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异常对疟疾诊断的应用

2019-07-05 06:28谢灵霜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疟疾诊断

谢灵霜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异常对疟疾诊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笔者所在城市治疗的18例疟疾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血常规参数以及散点图的变化规律。结果:经血液分析仪分析出三类散点图异常。18例患者血常规基本参数变化中,以PLT降低发生最多。其中5例恶性疟疾患者中血常规指标出现Eo%假性增高1例(20%)、WBC降低1例(20%)、RBC降低1例(20%)、PLT降低2例(40%)、Hb降低1例(20%),13例间日疟换种血常规指标出现Eo%假性增高5例(38.46%)、WBC降低3例(23.08%)、RBC降低7例(53.85%)、PLT降低9例(69.23%)、Hb降低7例(53.85%)。结论: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可以为疟疾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 散点图; 疟疾; 诊断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2-00-03

Application of Abnormal Scatter Plot of Hematology Analyzer in Diagnosis of Malaria/XIE Lingshua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12):-5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value of abnormal scatter plot of blood analyzer in diagnosis of malaria.Method:Eighteen malaria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city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The blood routine parameters and the changes of scatter plot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There were three types of abnormal scatter plots by blood analyzer.Among the 18 patients,the decrease of PLT was the most one.Among the 5 patients with falciparum malaria,there were 1 case(20.00%) with false increase of Eo%,1 case(20.00%) with decrease of WBC,1 case(20.00%) with decrease of RBC,2 cases(40.00%) with decrease of PLT and 1 case (20.00%) with decrease of Hb.And there were 5 cases(38.46%) with false increase of Eo%,3 cases(23.08%) with decrease of WBC,7 cases(53.85%) with decrease of RBC,9 cases(69.23%) with decrease of PLT and 7 cases(53.85%) with decrease of Hb in 13 patients with vivax malaria.Conclusion:The scatter plot of hematology analyzer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malaria.

【Key words】 Hematology analyzer; Scatter plot; Malaria;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Guilin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Guilin 541000,China

世界衛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86%的疟疾发生在非洲,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其余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其他地区,我国的云南、贵州、安徽等地为疟疾高发区,随着医学的进步,本地感染的病例已越来越少了,但随着经济贸易的繁荣及援非行动的不断推进,疟疾的发病率又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疾病以蚊为传播媒介,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2]。当前临床上广泛运用血液分析仪来检查疟疾,能有效诊断出疟原虫感染,降低疟原虫漏检率[3-4],同时能够减轻医疗人员的诊疗负担。不过在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疟疾时,不容忽视的是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主要是因为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复查率降低、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异常不够重视等造成,最终容易导致临床误诊漏诊,耽误治疗。本研究对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异常对疟疾诊断的价值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笔者所在城市治疗的18例疟疾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恶性疟原虫感染5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7~52岁;间日疟原虫感染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患者年龄13~60岁。

1.2 检测方法

1.2.1 检测仪器 选择使用迈瑞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验,血涂片则选用瑞氏-姬姆萨复合染液按照临床检验操作的相关规程进行染色。

1.2.2 检测方法 通过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真空管来采集标本,取2 ml静脉血,然后通过迈瑞BC-6800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再采集散点图进行分析。最后,取上述标本制作血涂片,用瑞氏-姬姆萨复合染液染色,之后用清水浸泡去除多余的染液,待其干后就可进行镜检,观察血细胞的分类及形态[5-6]。

2 结果

2.1 散点图特征

疟疾患者是因疟原虫侵入血细胞后消化血红蛋白而产生疟色素,当裂殖体破裂后,虐色素就会从感染的血细胞中释放,被宿主白细胞吞噬。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就能简便、快速地筛查疟原虫。患者的血细胞散点图出现异常,其异常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区之间的间距消失或者变小,单核细胞区间向右上方延伸出弥散颗粒团,见图1;第二类显示图1的异常变化特征,并且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间距变小,见图2;第三类具有图1的变化特征,并且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之间没有间距,见图3。

2.2 患者血常规基本参数变化情况

18例患者血常规基本参数变化中,以PLT降低发生最多。其中5例恶性疟疾患者中血常规指标有出现Eo%假性增高1例(20%)、WBC降低1例(20%)、RBC降低1例(20%)、PLT降低2例(40%)、Hb降低1例(20%),13例间日疟患者血常规指标出现Eo%假性增高5例(38.46%)、WBC降低3例(23.08%)、RBC降低7例(53.85%)、PLT降低9例(69.23%)、Hb降低7例(53.85%),即患者出现一种或多种变化,见表1。

