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瑶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学风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关系,同通过分析高校学风建设培养面临的现状问题成因,笔者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学风
当前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学风,是学人德操的首要表征;学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要求和基本任务。在学生工作视角下,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与学生交流接触多、了解学生需求,更应及时回应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回应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的困难,回应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遇到的真实困惑,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从而提升教育的现实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学风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关系
1.目标相同。学校中,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学风建设,其目的是都是通过理论方面的教学,培养一种态度,掌握一种方法,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行为上形成正确的三观,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让学生可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
2.核心内容相同。高校的学生,三观尚处在可塑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学风建设的目标就是确保在学校的领导下,让学生养成规范的学习生活习惯,以适应“象牙塔”外的社会生活。
3.两者相融。学风建设也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风建设为载体,思想政治建设不能单单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来形成,必须加以学校的引导和督促,而学风建设就是这样一个措施。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力度,确保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二、高校学风建设培养面临的现状问题成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纪律松懈。有的大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心思浮躁,学习目标缺位或错位。有的学生追求吃喝玩乐,平时不用功,考试前搞突击,重考、重修成为家常便饭。有的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学习劲头。二是专业思想淡薄,学习意志薄弱。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觉得没有前途,不安心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厌学现象。三是心理负担重,自我约束力差。
2.教师方面的原因。个别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缺乏事业心; 部分教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进取心; 个别教师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缺乏爱心; 个别教师经不起金钱诱惑,物欲熏心; 个别教师师表意识淡薄,形象扭曲; 个别教师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束缚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质量差,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良学习。
3.学校方面的原因。不少高校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办学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追求经济效益,教学质量不断下滑,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 有的高校考试方式不尽合理,强调学习结果考核,忽视学习过程考核,一次期末考试定终身; 有的高校考试内容不尽合理,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不够,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社会方面的原因。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提升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导致良好学风的衰退。
三、高校思政教育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加强入学思政教育。分类别、有侧重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夯实学院分类培养基础。组织新生家长见面会,班级团体辅导,提高大学学习和生活适应性;邀请学院系主任开展专业教育讲座,组织新生参观各种先进单位及革命烈士纪念馆,加强新生学院归属感和专业教育;组织学籍管理教育大会,帮助新生了解各类规章制度,树立学习生涯规划意识。
2.完善制度促进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规范,这就需要以必要规范制度作为执行标准。当学生大一进校时,辅导员都会强调学生阅读学生行为准则规范,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校活动应遵守怎样的规则,以及学生学习的评分标准。但是在学校活动中,除了需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教学同样需要纳入到学风建设中。因此,高校需要制定教师考评制度,考察教师在学校中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应完善班级考核,制定检查评比制度,明确评比细则,并把学分建设纳入到学生工作考核中。做好学风建设就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为此,学校要及时收集整理学院学风建设经验,将好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以座谈会的方式传授给其他学院。
在学生奖学金评比上,学校可以设立单项奖学金,以激励学生特长的发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3.以教学落实学风建设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是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因此,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高校思政课程将其建设要求落实到学生学习中。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就需要根据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增设学风建设的内容。落实过程中以下几点原则需要遵守: 首先是融合性原则。学风建设与思政教育有许多相一致的内容,但这并不代表着学风建设就是思政教育,两者同样存在自身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学风建设要求,并不能一味为了学风建设而教学,应将课程教学涉及教学内容与学风建设无缝連接; 其次是实践性原则。
不管是学风建设,还是思政教育,两者都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形成良好的习惯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两者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就增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理解与接受思政教育。最后是与时俱进原则。社会是不断变革,人类思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传统思想内容并不能社会发展需要,思政教学应在与时俱进原则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与当下时事和校园生活练习在一起。
4.以创新的精神改革学风建设制度。创新是保持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模式上有着鲜明的个性,如何正确看待学生个性是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就需要以创新的精神改革学风建设制度,使学校的学风建设更完善且有效。中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直别诟病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学习教育影响更大。
当前高校教育模式还是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理论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中占了很大比重,加上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无形之中受到限制。
因此,高校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应用到实际。比如高校社团活动就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平台,学校可以为学生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平台,以比赛形式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5.强化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理效果也是学风建设最直接体现。学院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堂出勤的考勤力度,辅导员、班主任增加查课次数,多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上课情况,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制度,并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并将到课情况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反馈。发起无手机课堂活动,要求各年级各班积极参加,并对活动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实行奖惩制度,引导学生在课上摆脱手机依赖,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6.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加强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和有效载体。优良的学风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态度、求实的学习作风,同时也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高尚责任感。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把品德教育、所学专业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到实处,建立了教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