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注重三家”论述刍议

2019-07-05 11:20房佳瑶贺祥林
决策与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习近平

房佳瑶 贺祥林

[摘    要]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是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的基础理论与中国式家庭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探索,这既开创了家庭研究的唯物史观与伦理学新视角,又体现了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多维视野。习近平“注重三家”论述要求既要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使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又要重视第一课堂的先教性,增强父母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应以优良家风引领社会风气,吹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号角。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国家意识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需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以及寻找载体平台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习近平;家庭;家教;家风

[中图分类号] D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7-0010-08

家庭是个体思想、性格形成的重要场所,是社群体系中最基础、最普遍的存在形式,因此家教内容、家风文化的涵养,必须以稳定的家庭单位作为实体依托。可以说,世代承袭、蔚然独到的家教门风已成为国民素质的显示器和社会精神文明的晴雨表。家庭和睦不仅关乎个人幸福,而且是检验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进步的标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家庭建设的重要性,系统论述了家庭、家教、家风优秀文化在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并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是新时代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题中之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开展对习近平“注重三家”论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注重三家”论述的理论价值

(一)开创了家庭研究的唯物史观与伦理学新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论述,是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的基础理论与中国式家庭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婚姻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其辩证的历史的家庭观,是研究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论述的重要理论支撑,对我国在新形势下扎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家庭和谐氛围、促进社会风气向好向善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注重三家”论述,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家庭基础理论的新视角与新增长点,又显示出其在中国家庭建设应用理论中的特殊价值。

家庭既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温暖港湾,也是少年儿童三观成长和品德养成的基地,优秀的家教家风应被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代流传。家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在结构变迁、规模调整、观念革新等方面存在着国别差异性,这就意味着贯彻落实习近平“注重三家”论述,广泛开展家庭建设,必须基于中国式家庭发展的具体实际,既要汲取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文化精髓,又要从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伟大实践中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善于学习共产党人培育树立红色家风的宝贵经验。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对优秀家风的涵养与传承。无论是古圣先贤的诫子家书,还是革命先辈培树的红色家风,又或是领导干部恪守不渝的廉潔家训,都彰显了中国人民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精神传统和文化自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具体表现为,家庭责任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缺位、离婚率普遍上升等。要想解决当前我国家庭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中国式家庭发展的现实出发,以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继承、学习传统文化,涵养传承优秀家风。

从文化意蕴方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三家”论述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伦理学多以家庭道德为研究对象,从家庭成员缔结的血缘、婚姻关系出发,主要研究传统家庭的德育功能和伦理价值。在中国古代,儒家奉行的三纲五常最初是封建统治者用以奴化人民、稳固政权的工具,后来逐渐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家、家与国相互关系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现当代,家庭承载的生养、教育等核心功能逐渐弱化,一时间,突破道德尺度,甚至超越法律底线的不良伦理现象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夫妻感情破裂、家庭分崩离析、子女教育缺位等问题,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伦理学的角度挖掘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积极成分,倡导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思想和道德遗产,致力于涵养传承优良家风是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论述的内在伦理学逻辑。习近平的“注重三家”论述正是基于我国家庭研究之上,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家庭建设理论。

(二)体现了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多维视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族亲情,崇尚家和邦兴。联合国自1994年起设立了专门的“国际家庭日”,旨在重申家庭的港湾意义,鼓励家庭核心成员回归家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文明家庭”的创建中,从而促进亿万家庭实现和谐、进步与共荣,确保当代家庭结构相对稳定,保障家庭生育、教养功能基本实现。可见,注重发挥家风在陶冶德行、浸润人心方面的独特作用已成为集体认知与时代共识。

从制度意蕴方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三家”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内涵。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健全完善家庭制度,保障家庭这一基本社会组织良性运转,建立家庭内部长效教育机制,以优秀家风引领社风建设,这是社会学为我们提供的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家庭、家教、家风论述的独特视角和基本思路。社会学侧重于研究家庭的社会功能和族群内部成员的行为动机。具体而言,一是通过强化家庭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二是通过解码家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特征,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注入到家庭成员的血液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家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解读和系统研究,并以社会学的视角思考、评价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的践行效果,是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论述的内在社会学逻辑。

