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卢氏,埋骨檀山河南荥阳出土的晚唐卢缉墓志

2019-07-06 03:10曹金霞刘良超
大众考古 2019年1期
关键词:节度使墓志

文 图/曹金霞 刘良超

卢缉墓志拓片

卢缉墓志于2001年1月在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出土,现存荥阳市博物馆。墓志由志和盖扣合而成。盖盝顶,近正方形,底边长51厘米,宽51厘米,顶边长25厘米,宽25厘米,边厚4厘米,中间厚10厘米。盖中间正书“唐故监察卢府君墓铭”,四刹阴刻牡丹花。志近方形,边长53厘米,宽53厘米,厚8.5厘米。志文正书30行,满行35字。志文正字断句如下:

唐故监察御史范阳卢府君墓铭并序

将仕郎前守国子博士赐绯鱼袋杜德玄撰

夫清华族望之士,汨没乡里,蹇连风尘,地高于山东,位出于人下,蕴材用而不展,行仁义而莫知,长途方开,逝水空叹。公讳缉,字柔,其先范阳人也,甲乙之冠,古今罕俦。贞元中,丞相迈佐佑德宗,仪形当世,即公之堂伯父也,其搢绅领袖,昭彰芬馥,信可知矣。曾祖克明,皇瀛州高阳县令,累赠国子祭酒。祖洵,皇抚州崇仁县令。烈考威,皇右卫兵曹参军。公即兵曹之第二子也。介直贞方,洁廉强慎,以济人为己任,谓好爵为身外,故不以名利干进,逍遥于一方,黾俛于清秩,门隘宾客,室盈孀孤,存常处仁,殁有余裕。宜哉!士族之良,亲戚之美也。弱冠荫第,调补润州金坛尉,岁满授扬州杨子尉,皆以谨厚公干著称淮湖,故藻镜棆材,纪纲黝歙,六曹务举,六县风生。义武军节度使闻其能,奏试述评,摄监察,职佐戎幕,名喧上京。丞相博陵公位重枢衡,任兼榷筦,藉公之能,辍委临平监,岁课居最,就加裹行,勋上柱国,奖劳之典既启,陟拜之章有期。呜呼!生逢盛时,算屈中寿,以开成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构疾终于监署,享年六十有四。夫人博陵崔氏。曾祖器,皇御史大夫。祖翊,皇同州澄城县令。父弘运,皇舒州录事参军。德行之门,礼乐为主,奉苹藻,供祭祀,事长抚幼,家肥族雍,内范可传,芳华先落。以大和五年四月六日终于歙州官舍,享年四十有四。岁未叶吉,以大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权窆于扬州禅智寺。有子二人。长曰彭,苏州参军;次曰彩,勤修经业,皆禀训乐善,衔哀保家。以会昌元年十月七日,奉府君冠履、夫人裳帷,合祔于郑州荥阳县荥邑乡坛山原,从先茔,礼也。有女六人。长适孙士愔,终蕲州录事参军;次女未笄而亡;第三女适京兆杜正源,进士高科,以政理求试,授歙州绩溪令,呜呼!早失良人,孤存稚子;第四女适陇西牛丛,即相国奇章公之令子也,擢名桂苑,典校蓬丘;第五女适清河崔彦儒,扬州六合令;第六女适博陵崔弘谅,常州晋陵尉。皆柔明婉淑,执礼宜家。公之外孙即德玄之犹子也。夙奉姻懿,钦承德徽,追痛陟岗之怀,遥申执绋之恸。故录其景行以塞孝子之请,病久无次,直而不文。铭曰:肃肃令族,愔愔德师。才惟所遇,命不可移。宪风察视,途路阶资。仁而不永,天实何欺。飘飘帷旐,汤汤京索。百代同归,九原可托。孰寿孰夭,谁厚谁薄。唯有清门,长高碧落。

范阳卢氏与博陵崔氏人物

志文记载的人物多为唐代士族范阳卢氏与博陵崔氏。为便于了解志文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志文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结合,绘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图:

