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国外做过一个社会学实验。
研究者从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中随机选了100个不同职位的人,将这些人带进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村落里,考验他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其中50%的人完全听从研究组的安排,进入村落后就各自去想生计了。40%的人向研究组询问,以争取一些更好的设备,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也摇头离去。只有10%的人没有被研究组轻易打发掉,他们反复向研究组询问各种可能争取到的便利条件,直到将研究组问得不耐烦,最后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或是一个指南针,或是一个打火机,或是一盏探照灯。这些普通的小东西在野外特别有用,更重要的是,这种积极争取合理利益的态度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研究者后来调出这10个人的资料。发现这10个人中有8个是团队中的领导者。没有进行过任何“讨价还价”、看似很顺从的那50个人几乎全是基层工作者。这个实验证明,有积极争取精神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领导者。
我在做心理辅导时接触过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谈到对一些模糊利益的争取,比如餐费补助、年假、婚假天数、公积金缴费额度等,好多人都表示从来没有争取过,老板给多少就是多少。
我问:“为什么不尝试争取一下呢?”一部分人说害怕一争取就丢掉工作机会,一部分人说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去争取这些福利,还有一部分人说是因为不好意思。你去争取了,哪怕只是尝试了一下,也有实现的可能。如果你连试着问一下的举动都没有,那正中老板和HR的下怀,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埋头苦干且不问收益的员工。
积极争取的背后是一种谈判和协商的意识。
我有一个山西朋友,大概受晋商祖辈的影响,他天生具有谈判和协商的意识,总是能在争执中找到双方利益与心理的平衡點。比如你对他说:“明天是星期六,去你家吃晚饭吧。”因为他是个非常小气但爱热闹的人,希望有人来找他玩,但让他白白请别人吃顿饭,又觉得太吃亏了,于是他会想一想,然后说:“那你提着肉来吧。”他总是能在纠结的关头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案。我们不探讨这种对待朋友的方式是否正确,但这无疑是一种积极争取的谈判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