从德育意蕴方面来看,习近平“注重三家”论述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学侧重于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旨在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修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实现目标上不谋而合。家庭是个人成长生活的原初场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和品质素养等,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十分重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力求发挥教育合力的强大功能。对此,开展家庭环境分析,坚守家庭教育阵地,同时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涵养优良家教家风紧密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实施方法融入家庭生活中,有利于家庭文明建设落细落小、落稳落实。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家庭环境、物质或精神文化氛围对家庭成员身心发展的特殊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论述的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

二、习近平“注重三家”论述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是其阐发“注重三家”基本内容的原始文本。其中所凝练的爱国爱家、重教养德、倡导廉政、净化党风等思想体现了家庭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使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又要重视第一课堂的先教性,增强父母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应以优良家风引领社会风气,吹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号角。

(一)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使家庭梦融入民族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注重家庭”时强调,实现亿万群众基本“家庭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目的和意义上并不冲突。“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2]。古往今来,家与国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的两大存在,家是最小国,国载千万家,历史經验表明,家和万事方兴。一个家庭,只有其内部结构达到相对稳定,成员关系实现和谐统一,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即坚不可摧的向“家”力和凝聚力,进而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国家繁荣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而家庭建设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构建小康家庭不能一味追求人均GDP和收入的猛增快涨,而忽视了为他们提供精神滋养,家庭和谐、家教向上、家风纯良是全面小康在家庭文化领域的突出表现。举家奔小康是每个普通人的家庭梦,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国家的民族梦。当前,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注重家庭”这一口号,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实现家庭梦的基础和保障,积极鼓励亿万人民追求幸福美满、和谐融洽的“家庭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家国情怀和拳拳赤子心。

(二)重视第一课堂的先教性,增强父母的责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注重家教”时,认为品德塑造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旨归,家长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肩负着道德培养的重要职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开展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堂。儿童早期认知活动多以简单模仿为主,家人的言谈举止、礼仪形象等常常成为其模仿的重要素材。家庭成员尤其是直系血亲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智力发育和人格发展。因此在儿童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若能以身作则,在品德修养方面率先垂范,即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同时,要凝聚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力量,充分发挥家社校教育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开展家庭建设,关键在家教。如果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那么家教就是贯穿整个人生,永远也上不完的必修课。家庭教育的蒙学特质决定了其本身是启迪智慧、涵养幼德的原初途径。从本质上讲,家教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实践缩影和情感依托,既是家庭内部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又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个人品德塑造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注重家教”口号,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品德教育,鼓励广大家长们要身体力行,重视言传身教,在日常交往中,帮助儿童树立道德意识,形成基本的认知修养,从而教会孩子处事做人的深刻道理。“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注重家教”所做的重要指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要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落细、落小、落实,关键在于将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家庭是个人生活成长、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的主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殊途同归。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对家教内涵进行及时补充,离不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基本工程。

(三)以好家风引领社会风气,领导干部需率先垂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注重家风”时,认为好家风是优秀家庭文化长盛不衰、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家风正则民风淳、社风清,质朴优良的家风不仅可以带动一家之兴,更是整个社会、民族、国家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来源。家风连着党风,党风系着政风,政风影响着国风。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从来就不是一家之私,而是关系党领导执政以及民族复兴事业兴衰成败、关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国家大事。当前先后开展的“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发扬以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勤俭自强为核心的党的优良传统和务实作风,教育其无论是在严谨有序的党组织生活中,还是在宽松自在的家庭生活中,都能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不做“两面人”。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3]。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提高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家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以优秀家教涵养模范家风,以廉洁家风引领党风建设的新模式、新常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这要求党政干部必须站在党性高度,深明党的生死存亡大义,在“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从严治家”方面坚持“良性互动”与“恶性必除”相统一,加大家风建设力度,大力倡扬廉洁党风。当前,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也要树好干部家风这面旗帜。作为共产党员中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觉悟以及思想境界应比一般党员或普通群众高,这也决定了他们必须率先垂范,肩负起传承共产党人模范家风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注重家风”这一问题上,首次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2]。

