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研究

2019-07-05 18:43邱新泉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道德教育互联网+

邱新泉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们接受、收集、保留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在大学生中,呈观出开放、快速变动,相互影响及渗透的状态。思想文化,伦理观念、道德意识通网络煤体对大学生形成主流影响,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表现出一系列全新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精神。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媒体;大学生;道德教育

“互联网+”时代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观念,伴随这些产生的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局限,以一种全新的文化态势展现在人们面前。新型的网络文化覆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其宽松,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吸引着各个年轻阶段的人。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利益结构的转变、信息的开放和科技革命改变了原有的价值观、文化观,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加上网络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新旧、优劣道德观交相混杂的局面,信息社会缺乏主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处于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难于认清自我的道德形象。所以,在网络媒体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将观念冲击和行为失范减小到最低,达到利用网络媒体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势在必行。

一、网络媒体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

(一)网络媒体对大学生道德观形成的影响

网络媒体提供的主流内容不分国别,种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缩小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益于大学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为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认识创造了机遇。同时网络媒体范围的无限制性和内容的不可控性对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又是严峻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极易对网络媒体内容的筛选不够正确。一些论坛、微博平台及其他及时通讯软件,让大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也把具有相同认识的人聚集到了一起,一部分持有狭隘观点的力量被无限放大,最后导致扭曲了正确的道德观。

(二)网络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影響

网络的全球性扩大和加速了同一文化根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的交流机会,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参与到同一群体或不同团体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流方式对解决人际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道德情感起到了积极的。另一方面,网络个人身份的匿名性扩大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大学生的网络言行由此失去纪律性,在没有监督、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状态下,道德情感逐渐被毫无意识的失去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真实性和确定性,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弱化了大学生的真实情感。

(三)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影响

网络媒体向社会传播的负面反文化内容,对社会、道德、伦理、心理等产生比以往传统教育方式更大的影响,轻易地将正统的价值观念冲击得摇摇欲坠,以各的“英雄”形象成为大学生崇拜的对象。由于网络媒体所制造出来的“英雄”形象是虚假的,大学生对这种虚假形象的认同代替了对社会价值和规范的认同,由此产生了“虚拟社会化”,而虚拟社会化与真实社会化的断裂又造成了大学生角色认同危机。

(四)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统计告,目前高校在校大学生中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网络媒体的主流客户群体。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新兴事物的积极体验者,不但是网络媒体用户中最大的群体,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网络最活跃的群体。对大学生行为具有深刻影响的网络媒体信息主要有文本、图像、视频信息和网络游戏,据调查网上信息近一半与不健康的信息有关,近六成左右的大学生在网上无意的接触过黄色信息,垃圾信息弱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污染大学生的心灵,误导大学生的行为。网游戏一方面它是文化、艺术和高科技术的结合,另一方面又是运营者谋取暴利的手段。络游戏在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团队合作方面凸显出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不加约束的话,对大学生道德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网络游戏世界里,玩家无需顾及后,以暴力、血腥或色情为特点的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长期处虚拟世界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时常会感觉角色难以调适,倾向于焦虑、急躁、叛逆力,少数有越轨行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网络媒体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传统道德教育的地位不可动摇

大学生的叛逆性使得说教在道德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家庭教育与校园文化熏陶在大学生的成长中更凸显出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家庭关系、文化氛围、生活爱好都会耳濡目染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中去,对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不仅要倡导主流文化而且还要抑制那些否定和背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

(二)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深化大学生的自律性

现实社会的道德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三者同时维持,网络道德规范在失去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主要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精辟地闸述了道德自律的意义。大学生的自律性的建立主要靠传统教育的内化,尤其是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力量不可忽视。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考虑将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纳入正常的课程体系,开设具体的网络德育课程,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进而增强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三)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专业化的网络道德教育

构建专业队伍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律、探索有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模式。抓住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潜在的诱惑,使网络媒体成为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载体。在校园网上唱响主旋律,把握导向,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存、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在网上互动系统中指导和鼓励大学生网络用户参与网络建设、管理、研究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认知与实践层面规范网络行为,形成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兼容、和谐共进、共享共荣的机制和格局。

(四)发挥社会监管职能,规范网络媒体内容建设

网站经营者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以创造利益为首要目的。发挥政府、社会的监管作用,加强网络监督与立法,构建有效的信息拦截管理系统,将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信息堵截在可获取范围之外。采用互联网内容选择平台、信息过滤软件等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选择、过滤、监督,以达到净化网络信息、防止、有害信息在网络上发布和传播的目的。采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游戏的时间进行监控,按时提醒下线,使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的时间予以限制,扩大网络媒体的正面影响。

总之,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媒体就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的使用好这把“双刃剑”,网络媒体的建设是长久的、动态的,所以要求相关措施也要灵活变化、与时俱进,才能促进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网络媒体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J].孙志方.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机制[J].潘曦.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05).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道德教育互联网+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