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艳兴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佛山 528313)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混合式学习即综合运用教学策略和各种通讯设备,以信息技术为支架,以学生具体项目操作为过程的项目导向式教学,是当前混合式教学的一种具体应用。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突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强调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混合式学习”为背景,尝试引入PBL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将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旋律,洋溢着智慧的光芒。
PBL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者认知图式构建,使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具体化、自动化。教师需遵照学生认知心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教学目标,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维度。在顶层设计阶段,教师在学情分析、教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本教学系统模型,提供在线支持,链接相关学习资源,从教师、学生两方面搭建支架,提供各种智能服务,形成系统模型(如图1)。
图1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混合式学习系统模型
教学设计植根于教学内容。教师选择的各种教学素材,在系统中智能组合,灵活多变,形成新的学习资源和项目,为精准、高效备课提供支持。备课活动立足于学情。通过系统模型,教师可以随时获取班级教学数据和学生学习数据,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利用整体和个体学生数据分析有的放矢、适时调整策略。
学习活动开展有赖于导航与监控。学习系统、反馈系统均能为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提供支撑工具,如提问、分组、探究活动、投票、点名、课堂作业、屏幕广播等多种课堂互动形式。
混合式学习延展了传统教学的宽度和厚度,“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多样技术,为创造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体验、互动交流平台提供了支持,移动设备的应用也为学习提供了高效便捷、即时灵活的方式,学习系统智能推送学习资源,提供恰当的学习工具,大数据系统完整保留了每位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记录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痕迹,为后续系统分析、评价诊断提供数据依据。
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立足教材,融合核心素养和语文能力训练,教师设计项目时需了解学习者在面对新经验和新认知活动时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形式,精心设计问题,分析学习需求,设置目标,分解任务,安排序列,设计模板,提供范例,建构在线支持等。如口语交际《介绍》,可设计展示型项目“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子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分领任务,网络协作,联合演示的形式展开活动。又如“爱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可设计“寻根探源”的调查型项目,以网络资源和实地调查为依托,以区适子(顺德陈村登州人,《三字经》作者)、黎简(顺德弼教人,“诗书画”三绝之称)、李小龙(顺德均安人,武术家)等名人为子项目研究对象的活动,展开学习过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也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以不同形式的项目为主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清晰地了解学习目标和任务,有助于教师把握实践活动开展的整体情况,帮助学生明确实践调查的具体任务,自觉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并在偏离学习目标时自觉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设计的舵手,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展开等,均以教师为主体。而在PBL教学中,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则是教师引导下与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故教学过程设计要细致完整,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维度,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开展“香云纱染整技术调查报告”项目时,各环节设计均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目标、任务、步骤、反馈、诊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链,具体实施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PBL项目教学设计案例
有效的过程监控是PBL教学稳健进展和高效的保障,混合式学习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即时性、交互性、高效性等特点,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具体项目的引导下,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但由于学习者认知图式的差异,自控力的缺乏及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容易出现学习偏离方向、组织乏力、认知受限、进展受阻等问题,故而对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行为进行干预显得十分必要。过程监控手段常用的有:学习打卡、自我反思、同伴交互、进度反馈、抽样监测等形式,主要以教师、自我、同伴来提供支持和监控,从内部支架和外部支架两个方面确保学习过程的稳健有效。
学业评价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可以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检测评价、综合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参照考核,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作用。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和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衡量,评价系统除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外,还可引入第三方评价,将家长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等纳入学业评价体系,采用移动app为辅助,围绕各项目的完成过程、完成效果及汇报表现,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包括内部反馈信息,外部反馈信息两方面,能较为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此,学生便能开启思维,发展个性,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能有所长,情智能全面发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要遵循活动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又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紧紧围绕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因此,在设计项目任务时,我们应该紧扣“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信息筛选和提炼能力、质疑思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为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各种链接资源进行探究,难度要遵循从浅到深的规律。
采取小组合作方法,学生自发分组承担任务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各子项目,再加以组合整理,从而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项目设计考虑到学生的阅历和能力,难度适中,且有助于根据学生个性、兴趣及能力灵活调节教学环节,自主选择项目,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语文综合实践课特点是开放性、生成性和多边性,教学设计毕竟无法预设课堂的所有行为和意外,因此,需要教师注意把握主线,细化项目任务,适当引导学生不断质疑和提问。引导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深入探究,质疑争辩,协作应用。如设计实践项目“调查自梳女的经济状况”、“调查自梳女的经历和最终结局”等,以项目为导向,整合“自梳原因、经济开销、南洋谋生、养老”等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筛选、合并、整理形成综合性的研究项目,引领思维“点——线——面”逐层深入拓展。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知识获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认知仅仅是初级阶段,知识的迁移和再造则是能力高级阶段。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贴近生活,紧扣能力训练,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结合起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设计调查报告、采访展开教学过程外,还可以进行舞台剧、小品编排、讲故事比赛、故事新编、职场接待、景点解说、营销模拟、亲子交流、模拟案情等生活化的情境。丰富多样又富于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语言承载更鲜活的内容,再现经典文化精髓和发挥交际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创造潜力、表现力发挥出来。
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基于PBL教学法的混合式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把学习主阵地还给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自觉发现知识,自我纠正错误,自行获得发展,从而锻炼学生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准切入点,引入PBL教学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既浸润语文能力训练,又契合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自然可以探骊得珠,让课堂洋溢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