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毛焰
【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要从小做起,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当前我国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并探究一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 构建 策略分析
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学家丰子恺曾说,如果人人都能够以作画时的心境来生活,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十分和谐、美好的。这句话无疑证实了美育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美术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积极锻炼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小学美术教学顺应时代改革的潮流增添活力。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推广了许多年,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都忽视了美术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作用。部分美术教师没有遵守美术课程的标准要求来设计教学环节,甚至任由其他的主修课程占用美术课堂的时间。部分家长也会认为学生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不会考美术,学不学也都没有影响。这样的心理现象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美术的意识,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从而也间接地造成了大部分小学生缺乏审美教育,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念。
(一)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美
美术课程不仅仅是绘画课程,教师要注重在多个角度给学生渗透美术知识,促进学生在多个角度对美进行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学习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环保小发明》时,教师可以通过这节美术手工课来锻炼学生利用废弃物品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颜色的选择、搭配以及组合造型的设计能力等,通过废物制作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对于美的理解和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审美氛围
随着近些年智能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和教育手段的互相融合为新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拓宽了教学的外延范围,还开拓了新课程教学的局面。在小学美术教学阶段,美术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来创新教学内容,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向,在宽松、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驱动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来改善学生浮躁、任性的缺点,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广泛的实践和调查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结合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有关“一年四季”为主题的绘画课堂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创设一年四季变化的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展示四个季节中单一景物的变化,还可以展示四季中各个景物发生的变化或者具有四季明显特征变化的相同地点,让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发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四季变换的自然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四季的美丽,同时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激发自身创作的欲望。因此,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情景,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发学生在欣赏美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都知道,美术通常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之中。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审美意识,拓宽学生发现美的视野,这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详细来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化的内容做好备课工作,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美术教师在教学生画小鱼的时候,可以事先准备几条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小鱼,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小鱼,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机提问,比如“鱼缸里的鱼儿都有哪几种形状呢?”“鱼儿身上的鳞片是什么颜色的?”“鱼儿身上的花纹像什么?”或者“大家还见过哪些类型和颜色的鱼儿呢?”,教师通过提问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在课堂中通过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和能力,提升小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四)以情促教,美化学生的心灵
美育的目的就是能够以真、善、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小学阶段的学生内心世界都比较单纯,思想上都相对简单,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突出情感感化的作用,通过情感来推动教学的进展,显著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古人云,言之无文则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给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通过自身的积极行动去感化学生,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去包容学生,教给学生与他人相处的基本礼仪,引导学生清晰自己的人生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我爱爸爸妈妈”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父母都给予自己哪些关心和爱护,想象和父母交流时的场景,通过自己的回忆来绘出图画,还可以配上相应的文字叙述,在班级中展示出来。另外,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给予学生一些行动和言语上的鼓励,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由内而外的产生情感,进而逐渐在情感的共鸣以及体验的过程中深入地感受美的含义。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觉履行传统美德的义务,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除此之外,以感情促进教学还要求美术教师要能够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随时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能力,在提高小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体现小学美术课程中育人的教学作用。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启发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侧重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美,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观察美的能力。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以情促教的教学方式感化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认知,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參考文献:
[1]刘笑夷.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0,(01) :23.
[2]周君霞.分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6,(06) :113.
[3]杨朝.浅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