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一帆
【摘 要】随着新因素的不断出现,现有的管理范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管理活动。为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一问题:首先,本文分析了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其次,本文对管理范式的发展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建议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适合的管理范式。
【关键词】战略管理;思想演变;管理范式
西方管理思想对全球企业的管理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企业自改革开放后也开始不断学习并应用西方管理思想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绩效等均有了大幅的增长。然而,在新时代到面前,人们逐渐发现:有许多问题在西方管理思想下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比如制度与员工思想的矛盾、被动管理与主动管理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协调等。于是,理论研究人员与管理实践者等开始尝试来寻找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思想。
一、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西方管理思想影响下的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起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战略管理的思想是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经营行为。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将战略管理哲学思想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经典阶段、竞争优势阶段、核心能力阶段和动态能力阶段。
战略管理思想的经典阶段指的是企业以环境和市场分析为基础而进行战略管理的阶段。经典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Chandler、Andrews和Ansoff等。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有:(1)强调客观环境的重要性,企业必须在分析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相应的战略[1];(2)SWOT战略分析模型的应用[2];(3)企业的战略行为是组织内部结构随着环境而进行的适应性调整的过程。经典阶段战略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管理在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组织内部结构化调整的过程。经典阶段的战略管理思想过分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对企业自身能力建设的忽视。同时,经典阶段的战略管理思想在对环境分析时侧重于“静态”的分析,而对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动态性等方面的分析有所欠缺。
竞争优势阶段以Porter为代表,其理论的重要代表是五力分析模型与价值链分析模型。“五力”分别指同行业的竞争、替代品、潜在进入者、顾客以及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企业在对五种竞争力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相应的基本竞争战略来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比如成本领先、差异化以或集中战略[3]。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对相关企业价值链的对比分析等来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4]。竞争优势阶段的战略管理思想以分析产业结构、竞争优势等为基础,能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一是缺乏对自身和竞争对手竞争能力动态性的考虑;二是过分强调了产业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能动性。
核心能力阶段的理论认为,企业间产品竞争背后的实质是核心能力的竞争。即企业需要建立起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并且难以被取代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思想强调企业要将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知识、能力等相结合,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这一阶段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识别与建设等,同时,该理论未能充分考虑到核心能力形成条件的动态变化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突出表现就是剧烈的动态性。为应对这种变化,当前企业战略管理也进入到了动态能力阶段。该阶段的代表人物有DAveni、Teece等。在动态能力理论看来,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当前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暂时的。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去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而不能固守现有的优势。因此,企业的战略指导思想需要引导企业不断的创新,从而在超竞争环境下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此时,企业要在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战略动态的情况下制定战略,在此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地创造新的优势而放弃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
通过分析可知,每一阶段的战略管理哲学思想即具有其适应的环境和对象,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从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以上的战略管理思想均以“竞争”为根本指导,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策略等多以超越竞争对手为目的。而企业建立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企业在传统战略思想指导下的竞争行为仅仅是企业生存的发展的手段。因此,企业需要修正自己的战略管理思想从而改善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二、战略管理范式的发展
一般认为,范式(Paradigm)是一套公认的习惯[5],是研究对象假设和事实的理论体系[6]。范式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构造的模型,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并预测现实。范式是由不同功能组合的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各个要素的组成不同,其功能和意义就不甚相同。不同的范式具有不同的要素,而这些要素往往是企业在战略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工作重点或方向。而被范式忽视的内容并不代表对企业战略管理活动重要性的不足,有些还可能非常关键,这就需要企业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战略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并,防止受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认知、员工的素养等客观条件限制而被企业所忽视。
二十世纪60年代左右形成的战略管理范式主要有两个,即结构跟随战略范式和安东尼—安索夫—安得鲁斯战略范式。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范式强调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来保证企业战略实施的成功。而安东尼—安索夫—安得魯斯战略管理范式强调高层管理者在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到二十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的管理范式开始出现。新的范式出现了许多新的观念或理论,比如远景驱动管理、核心竞争理论、重视组织学习等。Michael Ray经分析后发现,企业的新范式具有许多特征,比如在组织结构方向越来越趋向于扁平化,要重视企业的未来,同时重视员工的思想、学习与不断进步,企业还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7]。
以上战略管理范式主要是在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建立和发展的,西方管理思想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在这里也同样难以得到好的解决。比如,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的关系问题、战略制定与实施之间的冲突问题、战略制定者与执行者矛盾的问题等。因此,为更加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尝试用道本管理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以道为本的战略管理范式来处理这些问题。
三、问题解决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知,当以西方战略管理理念指引下建议的管理范式在当前环境变化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显得不适用,本人认为,我们可以尝试从国内寻找答案。我们就需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有助于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战略管理相关问题,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处理好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等工作,从而使企业更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比如,中国的“道”思想。道,即规律的总称,这些规律既包括自然界的规律,也同样包括人类社会的规律。道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之一[8]。道作为中国思想的中坚思想,推动着中华文化不断的向前发展。中国的道本管理即以道为本,道本管理思想是在神本、物本、资本及人本之后提出的新的管理思想[9]。在道本管理思想指导下,企业可以在多方面获得良好发展。当然,管理范式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也许需要综合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来总结,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迷信国外的管理思想。因此,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从寻找到一个更加科学的范式来指导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CHANDLER, A 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M]. MIT Press, 1962:10~12
[2]ANDREWS, K R.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M]. Homewood, Richard D. Irwin, Inc.1965
[3]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3~5
[4]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33~61
[5][美]馬格利特·玛斯特曼.“范式的本质”,《批判与知识的增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88~90
[6]ANSOFF H I. The Emerging Paradigm of Strategic Behavior[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7(8):501~515
[7][美]麦可·雷(Michael Ray).企业新典范[M].台湾:牛顿出版公司,1997
[8]金岳霖.论道[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8
[9]齐善鸿,曹振杰.道本管理论:中西方管理哲学融和的视角[J].管理学报,2009(10):1279~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