的区域、生活的变化两个视角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同时获得有关地理、历史探究的专门技能和综合能力。空间感知和社会实践是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着力要培育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特征,揭示历史和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重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认同国家核心利益,真切表达中华民族归属感、自豪感。

2018年德清县九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社会思品试卷给了我诸多启示。本文拟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对调研测试卷中的一道试题进行解析,探寻其中隐含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和浓郁的家国情怀,以供商榷。

【试题传真】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美丽富饶,景色迷人。海南环岛高铁全线运营,海南形成了“环岛三小时交通圈”,游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

(1)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B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2描述海南岛河流的流向特点。

(3)據图2分析海南岛高铁环岛分布的主要原因。

(4)据图3和所学知识描述海南省会海口市的气候特征。

【试题整体评价】

该题的命制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全岛建设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一时政材料为大背景,通过一小段文字材料和三幅地理图片的形式,将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和城市分布、高铁建设、旅游业发展等人文环境特色予以简洁、直观地呈现。试题极大地拉近了地理知识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了地理知识的鲜活感、时代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解答考题的热情。

同时,试题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体现了材料阅读、图表运用、描述地理事物与揭示地理现象的有机统一,呈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模型建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彰显了一定程度的区分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地形、气候和主要河流的特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等知识。该题涉及的知识丰富,对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地理现象与分析其成因的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感知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要准确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家国情怀,认同和关心国家发展,掌握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

【学生答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一)典型错误

第(1)题:将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分别写成“雷州海峡”“南海海峡”“台湾海峡”“奥”“琼”“桂”等。

第(2)题:将海南岛河流的流向写成“由四周向中间流”“由东向西流”“由西向东流”“由南向北流”等。

第(3)题:将海南岛高铁环岛分布原因写成“人口众多”“交通运输便利”等,或仅写出了一个方面的原因。

第(4)题:将海口市的气候特征写成“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热带草原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等。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地理空间感知能力较弱。从学生答题情况看,这突出表现在,学生没有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范围、我国主要海峡的名称与地理位置,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学生地理图表比较分析能力较弱。如第(4)题,多数学生将海口市的气候特征写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或“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等。可见,学生没有从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准确分析其变化规律,而是将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气候类型特征混为一体,缺乏良好的图表分析与比较分析能力。

3.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较弱。如第(2)题,要求学生先通过读图,准确把握海南岛的地形分布与地势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受地形、地势影响下的河流流向情况,再概括河流流向的总体特点。该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与把握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答题错误情况看,有的学生没有分析海南岛的地形、地势分布特征,有的学生只看到了部分河流的流向就将其作为答案,没有对所有河流的总体流向进行归纳整理与概括。又如第(3)题,要求学生先读图例,了解城市、旅游景点、山脉、铁路的大致分布,再从这些自然、人文环境要素的分布分析高铁环岛分布的主要原因。该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与把握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反思与建议】

1.要能准确梳理、理解地理基础知识。如针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我们要能通过填图、绘图、猜图等多种方法,准确掌握和理解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和行政中心,主要海域、海峡、岛屿、半岛的地理位置或区域轮廓特征,强化地理空间感知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同时,由于教材地图上没有呈现琼州海峡等地理事物,因此我们要借助地图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资源,准确认知和掌握琼州海峡的相关知识。

2.要掌握读图分析方法。我们要强化自己的读图分析能力。如第(3)题,一部分学生答题错误或答题不全,说明这些同学根本就不会看地图,只是盲目地抄写课本基础知识。这启发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看地图。看地图应把握好以下基本要领:一是先看地图图名,了解地图主题。如图2,就要先了解这是一幅关于海南岛环岛高铁的分布图。二是要看地图图例,明确主要地理事物类别。这是我们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不看图例,就意味着地图中的基本信息无法获取,也无法进行分析、判断等。仍以图2为例,我们通过看图例,就可以了解这幅地图中海南岛山脉、河流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分布和城市、旅游景点、铁路等人文环境要素的分布。因此,看地图图例是获得地图信息的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三是根据问题要求获得地图信息,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分析历史与社会现象。第(3)题要求我们根据地图,分析海南岛高铁环岛分布的主要原因。与高铁分布有关的地图信息和地理事物特征主要有: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中部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城市分布较多;旅游景点较多;等等。根据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就能比较容易地解答此题。

3.要提升归纳比较能力。学习过程中,我们在掌握读图分析方法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强化对同类知识、相近知识、易混知识的归纳与比较,以便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地理现象。如在复习世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与分布情况时,我们可以将同属于热帶地区的4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地区2种气候类型和温带地区的3种气候类型加以比较,感知其异同,理解和领会每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通过比较热带地区的4种气候类型,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气温上,全年都是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超过15°C。二是在降水量上各有不同。热带雨林气候,每月都有丰富的降水,全年降水量最多,被称为年雨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比热带草原气候区大,而且夏季降水集中,被称为夏雨型。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量最为稀少,被称为少雨型。

通过比较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5种气候类型,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气温上,夏季温度值一般较高,较低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二是在降水量上有差别。在年降水总量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分别为超过800毫米和不到800毫米。在季节分配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降水比较均匀,被称为匀雨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比较集中,被称为夏雨型;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比较集中,被称为冬雨型。

同时,通过比较我们还可以认识到,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世界上面积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另外,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样的,具体某个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还应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影响。

【命题建议与启示】

该题考点内容覆盖面广,材料背景紧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设计逐步深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当然,试题命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试题背景材料的呈现应体现时代性和鲜活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海南岛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试题背景材料的呈现建议变更为:

2018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全岛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环岛高铁全线运营,海南形成了“环岛三小时交通圈”,游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

2.问题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该试题共有4个小题,数量稍多,考查知识点比较散乱。对此,问题设计建议优化为:

(1)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B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2,分析海南岛高铁环岛分布的主要原因。

(3)海南省是我国的国际旅游岛,还是我国重要热带作物种植基地。综合上述图片,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环岛海南岛气候
1961—2020年海南岛参考作物蒸散发变化及其成因
涡轮环岛破解双车道环岛交织冲突难题
海南人为什么说福建话
“早春茶”开采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骑车环岛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