三、习近平“注重三家”论述的实现路径

家教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深植于厚重肥沃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也存在于优秀共产党人捍卫党的光辉形象、培树党的优良作风这一伟大实践中。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国家意识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需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以及寻找载体平台三方面入手。

(一)加强家庭建设宣传,拓宽家教家风宣传途径

一方文化、一种思想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宣传,不能焕发新的活力,就会陷入“酒香但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就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优秀的家教、家风之所以能跨越古今、跨越种族,在当代对个人修身、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主要归功于新闻舆论的广泛宣传。譬如中央电视台曾在“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开设“家风是什么”“家教家风大家谈”等专栏,通过实地走访和文字报道,深入了解各类人士对家庭、家教、家风的独特印象,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重家庭、学家教、树家风”的热潮。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主流媒体对家庭、家教、家风的舆论宣导尤为重要。基于此,主流媒体必须树立责任意识,注重舆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如实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是开展舆论宣传的最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思想的系列重要讲话应成为媒体宣传的依据和蓝本。同时,开展家庭文明建设也离不开新媒体的助力。网络时代下快速崛起的新媒体、自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主场,诸如QQ、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网络新媒体占据了信息时代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宣传新思想、反映新问题的重要阵地。传统家教家风的宣传手段不能只局限于传统媒体报道,只有不断创新阅览形式,不断丰富传播手段,才能使家庭文明建设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才能使以家教家风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焕发新的活力。

(二)大力创建文明家庭,建立长效培育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婚姻家庭领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家庭的港湾意义和维稳价值日渐消减,家庭的社会功能和文明作用不断弱化,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幸福家庭建设势在必行。当前,创建文明家庭的号角已经吹响,做好“五好家庭”创建工作正当其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需要引导广大家庭树立“和谐友善、睦邻团结”的家训规范,教育家庭成员自觉传承优秀家风,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关于“传承优秀家教家风”主题活动的具体方案,积极发挥妇联组织在开展家庭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另外,涵养、传承优良家风也离不开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領,先进典型、模范家风是传承、发展现代家风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照。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家风”,党的优秀干部在克己奉公的一生中留下的“干部家风”是创建文明家庭的珍贵素材,是重要的家教家风典型。创建文明家庭、传承优秀家教、树立文明家风,还需从完善制度入手。建立长效培育机制,使家风家教不因一次社会宣讲或领导人重要讲话的结束而结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长效持久地发挥家教家风的教化功能。

(三)把传统优良家教家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庭、家教、家风思想要得到广泛传播,必须寻找合适的价值载体及传承平台。当前,在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关键节点,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良好契机。通过对传统家教家风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概括,从而凝练出14亿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家庭价值观。优秀的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把传统家教家风文化纳入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框架,实属两全其美之举:既能给家教家风打上“全民培育”“全民践行”的标识,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国家意识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将传承优秀家教家风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不能只对基本概念作简单相加,而是要从更深层次的学理逻辑中寻找相关性。当前在中国学术界,多数专家学者尝试从中华优秀家庭美德中提炼出最一般、最朴素的“家庭观”,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框架中。毫无疑问,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思想实施路径的现实思考和积极创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的建设、良好家教的培养以及优秀家风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三家”的论述既是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复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必然,又是涵养良好社会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诉求。探讨习近平家庭、家教、家风论述的理论意义、现实要求与实现路径,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5-

02-17.http://news.xinhuanet.com/

2015-02/17/c_1114401712.htm.

[2]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16.

[3]习近平.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N].京华时报,2015-03-07.

[责任编辑:李利林]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习近平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家教“漫”镜头
家风伴我成长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