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汤加味对脾肾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的影响研究

2019-07-06 15:45张育广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张育广

【摘要】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对脾肾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附子理中汤加味为主的汤剂,1剂/d,连服6周,对照组予以维霉素片。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比疗效,且于治疗后2周、4周、6周,观察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6周,治疗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味能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证候积分。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脾肾阳虚;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候积分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6.0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6-0-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已有研究表明,CAG人群患病20年继发胃癌风险大致为1/50[1-2],而目前临床上缺乏对CAG治疗的有效方法。作者临证使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CAG取得明显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7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内科门诊100例诊疗患者,按就诊顺序及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52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全部患者均近半年内自觉脘腹冷痛不适,大便不成形,同时伴见腰膝酸软,四肢倦怠等临床症状,符合脾肾阳虚证型表现者;③年龄30~55岁,病程2~11年,随访时间≥3个月。(2)排除标准: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既往用药治疗2个月以上;③肺结核、风湿热、甲亢、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及严重血液疾病;④合并有周围血管疾病,或近半年来患有脑血管血栓或栓塞性疾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方案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3]《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严重者甚至消失,部分血管可见,黏膜可有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病理检查示胃固有腺体减少,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腺体萎缩减少,固有层被较多纤维组织/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胞浸润,但细胞表型未变;(2)腺体数量不一定减少,但化生腺体导致胃窦或泌酸区腺体数量减少,常见胃黏膜有肠上皮化生。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关于胃痛的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候分型确定及积分方法 脾肾阳虚证型:胃脘胀满或隐痛,喜按或喜暖,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伴见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气短懒言,舌淡有齿痕,脉沉迟或弱;具备两项主证+一项次证,或一项主证+两项次证即可确诊[5]。中医证候积分规定,每个症状积分均为0~3分,0、1、2、3分用来分别表示无、轻、中、重度症状[6]。

1.2.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治疗。处方:熟附子15 g(先煎),党参15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炒白术12 g,砂仁6 g(后下),姜半夏12 g,生姜6 g。加减:伴呕吐者,加旋覆花10 g,代赭石15 g和胃降逆;伴畏冷明显者,加肉桂6 g,吴茱萸6 g温中散寒;伴腹胀明显者,加厚朴10 g,紫苏梗10 g行气消胀;伴有湿热者,加黄连10 g,蒲公英30 g,白花蛇舌草30 g清热利湿;伴有瘀血者,加丹参15 g,檀香10 g活血化瘀;伴疼痛明显者,加元胡15 g行气止痛;伴消化不良,加麦芽30 g,谷芽30 g,炒山楂9 g消食导滞;伴大便秘结,加大黄6 g清热泻下。每付药物加水浸泡30 min,煎煮两遍。熟附子先予武火煎水沸腾后改文火煎30 min,后余藥再与熟附子合煎。其余药物第一次加水0.75 L,大火煮开,调至小火再煎30 min,煎至350 ml;第二次加水500 ml,煎煮同前,煎至250 ml,两遍汤汁混匀后分成两份,早晚饭后服用,6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餐后口服维霉素片(批号 H11022232,北京长城制药厂),4片(0.8 g)/次,3次/d,6 d为1个疗程。两组经过6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7]《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福建省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关于胃痛治愈标准拟定。(1)治愈:主症和兼症都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2)显效:主症和兼症明显减轻,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两个级度以上;(3)有效:主症和兼症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活检组织病理证实急性、慢性炎症减轻一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4)无效:主症、兼症、理化检查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2周,两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6周,治疗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治疗安全性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其他不适表现,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祖国医学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将CAG归为中医“痞证”“胃脘痛”“胃痞”等病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多因外感、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机体内气滞血瘀、寒邪客胃或湿热内蕴,日久缠绵不愈损伤机体脾阳、肾阳所致;多数人长期因姿食寒凉生冷食物致病,加之治疗周期长,治疗过程中误用、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损伤脾胃阳气;病情迁延不愈,故临床辨证以脾肾阳虚证型者居多[8-10]。

临床上采用温阳法治疗虚寒性疾病较为常见,但超常规剂量使用附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罕有[11-13]。附子理中汤是《金匮要略》中温运脾胃之阳的经典方剂,应用该方剂治疗胃脘疼痛,符合该方剂的临床辨证要点。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4周、第6周,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观察期内,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临床使用附子理中汤加味,主要在倦怠乏力、胃脘疼痛和手足不温方面,改善较为显著,这与前期报道相一致[14],尤其是患者使用4周后才逐渐显效,这与方剂配伍方式、药物功效发挥较为缓和及患者的个人体质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配伍使用附子理中汤,常据半夏降逆止呕、生姜化痰温中、砂仁醒脾行气、白术健脾燥湿等功效,化裁加减灵活使用,作为附子理中汤加味经验用方,不仅着眼于脾胃、脾肾之虚寒,更注重对因脾胃虚寒所致的病理产物的疏导;治疗胃脘不适的过程中,更注重全身阴阳气机的调理、使机体恢复平衡。目前在6周近期临床疗效观察中,使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效佳,至于该方剂远期疗效如何?需要进一步观察以补充临床研究资料,使其更好地在脾肾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Correas P.Human gastric carcinogenesis:a multistep and mul tifactorial process-First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ward lecture on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J].Cancer Res,1992,52(24):6735-6740.

[2] Song H,Ekheden I G,Zheng Z,et al.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among patients with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in a low risk western population[J].BMJ,2015,351:3867.

[3]中華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9.

[6]苏泽琦,李培彩,郭强,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1):762-766.

[7]陈端生.福建省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119.

[8]刘先勇.理中汤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6):474-477.

[9]田锋亮,李延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J].河南中医,2017,37(12):2133-2135.

[10]孔庆为,张传恩.慢性萎缩性胃炎从阳虚论治浅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5):76-77.

[11]刘先勇.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6):474-477.

[12]王丽华.附子理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501-502.

[13]刘先勇,刘雪梅,杨振斌.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及机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4):54-57.

[14]袁寿荣.加减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1):246-248.

(收稿日期:2018-10-08)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对比
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养胃运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76例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芩连白蒲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意义探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