卢缉墓志盖及拓片

按志文,卢缉,字柔,生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曾任金坛县(今常州金坛区)尉、扬州扬子县(今仪征)尉,后移黟(今黟县)、歙(今歙县),主六曹务,实际上仍是县尉,再摄义武军监察,终任临平监丞,卒于开成五年(840年),享年64岁。志文记卢缉为监察御史,唐代监察御史属御史台,正员十人,正八品下,但从志文记载来看,卢缉生前并没有在御史台任职,因此笔者推测,监察御史一职应该是追授。

卢缉的曾祖卢克明,曾任瀛州高阳县令,这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的“克明,高阳令”同,其“赠国子祭酒”一职,《旧唐书》《新唐书》均漏载,志文可补之。卢缉的祖父卢洵,墓志载任抚州崇仁县令,父亲卢威,墓志载任右卫兵曹参军,《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漏载,志文可补之。范阳卢氏在唐代巨官甚多,共出过8位宰相。卢缉的堂伯父卢迈(739—798年),字子玄,德宗时为相,新、旧《唐书》均有传。《旧唐书·卢迈列传》曰:“迈(贞元)九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岁余,迁中书侍郎。”代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最高的宰相,常常以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首席宰相。这与墓志记载的“贞元中,丞相迈佐佑德宗”相同。然“时大政决在陆贽、赵憬,迈谨身中立,守文奉法而已。而友爱恭俭”,卢迈身处内阁,然内阁决定权在陆贽、赵憬,因此他谨小慎微,持身中立,惟其道德品行为世人称道,《旧唐书·卢迈列传》赞他“家行修谨,临事可称”,与墓志所云“仪形当世,搢绅领袖,昭彰芬馥”一致。

卢缉的夫人博陵崔氏,其曾祖崔器,为唐御史大夫,有传载在《新唐书·酷吏传》中,对他的评价不高。崔器“有吏干,然性陷刻乐祸”,肃宗曾言“朕几为器所误”。崔夫人祖父崔翊,同州澄城县令。父崔弘运,舒州录事参军。此二人《旧唐书》《新唐书》均漏载,志文可补之。崔夫人44岁死在歙州官署,寄埋于扬州智禅寺。

卢缉的大女婿孙士愔,任蕲州录事参军;三女婿杜正源,歙州绩溪县令;四女婿牛丛,牛僧孺之子;五女婿崔彦儒,扬州六合县令;六女婿崔弘谅,常州晋陵县尉;志文作者为杜正源之兄弟“将仕郎、前守国子博士、赐绯鱼袋杜德玄”,此七人除牛丛外史书均无记载,志文可补史书。

神秘的“义武军节度使”与“丞相博陵公”

古时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卢缉因家族荣光在贞元十二年(796年)及弱冠时任润州金坛县尉,二十一岁任扬州扬子县尉,之后凭自身努力“以谨厚公干著称淮湖,故藻镜棆材,纪纲黟歙,六曹务举,六县风生”,历任黟县、歙县尉。虽有伯父卢迈高居朝堂,但卢迈去世时卢缉年仅22岁,年轻的卢缉没能得到伯父的提携,倒是在政治生涯中期和后期得到了“义武军节度使”和“丞相博陵公”的帮助。

然则“义武军节度使”何人也?为何如此隐讳而不直书其名?卢缉的夫人在大和五年(831年)卒于歙州官舍,歙县的治所就在歙州城,由此知当时卢缉还是歙县尉,他遇义武军节度使赏识是在大和五年之后的事。义武军,又名易定军,关于其节度使的记载,《旧唐书·文宗本纪上》曰:“大和三年……三月……易定节度使柳公济卒。”《新唐书·文宗本纪》曰:“大和三年……三月……以太原兵马使傅毅为义武军节度使,义武军不受命,都知兵马使张璠自称节度使。戊申,以璠为义武军节度使。”《旧唐书·文宗本纪下》曰:“开成三年……十月……甲戌以蔡州刺史韩威为义武节度使。……冬十月乙酉朔……易定军乱,不纳新使李仲迁,立张璠子元益为留后。十一月……壬申,以蔡州刺史韩威为定州刺史、义武军节度、北平军等使。”《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二》曰:“义武节度使张璠在镇十五年(胡注:穆宗长庆三年,璠代陈楚镇义武),为幽、镇所惮。”《资治通鉴》的记载与《唐书》有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大和三年之后任义武军节度使的有张璠(829—838年任)、韩威(838年之后任),但韩威任节度使时卢缉已进入暮年,这个时候他所遇之人是“丞相博陵公”,志文所指的“义武军节度使”应该是张璠。

