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贵亮 许祥 蒋平 黄伟旋
膀胱癌指的是患者的膀胱粘膜上生长出恶性肿瘤,其属于泌尿系统肿瘤之一,是我国常见的肿瘤类型,在任何群体中均可能发生,膀胱癌的患病因素较为复杂,可能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遗传因素所导致的,长期吸烟或者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均会导致这一病症的发生,患者患有膀胱癌后,经常会出现血尿病症,患者会出现尿急、尿频、排尿疼痛和排尿困难的病症,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大都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切除[1],传统行该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大都以开放手术进行,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一定难度,且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的成熟,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开放手术的缺陷[2],现将腹腔镜下膀胱切除术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76例膀胱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包含男21例,女17例,年龄33~86岁,均值为(52.5±6.7)岁,肿瘤直径为0.6~2.3 cm,平均直径为(1.6±0.1)cm;对照组中,包含男22例,女16例,年龄36~82岁,均值为(51.8±6.2)岁,肿瘤直径为0.5~2.6 cm,平均直径为(1.6±0.3)cm。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②所有患者年龄均在90岁以下。排除标准:(1)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2)排除药物使用过敏的患者。(3)排除调查过程中失访的患者。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开放性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于患者肚脐与耻骨正中位置行手术切口,手术切口的长度最短为6 cm,最长不超过8 cm,取出切除部分的组织,于患者乙状结肠位置取出长度为18 cm左右的结肠,并采用直肠乙状结肠以保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3]。在肠袢两边位置空出结肠带,结肠带的长度为3.5 cm,宽度应为1.0 cm,进而在患者结肠的正中位置,于系膜相对位置的正中心留置一个结肠带,并对其余结肠进行肌层的剔除处理。于患者体内置入导尿管,在下腹部正中位置行手术切口,并逐渐向左上方探查患者腹腔内脏器情况,探查距离应以18 cm为宜,于患者髂血管分叉的部位切开后部腹膜,充分展露患者游离的输尿管,于患者盆腔位置将游离的输尿管切断,并在远端位置进行结扎,对盆腔内存在的淋巴结进行清除。进而在患者膀胱顶部正中位置切开腹膜,对膀胱周围的脐韧带进行切除,并充分分离膀胱和腹膜,对输精管进行切断并结扎,在此基础上,对膀胱后侧的韧带和血管蒂进行清除,尿道膜切除后取出,并采用回肠膀胱术进行治疗[4]。实验组患者行全身麻醉后,取患者的仰卧位,进而抬高患者的脚部,高度以30°为宜,采用扇形五孔法进行手术,清除患者的膀胱和淋巴结,并对阑尾进行切除,使其距离回肠和盲肠的距离约为20 cm的位置进行肠管的连结,并于患者的右下腹部行环形切除术,切除的直径应以3 cm为宜,并切开患者的肌层,以十字切开方式为主,以此拖出患者的远端回肠并进行固定,对输尿管架进行固定。若是患者为女性,还需要对子宫和子宫附件等部分进行切除,直至能够充分展露患者的膀胱颈位置为宜,对前壁至耻骨之间的间隙进行分离,于患者下腹部行手术切口,取出输尿管,于膀胱2 cm的位置采用F6单J管行引流处理,在肠道近端取小切口,将新膀胱与输尿管进行缝合,并从患者的回肠远端引出输尿管支架,进行固定[5]。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记录,主要包括患者的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长、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长[6]。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肠瘘、尿瘘、肠梗阻、切口疝和切口感染[7]的并发症。
采用SPSS 21.0对所有数值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临床指标(除手术时长外)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长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表1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images/BZ_43_177_407_2267_455.png实验组 38 426.89±212.85 326.85±56.87 3.12±1.71 15.25±2.39对照组 38 986.58±396.45 311.23±41.26 4.45±1.25 20.25±3.78 t值 - 7.667 1.370 3.871 6.892 P值 - 0.000 0.175 0.000 0.000
表2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医学临床领域复杂程度最高的手术,采用腹腔镜下方式对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需要医生能够对腹腔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娴熟,对患者盆腔结构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及时对手术过程中存在的意外事件进行处理[8]。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必须先对患者的尿流进行改道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膀胱重建,这大都是以腹壁小切口的方式进行,主要是由于采用这一方式能够减少患者腹腔感染的可能性,在腹腔镜下改道尿流,不能够在腹腔内直接进行肠道的截取,离断操作,保证肠道之间的吻合度,而小切口,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这一情况出现,减少感染可能性。且采用腹壁小切口,能减轻手术难度,在腹腔镜下很难进行膀胱重建,且腹腔镜下进行膀胱重建所需时间较多,自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手术,而采用腹壁小切口的形式,能够在体外直接进行膀胱重建,极大程度缩短了手术时间[9]。将患者的回肠提出体外,能够直接在体外建立储尿囊,从而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采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治疗,首先,从手术时间来说,虽然腹腔镜下手术时间相对于传统的开放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间长,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对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欠缺娴熟,且腹腔镜手术设备应用的精密性都导致手术的时间会较长。从手术出血量来说,由于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使用其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形成较大的创口[10],且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充分展露较为宽广的视野,不会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伤害,在进行结扎处理时,结扎效果更好,且不会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将腹腔镜应用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由于腹腔镜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伤害小,手术的精密性较高,所以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尿瘘、肠瘘、肠梗阻的可能性均比较小,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小,术后恢复快[11-12],治疗意义显著。
研究表明,实验组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提升患者恢复速度,尽快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小,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有利于节约治疗费用,能够改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不足,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显著,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和影响,有利于提升患者恢复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