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衣”当代新中式范式体系研究

2019-07-06 06:48:28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赵燕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中式范式

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 | 赵燕

深衣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饰,其概念来源于先秦著作《礼记》中的《深衣》篇。根据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先秦时期的“深衣”是指一种特定款式的服装,是古代王侯贵族、士族大夫的家居便服,同时也是庶民在重要场合穿着的礼服,因为其具有“被体深邃”的特点,故称为“深衣”。深衣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衣装之一,其形制特征及裁制方法在古代都有一定的要求,历代经学家皆做过考证,而后世的袍衫皆继承了深衣的基本形制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演变,但大体上仍是对深衣这一服装形制的继承。

深衣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服饰制度与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时代发展进程相适应。深衣的设计、制作符合国人的体型特征和文化活动的需要,同时在民族文化复兴的过程中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深衣成为一种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再次登上时代的舞台,其突出的历史厚重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会成为当代新中式范式“深衣”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深衣的起源

要想建立健全当代“深衣”新中式范式体系,就必须对深衣的起源和发展传承脉络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从其历史发展历程中总结发展规律,从而为深衣在新时代、新文化环境中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深衣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服饰文化,对于当前深衣的改进以及服饰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特别重视服饰文化的建设,并且注重服饰文化与礼制文化的融合,所以,从深衣的发展历程中,亦可窥见我国礼制、观念的变迁。深衣最早见于先秦,据《礼记·玉藻》篇记载,“朝玄端,夕深衣”。深衣的缝制过程特别讲究,通常要经过选取布料、指尺定寸、按样剪裁、缝合等规范的制作过程,在缝制时,上衣和下裳是分开剪裁的,但是最后却缝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一种雍容典雅的美态。深衣上下连属,前后深长,可以遮盖身体的每个部位,故因此而得名。

一种服饰的产生,都是符合特定的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深衣之所以可以被不同朝代、不同阶层的人们接受,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不仅仅是因为其符合实用和审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深衣制作过程中别有“深意”。具体来说,深衣制作过程充分蕴含着古人的思想和文化观念,需要遵循一定的制作法度,以合乎规、矩、绳、权、衡的要求。《礼记·深衣》篇言:“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深衣的整体及局部结构皆有一定的表征,故而制作过程便有准确的量化要求。在深衣缝制过程中,首先按照量好的身体尺寸,先将上衣和下裳分别剪裁,之后在腰部处缝合,使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以象征尊祖承古、天地人合一;深衣上下缝合之后,平整雍容、大度恢弘、平直如一,象征着古人对大气包容、正直平正等东方美德的追求。深衣袖根宽大而袖口收紧,象征着天道圆融变化;领口处直角缝制、后背一条直缝贯穿上下,分别象征着地道和人道归正;上衣和下裳两部分象征着两仪;上衣用六幅布料缝制而成,下裳用布六幅,象征着一年十二月;衣摆平而齐,以应合公平。深衣体现出古人对于天、地、人三道合一的重视,更彰显出古人对正直品格、权衡规矩的毕生追求(图11)。

综上所述,在现今可见的最早的先秦儒家经典记述中,深衣已经与中国古代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深衣的制作符合传统文化的要求,故而成为彰显人高尚品质特性和象征规矩法度的外在物质符号,影响着后世的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

二、深衣的发展与传承

随着朝代的更迭、文化习俗的转变,历代服饰形态也在随之发生着嬗变,但是对深衣的发展与传承仍旧可从历代服饰中得以窥见,历朝历代都基于当时的文化背景对古代深衣结构与形态进行设计和改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经学史家们开始关注研究深衣的制度,对古有记载进行考据和分析,从而促进深衣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而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也被融于深衣的制作中,成为深衣的灵魂和内涵。

后代对于深衣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深衣的形制,另一方面是对古代深衣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首先,在深衣的形制方面,汉代的曲裾深衣、女性所着的袿衣,唐朝的朝服、祭服等都是在先秦深衣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图22、图3)。《新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士人皆以襕衫为上服,“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开骻者名曰缺骻衫,庶人服之。’”由此可知,唐代襕衫的形制大体上继承了古代深衣的样式并加以改变。后人对深衣形制的改进是与文化发展、审美变化等社会综合因素的变化相适应的,深衣在后世的变革中虽然早已与先秦深衣大相径庭,但是深衣所彰显的社会文化内涵却一直被儒家士人们所追崇。

图1 清代江永所绘深衣前图

图2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汉代曲裾深衣示意图

图3 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所绘妇女穿着袿衣

其次,历代史家对深衣制度内容皆有考辨。如东汉时期郑玄对深衣中“续衽钩边”的概念进行了解释:“续犹属也,衽在裳旁者也。属连之,不殊裳前后也。钩读如鸟喙必钩之钩。钩边若今曲裾也。”因所述过于笼统,清代学者江永在《深衣考误》中又做了进一步解释;唐代经学史家孔颖达对《礼记·深衣》注曰:“所以此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对此,也确立了深衣上下连属的形态以及其名称缘由。孔颖达对《礼记·深衣》中深衣的概念进一步完善,使得后人清楚地知晓深衣的概念和制作过程。宋代朱熹、聂崇义,明代方以智,清代黄宗羲、江永等人均对深衣的概念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有一些按照其对深衣的理解制作出不同款式形制的深衣,如“朱子深衣”、“明式深衣“等等(图43)。深衣作为古代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其在发展过程中,形制在不断被传承与创新,制度内容也在不断被考辨论证。直到今天,深衣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越来越被国人所重视,在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时代大背景下,将深衣作为服饰文化的代表进行创新改制、发展传承,建立当代中式范式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图4 明代张懋墓出土的深衣

