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士玉
摘 要:幼儿美工区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创设能有效支持幼儿创美能力发展的美工区活动环境,是以幼儿为本,挖掘和整合环境资源,提供能满足幼儿多维操作需要的活动内容和材料,建立师幼互动有效环境,支持幼儿创作的艺术表现。通过对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研究,能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美工区 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08-01
自主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时代发展对人的需要,怎样让美工区活动真正成为尊重幼儿的想法,吸引幼儿积极投入,自主活动的场所,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环境的创设 幼儿完成
美工区环境的创设及位置的摆放,并不是教师说了算,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可以根据活动及主题的需要,适时地调整位置,和同伴一起商讨选择材料,布置环境,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可以自己取放作品的展示墙、网格面版等,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布置展示作品,装饰美工区,使幼儿真正成为美工区环境创设的主人。
2 材料的收集 幼儿参与
材料的提供是幼儿自主创作的物质条件,只有材料丰富,并对选择的材料感兴趣,才能引发幼儿的创作,因此美工区材料的收集应该让幼儿一起参与进来,同时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材料提供的兴趣性
只有幼儿感兴趣了,才会引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而幼儿的创作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因此提供丰富有趣,幼儿身边熟悉的物品或废旧材料等,可以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将熟悉的材料进行再创作后的自豪感,从而体验美工区创作的乐趣。
2.2 材料提供的丰富性
美工区里除了常见的油画棒、水彩笔、记号笔、素描纸、卡纸、粘土等常见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创作的需要,引发幼儿一起丰富美工区材料的种类,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与创作欲望,如自然材料:树叶、树枝、松果、石头、稻草、芦苇、野花、螃蟹壳、扇贝等都这些不常用的自然材料,不仅收集方便,还能激发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根据年龄特点提供适量的材料,既不能干扰幼儿的选择,也要满足幼儿的需要,便于幼儿的创作。
2.3 材料提供的目的性
美工区活动中,除了剪刀、胶、各种纸类等基本材料,其他的材料并不是提供的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的放矢地投放相关的材料,以便主题目标有效地完成。
3 活动的主体 归还幼儿
在课程游戏化实施的今天,老师们能追随游戏的精神,放手让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大胆地与环境、材料进行互动,从而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但是也存在着老师们放手过度,甚至放任不管,导致孩子们在活动中变得没有目的,随意操作,忽视了美工区活动的价值,那么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恰到好处?
3.1 认真观察,适时引导
幼儿创设了适宜的环境后,教師应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尊重幼儿的意愿和想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活动中不打扰幼儿,不代替幼儿思维,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充分的操作、探索与体验,尽可能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美工区活动中变得更自主。如在中班《各种各样的车》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提出要造一辆汽车,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做汽车的方法与材料,而是通过谈话引发幼儿思考:做汽车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哪些同伴?如何制作?通过一起商量探讨后,孩子们找来了需要的大纸箱、胶、绳子、瓶子等材料来到了美工区,在孩子们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行为,而是认真观察,当幼儿发现两个纸箱连接不起来的时候,此时教师没有告诉幼儿连接的方法,而是适时地引发幼儿思考,可以借助什么材料才能连接起来。通过一次次地用胶、绳子……等工具尝试失败后,最后孩子们找来了毛根,方便又牢固地将两个纸箱连接在了一起,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2 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在教师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游戏分享的环节,引发幼儿讨论在美工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根据幼儿的需要,引发幼儿不断调整美工区的环境,跟进幼儿需要的材料,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更好地与环境、材料互动,引发幼儿更好地创作和发展。如:在中班《我的家乡》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家乡的桥产生了兴趣,通过和孩子们的谈话,决定收集各种各样的桥来装饰美工区,同时为幼儿创作、设计桥提供借鉴,在制作家乡的通浦路大桥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美工区的空间太小,于是孩子们对美工区进行了重新布局,扩大了美工区活动的空间,为建造大桥提供了方便。
发挥美工区活动的作用,引发幼儿自主发展,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的,以多样化的活动材料及情境化的游戏形式,使幼儿自主地探索,教师要耐心等待,适时指导,充分发挥美工区的作用,让幼儿在活动中变得更加自主,引发幼儿个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