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疗效分析

2019-07-06 15:45林雯蔡耿明庄黎明张晓东蔡德伦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

林雯 蔡耿明 庄黎明 张晓东 蔡德伦

【摘要】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方案在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5月-2018年4月笔者科室接诊且明确诊断的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病患74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并对每组都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同时对研究组加用前庭康复训练方案。分析两组计时平衡试验的结果,比较VSI(前庭症状指数)和BBS(Berg)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计时平衡试验为(128.02±3.97)s、BBS评分为(50.01±2.9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8.96±2.13)s、(42.08±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VSI评分为(26.21±10.68)分,低于对照组的(30.42±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常规手法复位的基础之上,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方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平衡功能,促进前庭中枢代偿功能恢复,降低眩晕复发风险,建议临床

推广。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计时平衡试验;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 手法复位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6.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6-00-02

在眩晕疾病当中,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为外周前庭疾病,能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两方面的损害[1]。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成功复位后有残余头晕及复发的症状出现,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及精神上的焦虑。多项研究表明,于手法复位治疗的基础之上,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病患辅以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疗效,促进平衡功能改善,减少眩晕复发风险[2-3]。为此,笔者将以7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病患(接诊于2016年5月-2018年4月)为对象,着重分析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疗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5月-2018年4月笔者科室接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病患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患者经检查确诊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断标准,其疾病类型主要有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后半规管耳石症及前半规管耳石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历资料齐全,依从性良好,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1~69岁,平均(46.25±5.82)岁;病程12~68 d,平均(29.55±3.61)d。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0~70岁,平均(46.83±5.91)岁;病程13~69 d,平均(29.71±3.54)d。两组病程和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脑干肿瘤者;(2)前庭神经元炎者;(3)梅尼埃病者;(4)小脑脑干梗死者;(5)病历资料不全者;(6)小脑肿瘤者;(7)中途退出治疗者[4]。

1.3 方法

根据耳石的位置,分为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由于上半规管BPPV发病率极低,临床极为少见,此次研究未纳入。当患者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时采用Epley手法进行管石复位治疗。当患者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时,则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手法复位治疗根据患者位置性试验中特征性眼震消失即停止手法复位治疗。手法复位成功后嘱患者回家可适当口服倍他司汀类药物,并电话随访,1个月后门诊复诊。研究组加用前庭康复训练方案,详细如下:指导取卧位,并让患者做适量的眼球与头部运动,在运动期间,需保持先慢后快的节奏。此后,再嘱咐患者闭眼。指导取坐位,在完成眼部以及头部运动的同时,进行向前弯腰拾物、耸肩和转肩运动。指导取立位,除了需进行坐位相关的训练外,还应在闭眼以及睁眼的状态下自坐位改变成站位,并在高于眼平面以及低于膝盖平面上利用双手互掷小球。运动状态下,围住指定人物环行,同时向指定人物扔出大球,然后再接住扔回的大球。在睁眼的状态下在屋内行走,然后在闭眼的状态下在屋内行走。此外,还应在先睁眼后闭眼的状态下做适量的上下坡及上下台阶训练。1 h/次,2次/d,总共需要训练4周。

1.4 观察指标

利用VSI(前庭症状指数)对两组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包括视觉敏感、平衡、恶心、头痛、眩晕及头晕这六种症状,最低0分,最高10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5]。对两组都进行计时平衡试验,准确记录患者睁眼及闭眼状态下锺趾位与单足直立维持平衡不跌倒的时间,也就是睁眼及闭眼时锺趾位与单足直立四项时间的总和。利用BBS(Berg平衡量表)评估两组的平衡能力,分值越高,提示平衡能力越好[6]。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计时平衡试验结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计时平衡试验为(29.15±7.62)s,与对照组的(29.83±7.94)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計时平衡试验为(128.02±3.97)s,优于对照组的(98.96±2.1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BBS、VSI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BBS、V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4周后,研究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VS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眩晕属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其病因比较多,可通过药物、康复治疗及手术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则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的眩晕病症,也被人们称之为耳石症,通常由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碎片进入到半规管中并聚集成为团块所致,在头位改变的情况之下,会降低内淋巴液流通的通畅性,使得患者出现了眼球震颤和眩晕等症状[7]。现阶段,临床医师可采取常规手法复位法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患进行施治,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在治疗后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从而给患者造成了更大的痛苦,并能影响其预后,降低生活质量[8]。

前庭康复训练为神经康复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能够通过个体化训练的方式加快前庭代偿的速度,以帮助患者减轻失衡、眩晕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姿势稳定性,改善生活质量[9]。现代研究表明,前庭康复训练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人体的前庭系统和中枢视神经都具备比较高的代偿能力及可塑性,其中,前庭代偿属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中枢过程,通过前庭康复训练,能够经前庭适应和替代及前庭代偿等途径来达到促进前庭代偿产生的目的[10]。前庭功能受到损伤后,前庭信息可经过其他的途径来进行替代,亦能经过颈眼反射的方式来不补偿短暂且慢速的前庭-眼反射系统中的不足之處[11]。经本体感觉及视觉训练,能够替代丧失亦或者是受损的前庭功能,并能显著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12]。通过反复的暴露在同一运动之后,能够有效减弱前庭反应,这和前庭中枢所具备的可塑性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当前庭代偿形成后,能够保持一段时间,且在刺激的状态下又能对前庭代偿进行一段时间的保留。

此研究中,37例研究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计时平衡试验与BBS评分比对照组高,而VSI评分则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经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患的平衡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且其眩晕、平衡与头晕等症状也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为此,临床医师可将前庭康复训练积极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患的常规手法复位治疗工作中。

综上所述,采取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疗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患进行施治,可取得显著成效,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相关症状的缓解,提高平衡能力,促进前庭功能恢复,建议将之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潘晓峰,刘红梅.手法复位联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5,30(5):368-369.

[2]金曼,王斌全,于文永,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训练[J].护理学杂志,2017,32(10):81-83.

[3]吴建新,盛莉莉,娄丹宁,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7):83-85.

[4]刘亚军.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6):73-74.

[5]张晓东,李忠华,林伟年,等.前庭康复训练在持续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157-1158.

[6]杨爱萍.手法复位联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7):146-147.

[7]张爱兰.前庭康复训练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5):57-59.

[8]郭宏庆,许晓燕,刘端端,等.手法复位与合并综合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885-887.

[9]李斐,陈瑛,高博,等.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11):1370-1373.

[10]田从哲,刘佳,陈向红,等.按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26(5):480-483.

[11]张道宫,樊兆民,韩月臣,等.动态平衡仪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评价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9):732-736.

[12]计莉,孙勍,彭新,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特点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3):207-211.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估
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
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