图5 北京服装学院楚艳设计作品

三、“深衣”在当代新中式范式体系中的研究

通过对深衣在历史上的发展与传承的探讨,可以窥见其历史发展路径,就我国当代服饰设计而言,它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然,深衣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及其范式体系的建立,要与当代的文化相融合,实现新中式发展。本文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交融的基础上,探究深衣当代新中式范式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并提出以下具有建设性的路径建议:

1.传承经典,铸就新内涵

通过对深衣在历史上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研究,不难发现,深衣的传承发展是与文化和礼制的发展紧紧融合在一起的。在深衣制作过程中,不同的部位均有不同的制作要求,而每个局部结构皆有其所属的文化表征和社会意义,以此来彰显出服装作为人的第二层皮肤所能够表达的礼仪规范与社会属性。当今,国人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深衣所体现出的儒家传统文化内涵和思想,依然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深衣体现出的天、地、人的相统一的理念,依然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深衣已经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化,体现着古人对正直、权衡等品质的不懈追求,以及对自然时序的敬畏。如今,虽然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国人对深衣中体现出的儒文化依然有着很高的认同感。而文化认同是深衣长时间传承发展的内在血脉,儒文化更是浓缩在深衣的历史发展之中,在当代研究深衣新中式范式体系,经典文化内涵必不可少。所以,研究深衣在新时代发展传承以及创新的时候,要紧密结合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时代文化为导向,给深衣的形制和概念注入新的内涵和新的血液(图5)。

2.融合发展,打造新范式

中国自古便有“华夏”之称,服章之美,谓之“华”,而“夏”释为“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服饰作为彰显礼仪的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外在物质形式,便有其特别的文化属性和意义。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世界也逐渐走向开放包容,拥有不同礼制文化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也必然会导致服饰趋于同一性。面对这样的背景,深衣在当代的发展,不仅仅要传承民族传统经典文化元素,更要“睁眼看世界”,吸收其他国家的礼制文化,融合到新中式范式建立健全的过程中,因为,当代中国就是兼容并包的大国,深衣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更应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融合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优秀的元素,在深衣形制的基础上实现设计创新。

当然,深衣的形制可作为当代新中式服饰设计制作借鉴的外在因素,但其本身的文化属性更需要且合理应用于当代服饰设计中去。深衣所包含的儒家文化核心思想不应被泛用和滥用,更不应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礼制文化和衣装元素生硬叠加混合。设计本身是为人所服务,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季节气候,甚至不同的人群喜好,都应该纳入到具体的设计中去。一个好的服饰设计必然有其传统和当代的意义,而如何将传统和当代结合是值得设计师本身所亟需思考的问题。此外,国人如何能够接纳新中式服饰的设计,同样有待思考。深衣作为中国传统服装,需要让国人了解并接受,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更需向世界范围内传播。这是当代深衣新中式范式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之一,也是新时期深衣发展的方向。

四、结语

深衣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制度内容与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紧紧融合在一起,其不仅体现出东方衣着审美的特征,更体现出极具深意的东方文化内涵。深衣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当代有着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挖掘深衣当中的文化元素和设计灵感,融入到当代中式服装设计当中,打造深衣新中式范式。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在深衣制式中融入时代潮流文化,让深衣符合当代审美要求。如今,深衣就像是穿越五千年文明站在新时代的老者,它集古代先贤智慧与思想于一身,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宝藏,更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当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元素交融碰撞,呈现出兼容并包的发展状态,而服饰作为彰显国家文化、礼仪最直观的外在物质形式,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依据服饰可以判别出个人、群体、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底蕴。但是,世界文化的交融,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饰文化的趋同性。受到这种趋同性以及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深衣作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代表和符号,其在当代服饰文化语境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

深衣作为我国历史上产生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的衣装形制之一,自然有其生存发展的道理和规律所在。通过上述对深衣起源和发展传承脉络的梳理,不难发现,深衣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虽然,新时代的文化环境与传统文化环境相比变化很大,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没有中断。所以,深衣在今天当代社会语境中依然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存发展的空间,而且,当今很多服装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传统服饰。深衣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特有地位,对于新时期中式服饰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于展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礼制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很大的作用。深衣对于当代服饰设计的启发与借鉴,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体系来保障,而这个体系便是深衣当代中式范式体系。当然,系统的研究深衣在当代的发展,还需建立健全新中式范式体系,以作为深衣系统研究的保障。

注释:

1 图片来源于(清)江永:《深衣考误》[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2 图片来源于湖南省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

3 图片来源于王善才主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张懋夫妇合葬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中式范式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好日子(2024年1期)2024-02-20 00:43:57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8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中国自行车(2018年8期)2018-09-26 06:53:10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金桥(2018年9期)2018-09-25 02:53:24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