3 讨论

疟疾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归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7-8]。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在治疗疟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些年来,由于经济贸易的繁荣,与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大,疟疾以恶性虐与间日疟为主,三日疟比较少。一旦患者感染了疟原虫,机体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就会裂解增值,破坏红细胞,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裂殖子与各种代谢产物,这是导致疟疾患者出现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因。释放出的这些产物最終会被具有吞噬能力的血细胞吞噬,导致宿主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附着在正常成熟的红细胞上,很容易引起免疫性溶血[9-10]。患者疟疾发作越频繁、病程越长,其贫血情况会越严重,因此,大多数的疟疾患者会出现红细胞减少现象。虽然,当前疟疾发病率很低,但是如果在没有医嘱提示且仅依靠显微镜检查的方法来诊断疟原虫感染,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还很容易造成漏检。一旦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对其健康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时还会引发区域性传播。因此,利用血液分析仪散点图来诊断疟原虫感染,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所采用的迈瑞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采用鞘流阻抗法,激光散射法,结合荧光染色的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分类。利用侧向荧光强度来反映cell的DNA与RNA含量;利用侧向散射光强度来反映cell内容物复杂程度;利用前向散射光强度来反映cell体积。血液分析仪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并且有信息提示功能。通过精确分析各种白细胞细胞核形态、体积大小、颗粒性质与数量、DNA与RNA含量等,并对异常信息进行提示,就可实现疟疾的有效诊断[11-12]。

这是因为当部分单核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吞噬了疟原虫各种代谢产物以及裂殖子之后,会造成单核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中的内容物出现异常,此外还会吞噬未被感染的细胞以及PLT,导致PLT降低。与此同时,在经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后,侧向荧光强度以及侧向散射光强度均会发生变化,从而在图上呈现出特征性变化,并且会因为单核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形态与吞噬机理等方面的不同而出现不同区域的异常颗粒团。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细胞散点图出现三类异常,分别为:第一类是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区之间的间距消失或者变小,单核细胞区间向右上方延伸出弥散颗粒团;第二类则显示具有图1的异常变化特征,并且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间距变小;第三类是具有图1的变化特征,并且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之间没有间距。同时,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患者RBC、PLT、HB等有不同程度的降低,Eo%假性增高。

本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地方,一是,18例疟疾患者均有图1所示的特征性散点图,但由于可供研究的比例太少,尚不能得出所有疟疾患者均会有第一类散点图所示的特征性散点这一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大量研究探索。二是,除疾病影响外,在出现异常散点图时,还需考虑检测仪器自身的原因,如稀释液与固定剂是否过期;燃料试剂是否充足,并且通入标本稀释池的接口是否堵塞;光检测室是否污染等。因此,在分析异常散点图时,还需对检测仪器及环境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保证检测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综上所述,通过血液分析仪散点异常图,发现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区之间的间距消失或者变小,单核细胞区间向右上方延伸出弥散颗粒团,或者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间距变小;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之间没有间距,并且患者RBC、PTL、HB等有不同程度的降低,EO假性增高,WBC正常或降低,则应高度怀疑其疟原虫感染。这时,应及时并主动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快速发现可疑标本,并将其及时反馈给临床,为诊断提供准确且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冉,叶青.某院1例三日疟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4):2159-2161.

[2]高晓玲,黄琪富,杨美兰.XE-2100血液分析仪筛选检出疟原虫感染1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5500-5501.

[3]廖东铮.血涂片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174-175.

[4]王晓欧,陈小剑,舒旷怡,等.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异常对疟疾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80-81.

[5]罗荣.SysmexXT-2000i异常散点图筛检疟原虫感染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91,93.

[6]华明泉.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D].南京:东南大学,2015.

[7]王庚,陈倩,王欣,等.因血小板减少血涂片复检出疟原虫[J].协和医学杂志,2014(3):327-330.

[8]张艳,袁利月,杨琼.LH750血细胞分析仪异常散点图与单核细胞体积参数在疟原虫感染筛查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8):34-36.

[9] Wang B O,Han S S,Cho C,et al.Comparison of microscopy,Nested-PCR,and Real-Time-PCR assays using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pooled samples for diagnosis of malaria in asymptomatic carriers from areas of endemicity in Myanmar[J].J Clin Microbiol,2014,52(6):1838-1845.

[10]王爱彬,王琳,蒋荣猛,等.疟疾早期溶血与治疗后迟发性溶血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10):608-610.

[11]王朝辉,仲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白细胞散点图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338-339.

[12]陈卫民,王炜,沈菁,等.运用XE-2100D血液分析仪快速筛选疟原虫的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2(1):60-63.

(收稿日期:2018-12-04)

猜你喜欢
疟疾诊断
疟疾防治小知识
疟疾,不再是非洲的“地方病”
某些自制汤或可对抗疟疾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输入性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