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飚
【摘 要】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推进,老旧的建筑被现代化大楼替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原来市民相互交往的行为不复存在,且原有社区格局也被摧毁,现代城市中很难再找回往日市井的记忆。而市井文化如今靠新城市的文化体现,但是仅靠旅游文化区打造是不够的,还需要艺术介入现代城市构架之中才能填补并再现昔日市井生活状态。笔者根据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论,以镋钯街的城市意向分析市井生活演绎手法及其意义。镋钯街被列为“世界最酷50街道”之中,说明这条街道不仅仅具有时代性和艺术性,更关键的是它保留了市井生态,并且与城市更新有机的展现出来。
【关键词】城市更新;市井;镋钯街
一、成都市井生活现状
现代城市更新是一个去层级的过程,所谓层级是传统城市从区域到城市范围的空间结构有秩序的层级,例如:住宅-巷道-小节点-街道-小广场,这种秩序关系从小到大服务于市民公共交往。如今高楼林立的新城市之中,场所层级的缺失,市民无法再践行原来的层级行为使得市井生活失去认同,导致一些市井生活逐渐边缘化。
(一)市井、场所与市民的关联性
笔者将市井、场所、市民的关系做出以下分析:
1.市民改造场所形成市井。市井生活笔者这里认为市民日常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活动实践,固定的空间固化了市民社会实践方式与种类,使人们的交往行为在场所中固化,即城市中丰富的层级结构带给市民多样的实践空间。
2.市井是场所的认同。市民主动的将空间第二边界线改变,例如商店门口挂的幌子招牌,这些行为不经意间对空间的改造形成了“标志物”。空间中的“标志物”在市民意识中形成固定的符号,这些符号被称作被称作“记忆载体”,即认同的符号。市民通过这些符号的认同形成场所的记忆,逐渐形成“集中”与“定点”的市井活动。
3.场所促进市民的市井交流。市民在场所中相互的交流也是形成市井生活的一部分,场所是市民交流的公共空间,大范围的人际交流使市井生态活化。
(二)被边缘化的市井生活
1.吆喝。成都市的市井吆喝在大规模城市更新之前大致有以下几类:收废品、磨刀补茶壶、丁丁糖、打牛奶以及商贩叫卖等,这类吆喝在上世纪80年代至新千年初依然存在。吆喝是市井声音的提炼,例如丁丁糖,叫卖者手执一个铁锤和铁板通过有节奏的敲击发出“叮叮”的声音传播。磨刀的吆喝:磨刀,磨剪刀菜刀,补茶壶。除了人的吆喝,通过喇叭播放收废品的声音,都在2010年之前逐渐消失。
2.街头风情:皮匠修车摊、刮面剃头匠等。这些市井风景过去存在与露天菜市场等人流较大的场所,人气带动财气。成都人有看热闹扎堆的习惯,这种行为很好的成为了商家的“幌子”,也活跃了市井的气氛。由于市容的改造,露天菜市场和这些街头风情在城市中已经消失。
(二)留存的市井生活
1.茶馆。四川形成独特的的袍哥文化和川剧文化将茶馆星罗棋布的设置在成都市,成都茶馆驰名中外,极具悠闲这张名片。鹤鸣、大慈寺、文殊院等地的茶馆人人皆知,市内的旅游资源打造,茶馆这一市井场所更加吸引外人。此外,茶馆也带动了掏耳朵、三大炮等极具生活气息的市井活动。
2.麻将。麻将在四川非常风行。在成都早已经没有传统意义的茶馆了,没有麻将桌的成都茶馆,不是真正的茶馆或者赚钱的茶馆,不少大众茶馆半壁江山都被打麻将的麻友们占领了。在成都大到官场小到市井生活,搓麻将已经成为打通“关节”的最亲和自然的沟通方式。
二、镋钯街案例分析
镋钯街,原本是存放兵器的仓库,得名自光绪年间,是成都一条有名的老街,曾是大慈寺的一部分,当年是用来存放兵器的库房。而镋钯街这个地名,在全国是唯一的。2018年被英国权威旅游指南杂志《Time Out》评选为“全球最酷50城市街区”之一,排名19位。笔者将依据凯文·琳奇的城市五要素意向来分析镋钯街的市井生活的演绎状态。
