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菊
梅毒作为全身性的慢性传染病,对患者皮肤、粘膜、内脏等均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是梅毒高发区域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均有所影响[1]。二期梅毒患者一般伴有全身性症状,梅毒螺旋杆菌对患者的皮肤、粘膜、骨骼、内脏、神经系统均有所侵犯,患者血清学试验阳性率为100%,主要症状包括皮肤梅毒疹、黏膜损害、脱发、眼部症状、神经症状、淋巴结肿大等等[2]。临床中梅毒主要以一般以一期、二期梅毒较为常见,梅毒螺旋体了通过性传播、母婴、血液等方式予以传播[2]。本研究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258例二期梅毒患者治疗方式予以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判定其临床治疗效果皮损恢复情况、临床转阴及疗效情况。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二期梅毒患者2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129)与参照组(n=129)。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21~90周岁,平均年龄(50.38±16.88)周岁。梅毒病程0.5~10.0个月,平均病程时间(5.94±3.09)个月。参照组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22~92周岁,平均年龄(50.41±16.85)周岁。梅毒病程时间最短1~11个月,平均病程时间(5.96±3.1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梅毒病程时间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方式通过可比性校验。本研究内容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表1 二期梅毒患者皮损恢复情况比较[例(%)]
表2 二期梅毒患者临床转阴情况比较[例(%)]
表3 二期梅毒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纳入标准:(1)患者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研究;(2)梅毒血清学试验滴度>1:4。排除标准:(1)认知异常;(2)免疫性疾病;(3)糖尿病。
参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给予患者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生产的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国药准字H20033291,120万U),每周肌内注射3次,每次240万U[3]。实验组行头孢曲松钠治疗,给予患者海口奇力集团生产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H20023741,1.0 g),每日静脉滴注1次,每次1 g[4-6]。全部患者均行一个月治疗。
记录1个月、2个月、6个月皮损恢复情况,皮损恢复判定标准:皮损处结痂,未见新的糜烂、渗液、皮疹等症状[7]。在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6个月检测其血清转阴情况。治疗6个月后患者二期梅毒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治疗后血清检查转阴,治疗后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一般为患者血清检查结果转阴,相关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为上述效果皆未达到[8-10]。
研究258例二期梅毒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二期梅毒临床疗效及治疗1个月、2个月、6个月皮损恢复情况、血清转阴情况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二期梅毒皮损恢复情况(见表1),实验组治疗1个月、2个月、6个月皮损恢复比例均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二期梅毒患者临床转阴情况(见表2),实验组治疗1个月、2个月、6个月血清转阴率均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二期梅毒临床疗效情况(见表3),实验组二期梅毒临床疗效(96.90%)高于参照组(86.8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梅毒作为慢性传染性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均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分别对二期梅毒患者实施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1个月、2个月、6个月皮损恢复比例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1个月、2个月、6个月血清转阴率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二期梅毒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联合治疗方式中,苄星青霉素是临床常见抗生素药物之一,具有长效性特征,在治疗梅毒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单独应用苄星青霉素效果欠佳,患者血清转阴时间较长,且血清固定率水平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治疗依从性[11-14]。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耐酶水平较高,可杀灭患者的梅毒螺旋体,加之头孢曲松钠半衰期时间较长,与苄星青霉素相比效果显著。徐亚楠等[15]选择100例二期梅毒患者予以对比研究,其中头孢组实施头孢曲松钠治疗,青霉素组采用苄星青霉素予以治疗,头孢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47/50),青霉素组为74.00%(37/50)。上述结果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二期梅毒临床疗效(96.90%)高于参照组(86.82%),表明二期梅毒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效果优于苄星青霉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二期梅毒患者实施头孢曲松钠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患者治疗后转阴率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因此,头孢曲松钠治疗具有应用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