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佳 陈德俊 杜宋耿
血脂斑块是引发心绞痛的重要危险因子, 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之后, 引起血小板高度聚集, 形成血栓, 发生冠脉收缩功能障碍, 最终引发心肌灌注量急剧下降, 从而导致心绞痛[1-3]。目前, 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该疾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但是, 有研究表明, 老年患者经该方案治疗后仍易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再次受到威胁[4-6]。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在有效治疗的同时, 尽可能降低老年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2 月~2018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80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其中男430 例, 女370 例, 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青年组(20~44 岁)、中年组(45~59 岁)、老年组(≥60 岁)和老年对比组, 各200 例。
1.2 治疗方法 四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 监测血常规、血糖、心肌酶学、肌钙蛋白、C 反应蛋白等水平, 然后给予100 mg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80078), 口服, 1 次/d;75 mg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维, 赛诺菲 (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6410], 口服, 1 次/d; 30 mg 盐酸地尔硫卓片(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126), 口服, 3 次/d;根据心电图情况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商品名:倍他乐克,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00098)口服, 应用4000 IU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 1 次/12 h;根据血压、体重情况应用硝酸甘油静脉泵入, 加用0.1 μg/(kg·min)的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165]持续泵入 3 d;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均加用10 mg 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60025], 口服, 1 次/d;老年对比组加用20 mg 瑞舒伐他汀, 口服, 1 次/d。 以上治疗以10 d 为1 个疗程, 四组均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四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7]: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降低幅度≥80%, 且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处于正常状态;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降低幅度<80%且≥50%或心电图检查较治疗前压低ST 段回升≥0.05 mV;无效:病情及心电图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比较四组心电图改变情况;③比较四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包括:LVDd、LVST、SV、LVEF 等心功能指标;④比较四组心绞痛发作情况;⑤比较四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四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青年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中年组、老年组及老年对比组患者, 中年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老年组患者, 老年对比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中年组、老年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ST 段下移幅度比较 治疗前, 四组患者ST 段下移幅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四组患者ST 段下移幅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ST 段下移幅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四组患者LVDd、LVST、SV、LVEF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四组患者LVDd、LVST、SV、LVEF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LVDd 及LVST 水平较治疗前略有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SV 及LVEF 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四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n(%)]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ST 段下移幅度比较( ±s, mV)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ST 段下移幅度比较( ±s, mV)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青年组 200 1.52±0.23 0.72±0.16a中年组 200 1.52±0.26 0.74±0.14a老年组 200 1.50±0.27 0.73±0.15a老年对比组 200 1.51±0.24 0.72±0.15a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LVDd(mm) LVST(mm) SV(ml)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青年组 200 53.26±2.28 52.83±2.29 13.27±1.73 12.98±1.53 41.25±2.33 46.13±2.74a 51.11±6.53 54.27±6.29a中年组 200 53.31±2.23 52.93±2.21 13.19±1.54 12.91±1.44 40.96±2.25 46.58±2.12a 51.28±6.84 54.20±6.35a老年组 200 52.97±2.34 52.54±2.33 13.22±1.64 12.94±1.32 40.89±2.33 46.22±2.12a 51.39±6.48 54.33±6.33a老年对比组 200 52.93±2.35 52.51±2.25 13.20±1.48 12.95±1.38 40.88±2.18 46.20±2.48a 51.35±6.45 54.20±6.37a
2.4 四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后,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老年对比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分别为(2.19±0.32)min/次、(2.21±0.39)min/次、(2.24±0.28)min/次、(2.23±0.33)min/次;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老年对比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2.21± 0.46) 次/ 周、(2.25±0.42) 次/ 周、(2.26±0.37) 次/ 周、(2.25±0.37)次/周。四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四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及老年对比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0(0/200)、1.50%(3/200)、12.00%(24/200)和1.50%(3/200)。老年组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对比组与青年组、中年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 四组患者均未出现心源性死亡。
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会引起患者心肌灌注量下降, 导致心绞痛[7]。该病的关键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 而血脂斑块则是引起粥样硬化的重要风险因子, 所以临床认为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预防血栓[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不同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老年患者经该方案治疗后仍有较高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调整使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后, 老年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使用常规剂量方案治疗的老年对比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瑞舒伐他汀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关键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能有效调节胆固醇和血脂水平, 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9-11]。相对于青年及中年人群, 老年患者具有更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能降低患者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等水平, 与替罗非班联用, 能更好地提升血管腔壁内血液流动学动力, 防止血栓或出血, 降低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提升了老年患者整体的临床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 替罗非班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同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对于老年人群, 需加大该方案中瑞舒伐他汀的剂量, 以预防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