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琼
【摘要】 目的: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60例孕妇,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孕妇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术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评价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患者麻醉起效用时、麻醉恢复用时、Rormag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6、7.813、5.173,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 (4例),低于对照组的30.00%(9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187,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6.67% (29例),高于对照组的76.67% (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7.311,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硬膜外麻醉方式,临床为剖宫产孕妇选择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效果乐观,麻醉起效、麻醉恢复用时较短、麻药用量较低,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 腰麻;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手术; 不良反应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6.0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6-00-02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指经腹部切开子宫后取出胎儿的过程,是针对难产、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合并其他产科综合征情况的有效解决措施,通过剖宫产可在较大程度上挽救难产孕妇生命,保证围产儿生命安全[1-2]。近年来中国剖宫产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剖宫产是一种手术方法,而麻醉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麻醉师为患者提供麻醉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慎重选择麻醉药物及方式[3]。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该方式具有较强可控性,但起效慢,且过程中需大量应用麻醉药物;腰麻具有与起效快特点,但可控性一般。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实现优缺互补效果[4-5]。文章选择2018年4-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60例孕妇,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60例孕妇。入组标准:孕妇自愿选择剖宫产手术;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均为单胎足月孕妇。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心、肝、肾等疾病孕妇;前置胎盘孕妇;腰麻、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孕妇[6]。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孕妇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孕妇年龄22~40岁,平均(31.5±3.9)岁;孕周39~41周,平均(40.3±0.3)周;体重60~70 kg,平均(64.7±1.8)kg。对照组孕妇年龄23~40岁,平均(32.0±3.8)岁;孕周39~41周,平均(40.5±0.2)周;体重61~70 kg,平均(64.8±1.7)kg。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孕妇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给氧,监测孕妇基础体征变化,静滴平衡液500 ml。干预组:联合麻醉,自L2~3椎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使用25 G腰麻针进行穿刺,当针尖到达蛛网膜下腔时抽出针芯,判断脑脊液流出情况,注入3 ml罗哌卡因稀释液(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规格:10 ml:100 mg,5支/盒;规格:H20103636;0.75%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2 ml)。取出腰麻针后置入硬膜外导管,进入3~4 cm,固定导管,协助孕妇取平卧位,测定阻滞范围,给药后每隔2分钟采用针刺法评估阻滞平面高度,如低于T10,则在硬膜外腔内注入0.2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待阻滞平面达到T8~10时即可开始手术[7]。
对照组经L1~2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置管3~4 cm,注入2%利多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839;生产厂家:湖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 ml:0.1 g×5支/盒)3 ml,平卧5 min后观察孕妇感受,询问是否有腰麻征象,再注入0.75%罗哌卡因10 ml,根据患者情況适当追加药物[8]。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麻醉起效、麻醉恢复、麻药用量;麻醉后采用Rormage评分表进行评估,结果可划分为0~3级,0级表示无阻滞;1级表示腿无法抬起;2级表示无法屈膝;3级表示无法伸直踝部[9]。对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进行评估,评分标准:总分10分,<7分表示存在轻度窒息反应;<4分表示重度窒息[10]。评估两种麻醉方法实施效果,结果包括优秀、良好、一般;优秀,手术期间无痛,无须联合其他药物;良好,术中存在牵拉痛,需追加辅助药;一般,需多次应用辅助药。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1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时各项指标比较
干预组患者麻醉起效、麻醉恢复、Rormag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部分因自身条件限制而无法自然分娩的孕妇,一般会选择剖宫产完成分娩,可保障母婴安全,而麻醉是剖宫产术中重要步骤,为了保障剖宫产手术顺利进行,术中需谨慎选择麻醉方式及药物,保障麻醉药物合理应用,以达到最佳麻醉效果。此外选择麻醉方式时还需考虑胎儿因素。
文章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起效、麻醉恢复、麻药用量、Rormag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及硬膜外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方法临床应用优势包括操作简单等,但麻醉后起效时间较短,且无法完全阻滞神经,术中多需联合辅助药物。有研究报道称,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在T8~L4,对盆腔神经阻滞效果较差,麻醉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内脏牵拉痛[12]。而联合麻醉方法,麻醉后较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有效阻滞效果,连续给药有助于术后镇痛,起效快,且局麻时用药量相对较低,术中多无须联合其他辅助药物。联合麻醉方法可有效避免单独硬膜外麻醉造成的给药剂量过多情况,减轻药物对机体运动神经功能损伤,术后麻醉清醒用时较短。且对T10以下的脊神经阻滞效果乐观,麻醉平面可控性较高,有效避免盆腔脏器的牵拉痛,预防因疼痛产生的应激反应出现,麻药用量较少[13]。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发挥两种麻醉方式的各自优势,联合麻醉起效快,注药后10 min左右即达到有效镇痛,肌肉松弛的目的,缩短手术时间。且阻滞平面可控性较强,术中通过调整注药速度可有效控制阻滞平面高低,两种麻醉方法互补;此外局麻药用量较低,有效降低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为剖宫产孕妇选择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优良率较高,麻醉起效、麻醉恢复用时、麻药用量均较低,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陈镜,王淑琼.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1):82-84.
[2]曾江波.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3):344-346.
[3]丁剑,范婷.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58-59.
[4]宋占江.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2):115-116.
[5]钟永仁.剖宫产术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79,81.
[6]徐小玲.基层医院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16-117.
[7]陈晓丽.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与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199-5200.
[8]楊丹丹.剖宫产术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4):127-128.
[9]佟志奎.持续硬膜外麻醉(CEA)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37-38.
[10]吴霜婷,黄磊,郭彩茹等.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67-68.
[11]张世强,刘宏飞,马宏,等.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高龄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6):601-604.
[12]梁锐枝,朱怀郡,梁剑江,等.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2):104-107.
[13]范新莉,王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