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林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对人才的需求也发展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人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劳务输出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方向与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劳务输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劳务输出的规模与范围日益扩大。劳动者不仅在本国的不同地区进行流动,面向国外的劳务输出数量也日益递增。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促使就业需求产生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也由原来的高精尖人才,扩展到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人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一、劳务输出的意义
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事业。国内劳务输出的工资报酬通常远高于输出地,国际劳务输出人员的工资报酬更是丰厚。“一人在外,全家小康”己成为劳务输出利益的真实写照,可极大增加劳务输出地的地方收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劳务输出不仅仅是经济的交流,还包括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交流等许多方面。通过劳务输出人员,可以将我国先进的思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图景传播到世界各国,从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减少对中国的误解和不良印象,也有利于为我国的劳务输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国内劳务输出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可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增进国际交流。在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国际劳务输出向国外转移劳动力实现就业,是解决我国富余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做好劳务输出,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劳务输出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随着国际劳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劳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水日益提高。高职院校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时代需要的全方位、多层次、高素质的复合人才。
(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找准市场切入点,进行科学合理定位,重点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级岗位技能型人才。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优化培养模式,树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观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
高職院校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需求,对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在教学体系上突破学科型,突出实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例如,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突出电子产品设计能力教育这一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设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及电子产品维护三大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拓展,提供围绕专业技能的应用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潜能进行选择,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教学特色,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融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底蕴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成为一专多能、具有良好个人素养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四)加强实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对于学校与企业来说是双赢,通过建设起一个全新的平台,让学生不但能够在学校学习,而且还能够到企业开展在岗实习,提升专业技能水平。通过采取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所培养出来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很好地符合企业要求,极大的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此外,实行校企合作,还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为准确的掌握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且有效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培养的针对性。
(五)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加强对口合作的培养人才的模式。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实行校企合作后,企业确定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确定对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确保学校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确保学生实现对口精准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突出优点,是企业可以依据自身需求,对高职院校下人才订单,学校依据订单的标准和要求,有针对性的确定人才培养策略,定向培养人才,并将毕业生输送至企业,从而实现高质高效的就业接轨。
(六)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通常情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技术与资金都相对紧张,所以常常无法独立的建设起高标准的实训基地。而实训基地的质量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由学校和企业一同建设实训基地,不但能够解决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企业将现代化设备以及实际岗位指导人员投入到学校,通过实训基地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满足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标准,解决企业招募职业技术人才困难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七)根据国际劳务市场需求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培训
国际劳务市场对装备制造类、服务产业类、建筑施工类、对外汉语教育类、医疗服务类、IT类的劳务人员需求较多。高职院校要重点开展上述六类人才培训。培训内容以专业实践技能和应用外语为主,培训模式以校企合作的工学交替模式为主。与企业的岗位实践相结合,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经验方面进行集中训练。此外,还要开展涉外知识、东道国民俗知识、劳务输出法律保障知识等培训,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八)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情况和专业特色主动联系境内多种形式的外资企业,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境外就业渠道除选择优质中介外,高职院校还可自己筹建国际劳务输出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安全可靠的实习和就业信息,为学生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发展等相关的知识融合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去。针对国际化就业开设相关政策、国际法律法规、文化和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讲座设立就业咨询室,结合专业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实行分类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人才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人才的频繁流动已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抓住这改革契机,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时代需要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东辉;李明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才智;2015年09期
[2]郎振红;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