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05 18:43王变霞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用管理信用

王变霞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数企业为了立足,忽视信用的重要性。长久以来,我国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体系发展不完善,信用制度不健全,总体发展程度滞后,导致信用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目前的信用管理现状,以及造成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几点改善我国信用缺失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用;信用缺失;信用管理

信用问题最早在发生商品交换之初就已存在,作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它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和保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但在我国,商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曾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大环境下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欠缺。面对这种境况,我们必须反思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寻求高效的信用管理方法,加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又称为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均以信用为基础,缺乏信用的市场交易难以持续。在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和长期合作。企业为了维护和争取更多的客户,通常会采用赊购的方式来提高销售额,但由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缺失,信用意识淡薄,加之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最终让失信企业付出惨重代价,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一)信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信用意识淡薄

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很多企业面临淘汰的风险,在多种经济利益诱惑下,企业为了生存不惜违约失信,拖欠货款,甚至与银行频繁发生债务纠纷,逐渐丧失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形成大量坏账、呆账和三角债,造就了这个逐利的社会形态。为了短期利益,企业忽视了外界的看法和评价,彼此间的竞争逐步沦为丧失诚信的畸形状态。企业自身信用维护意识淡薄,信用观念滞后,对信用管理的认识不足,信用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严重的信用缺失,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专职的信用管理部门

诚信是企业间合作的基础,双方合作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信用,因此首先要了解合作企业的信用水平。在我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有效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信用工作的安排,很多企业都将其分配给财务部门负责。他们缺乏对信用数据价值的正确认识,不能充分挖掘信用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因而也就不能通过已有的信用数据进行风险防范。造成了职责混乱、分工不明,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责任推卸的问题,最终无法有效的开展信用管理工作。其次信用管理工作需要较高的技术性,我国企业在选拔信用管理人才时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造成专门人才匮乏,致使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偏低。相比国外,我国信用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吸其精华,应用到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中。

(三)信用管理体系和法规不健全

我国信用体系逐步建立,虽无国家层面的信用法律,但信用教育和专门的信用培训正在逐步开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还不算成熟,关于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道德规范和自律约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企业的信用管理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进行规范和监管,然而我国尚未形成适合自身的、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了政府对企业信用问题的监管不力,造成了企业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肆意践踏彼此间的诚信。信用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

(四)法律处罚力度欠缺,失信成本低下

鉴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于企业间的失信行为采用法律惩处的严肃性不足。对于失信企业只是进行行政性质的处罚,不会造成太大威胁和损失。长此以往失信企业即使受到处罚也不会重视企业信用的管理,反而会设法钻行政法规的空子。为了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他们会通过更多失信行为来谋取经济利益,最终丧失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商业信用缺失现象明显,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法律法规的处罚性力度不足,失信并没有给企业造成太大的成本,最终导致了企业的侥幸心理。

二、解决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对策

(一)从企业自身树立信用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信用是企业生存的立足之本,良好的信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使其长远发展的基础。企业只有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不断完善自身,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管理者首先应重视信用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将信用管理纳入到经营规划中。其次企业管理层自身应提高信用意识,在管理中将信用理念渗透到企业中,建设以信用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信用意识方面的教育培训,坚持“以城做人”“以信立业”的理念,将信用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二)设置独立专职的信用管理部门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首先就要设置独立专职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本部门要有独立清晰的组织机构,职能明确,能有效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财务目标和销售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信用管理部门要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在我国部分高校近些年已陆续开展信用管理专业,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可以优先考虑录用信用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才,尽量做到使该部门的工作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需而变,敢于冲破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以适应客户的发展变化需求为中心,创新信用管理服务,为企业的实际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建立社会信用支持保障系統

首先加快立法,建设法制体系,实行法治监管。现代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企业除了自身努力提高信用水平以外,还必须通过法律法规的监管。国家立法部门应尽快结合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现状,立足实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企业信用问题进行监管,以此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次加强信用治理宣传教育。在信用治理工作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我们要尽量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宣传教育,借助法律管理和道德教育的双刃剑,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以此来引导大众增强信用观念的感染力,净化信用治理的环境。

(四)发挥政府的督促职能,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政府应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信用管里模式,充分发挥督促职能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企业是社会持续发展的输血机构,政府作为各个领域的监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监管的同时,适当转换职能方式,从管理型转为服务型,从强制手段转为引导手段,积极引导企业把诚信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时刻牢记重合同、守信用。通过人性化的监管方式,让诚实守信作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结语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信用缺失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切实改善社会的信用状况。企业始终要把诚信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加强自身信用意识。国家应加快推动立法,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更高的附加值。通过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构筑良好的信用环境。

猜你喜欢
信用管理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江苏省涉农信用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