(一)道路与边界。镗钯街街道设计虽然没有保留原始的街道形式,但是街道空间分布明确,众多公共艺术作品穿插其中。市井的公共艺术作品集中在街道一侧,而建筑围合的街道的空间将行人视线保持在艺术作品上,这样设计不仅形成良好的“场所”效果,而且形成流畅的线性游览路线,展示了现代城市视野下市井生活的序列。
边界的建筑多以民国风情的海派建筑,红砖青石、铸铁栏杆、绿树掩映,这些意象都展示出街道的历史记忆。崇德里作为镗钯街的“招牌”,连带将隔壁的卫生间也设计成传统民居样式。店面的元素虽与街道历史氛围不符合,但这些新的事物是城市更新的结果,在整体的街道历史氛围中锦上添花。
(二)区域、节点与标志物。镗钯街的入口是地标性建筑——崇德里。经过设计师王亥的重新设计后,焕发出新的老成都气息。在“不动一柱一梁”的情况下,原始的柱子与墙体都得到保留,三座曾经破烂不堪的百年老宅院在城市更新的理念下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崇德里也成为了一个展示地道成都生活与食史的文化空间和生活体验馆。东门盛景艺术景墙采用金属板蚀刻,墙砖围合的河道的形态中描绘出东门内外的市井景色,地面上的活字印刷雕塑以参差不齐的高度表现市井生活繁荣。活字雕塑分割了崇德里区域与青年图书室的区域,也为下个区域作开篇之语。
空间中穿插了与街道相关的公共艺术作品,例如镗钯街的街道名称牌,以仿古青砖作为墙体材料,“镗钯街”三字又经过精心设计富有现代艺术气息,与崇德里相呼应。镗钯街1号墙上安置的铭牌,文字外框是镗和钯两种武器,呼应镗钯街历史文化。街道尽头有“镗钯街”三字的造型艺术,增强街道艺术氛围。
(三)“酷”街道。镗钯街被评选最酷街道,是因为它不仅仅展市井记忆,而且将城市更新的新事物有机的结合进来。88青年空间,它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享有盛誉,让镗钯街被更多人知晓。“Lets Grind”咖啡创意小铺。“轩客会·格调书店”,这是文轩旗下第一家市区内的“轩客会·格调书店”,定位于“生活艺术”,也是书店“2.0模式”的全新尝试。这些新鲜的店铺和理念打造出街道标志。市井街道就是一个舞台,这些元素就是城市更新带给老街道的“酷”,也是老街道的宣传名片。
三、展望
通过镗钯街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老街道老市井的消失是城市更新必然的结果,保留这些记忆只有在记忆载体的基础之上有机结合现代新事物,更新这些场所焕发新的活力,与传统市井相结合,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地标的设计。地标如同前文叙述的“标志物”,是市井记忆的核心区域,可以极大促进市民认同感。一个好的地标设计如同一张名片提升场所的知名度,浓缩场所的文化。地标设计可以是旧建筑“修旧如旧”的更新,也可以是全新的公共艺术设计。
(二)公共艺术景观打造。公共艺术景观以自身独特的包容性在场所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场所历史记忆,也启下城市更新的创意与现代文化。现代街道的艺术性与叙事性皆由公共艺术体现,城市更新也更需要公共艺术锦上添花。
(三)创新性与年轻化。现代城市利用自身文化吸引大量青年創新力量进入,年轻化、智能化与前卫的设计都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场所。通过网络的传播,成为网红打卡地点被更多人知晓。
如今成都市还有很多城市市井空间因为城市更新正在逐渐流失,通过五要素与有机结合的手法运用促进市井新的演绎,增添城市文化活力,改造城中村棚户区,增加新城市的活力空间,带给城市与年轻人更多前景机会演绎新“市井”。
【参考文献】
[1]朱荣,吴尧. 城市·记忆·形态:心理学与社会学视维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