张璠及其子元益为人嚣张跋扈。义武军自张孝忠归顺朝廷以来,历任节度使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唯独到了张璠,身为义武军麾下将领,拒不接受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傅毅而自称节度使,无奈之下,朝廷只得任他为节度使。张璠去世之后,义武军闹剧重演,不接受节度使李仲迁而拥立张璠之子张元益,只是这次因裴度派遣使者警告张元益,元益惧怕之下归顺朝廷,军队哗变才未得逞。这场闹剧直到开成四年才以义武军接纳朝廷任命的节度使韩威,张元益归顺而告息。也正因为如此,身为士族的范阳卢氏后人们对之十分不屑,在卢缉的墓志铭中只是隐讳地提了一笔“义武军节度使”。

卢缉晚年遇“丞相博陵公”赏识,笔者推测是在张璠死后义武军发生混乱时之事。卢缉任临平监丞,政绩斐然,有望授勋,然时运不济,“奖劳之典既启,陟拜之章有期”,未及勋上柱国就病逝于任上。志文未提“博陵公”之名,但我们可据史料推测出此人身份。博陵崔氏在开成五年(840年)前不远之时为相之人,查阅史书只崔珙一人,《新唐书·宰相表》记载:“开成……五年五月……诸道盐铁转运使、刑部尚书崔珙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珙在开成五年拜相,还兼任盐铁转运使,符合志文所云他“位重枢衡,任兼榷筦”的身份。

《新唐书·地理志》载:“杭州余杭郡,上。……有临平监、新亭监盐官二。”唐代盐池监仅为从八品上的官职,上柱国却是最高的勋级,唐代规定“凡十有二转为上柱国,视正二品”,“坚城苦战,功第一者,三转”,一个战士要获得四次一等功方可勋上柱国,卢缉何以能获得如此殊荣?原因就在“岁课居最”,临平监所获盐税居十大盐池监之首。《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德宗朝刘晏设盐监,有“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大昌、候官、富都十监”,这十大盐监“岁得钱百余万缗,以当百余州之赋”,盐税成为朝廷的主要财政来源。在这之后北方藩镇割据,连年战乱,土地荒芜,税源紧缩,朝廷便更加倚重东南赋税尤其是盐铁税收。杜牧在会昌大中年间(846—848年)曾为睦州刺史,感于盐铁赋税之重,他在《上盐铁裴侍郎书》中说:“伏以盐铁重务,根本在于江淮,今诸监院,颇不得人,皆以权势干求,固难悉议停替。……至如睦州百姓,食临平监盐,其土盐商被临平监追呼求取,直是睦州刺史,亦与作主不得。”杜牧向裴度控诉睦州盐税之重,临平监以强权征收盐税,不得人心,且临平监甚是强势,行事连他这个睦州刺史都无法干预。因此,我们不难理解,曾是临平监丞的卢缉,级别虽低但权势很大,课税居首解了朝廷燃眉之急,自然深得欢心,在宰相崔珙上表朝廷之后,文宗皇帝便慨然以帝国最高勋级——上柱国许之。

“牛李党争”

卢缉的四女婿牛丛,志文说他是“相国奇章公之令子也”,相国奇章公就是唐代宰相牛僧孺。《新唐书·牛丛列传》记载,牛丛字表龄,牛僧孺之子。牛僧儒是唐代著名人物,与李德裕争斗,史称“牛李党争”。《旧唐书·崔珙列传》载:“会昌初,李德裕用事,与珙亲厚,累迁户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卢缉身为牛党领袖牛僧孺的亲家,却能得到与李德裕关系亲厚之人崔珙的赏识,何故?分析知其原因有两点:

一是卢缉并未参与党争。正如志文所说,他“介直贞方,洁廉强慎,以济人为己任,谓好爵为身外,故不以名利干进,逍遥于一方”,视功名为身外之物的他没有参与朋党以求高官,直到去世还是八品小官。 “牛李党争”中如此高士不在少数,如杜牧(803—854年),曾为牛僧孺的幕僚,又为李德裕所器重,但未参加朋党以求高官。又如与卢缉经历相似的李商隐(约813—858年),大和三年(829年)得到了牛党骨干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后来又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聘做节度使府中掌书记。王茂元与李德裕关系极好,是李党骨干。李商隐不仅接受了帅府掌书记的职务,而且做了王茂元的乘龙快婿。

二是崔珙虽与李德裕交好,但未必是李党成员。《旧唐书·崔珙列传》又云:“(崔珙)素与崔铉不叶,及李让夷引铉辅政,代珙领使务,乃掎摭珙领使日妄破宋滑院盐铁钱九十万贯文,又言珙尝保护刘从谏,坐贬澧州刺,再贬恩州司马。宣宗即位,以赦召还,为太子宾客,出为凤翔节度使。三年,崔铉复知政事,珙辞疾请罢。”崔珙虽与李德裕亲厚,与牛党人物崔铉堪称政治死敌,到了有我无他、有他无我的境地,唐宣宗即位后极为厌恶李德裕,于是大力清除李党、擢升牛党,却提拔武宗朝贬为司马的崔珙为凤翔节度使,可见崔珙并非李党。

然而“牛李党争”在卢缉去世之时愈演愈烈,卢缉的后人们不愿惹祸上身,在志文中并未提及崔珙之名,也是隐讳地以“丞相博陵公”代之。

范阳卢氏,埋骨檀山

卢缉属范阳卢氏,从志文记载会昌元年(841年)十月七日其子卢彭、卢彩在荥阳檀山先茔埋卢缉及夫人衣冠可知,这支范阳卢氏的后人居住在荥阳,以荥阳为先茔。有趣的是,根据《新唐书·卢迈列传》的记载,“卢迈,字子玄,河南河南人。”河南府河南郡治所就在洛阳,《旧唐书·卢迈列传》载:“迈从父弟起,为剑南西川判官,卒于成都,归葬于洛阳,路由京师,迈奏请至城东哭于其柩,许之。”归葬,即死后落叶归根,葬于先茔之侧,由此笔者推测卢迈与从兄弟卢起同样生活在洛阳,并以洛阳为先茔。卢缉称卢迈为堂伯父,志文记载其先茔却在荥阳县,其时荥阳属郑州荥阳郡,而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卢迈之父卢沼与卢缉的祖父卢洵的确为亲兄弟,何致卢迈与卢缉生活地点不一样?归葬先茔不一样?根据史料和出土墓志的记载,范阳卢氏在洛阳居住和安葬者甚众,那么极有可能是在卢沼或卢威这一代时,家族内部分道扬镳,其中一支迁居荥阳,并在此埋葬。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卢缉一支为范阳卢氏北祖二房卢敏之后。2010年在卢缉墓志出土地点西南1公里的檀山之上出土了咸通八年(867年)卢珰墓志,记载卢珰“字子秀,其先范阳人,历代官婚称为著姓,言我宗之鼎甲者推北祖大房焉,君其胤也”。又载卢珰亡后其灵柩自长安东下,并“归祔于郑州荥阳县,从其先茔”。由此可知,范阳卢氏的两支后人——北祖大房的一支、北祖二房的一支均生活在荥阳,并以檀山为葬地。

猜你喜欢
节度使墓志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从赵郡李氏南祖房善权支几方墓志看唐代士族的中央化
陕西咸阳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发掘简报
辽代节镇体制研究述评(上)
浅析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
辽代节镇体制研究
论后唐庄宗明宗嬗代事
目不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