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豪杰
【关键词】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01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用于人类诊断性、治疗性的留置管道拔出,包括发生意外脱管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出管道,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在李海云169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显示:医院上报的不良事件中,非计划性拔管或管道滑脱的发生率为22.49%[2]。在张桂霞76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显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13.2%[2]。针对笔者科室1例残肢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科室人员进行了个性化护理指导,有效的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8年1月22日门诊收治脑梗死患者1例,年龄86岁,因咳嗽、咳痰、嗜睡、纳差10天入院。入科后查体:嗜睡,营养差,担架入科,不完全性运动失语,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左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侧肌力均为Ⅴ级,双下肢屈曲畸形,肌张力增强,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询问病史,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病史20余年,早年参加解放战争时右手被炮弹炸掉。入科后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率70.40%,淋巴细胞比率19.00%,红细胞数目:3.96×1012/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压积:35.3%,余正常。医嘱给予抗炎、祛痰、肠内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2 个性化资料
患者意识不清,沟通障碍,常年卧床,营养不良,医嘱给予鼻饲饮食,约束带双上肢约束。但患者右上肢属于残肢,在使用约束带时,右手腕部约束带易发生滑脱,患者用腕部反复摩擦鼻翼处胃管固定胶带,致患者住院第一周(1月22日~1月29日)共发生3次非计划性拔管。
1.3 护理方法
1.3.1 向患者家属讲解置管的意义及防范措施
患者属于高龄的老年患者,脑梗死病史20余年,吞咽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长期营养不良,置管后可以尽快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给予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现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加强对家属防导管滑脱知识宣教,發放管道安全宣传页及既往滑脱案例的讲解。
1.3.2 针对患者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护理
科室召开护理讨论会,分析患者反复拔管的原因及特点如下:
(1)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欠缺,管道评估不到位。
(2)环节监管不到位,责任组长未进行及时检查指
(3)拔管多发生在中午和晚上,病房巡视未落实。
(4)管道固定方法不牢。
(5)患者右上肢为残肢,不利于约束带固定。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护理工作上的改良,方法如下:
(1)加强专科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学习,讲解非计划拔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2)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及自身整改措施,每月进行不良事件的总结和学习。责任组长负责临床质控,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尽早进行护理干预。
(3)加强病房的巡视与交接班制度,及时发现患者拔管先兆,尽早给予护理干预,减少拔管风险。
(4)改良导管固定方法,由原来白色医用胶带环形缠绕固定方法改良为透明敷贴Y型固定方法。
(5)改进患者约束方式,在患者右上肢套上长筒丝袜,丝袜末端套过肩关节,再用约束带对患者进行约束。当患者腕部残肢再次摩擦鼻翼处时,丝袜会在残肢及鼻翼处皮肤形成一个移动的保护膜,摩擦时丝袜发生移动而不触及透明敷贴,防止敷贴卷边、脱落,减少脱管可能。
(6)严格落实护理部制定的【住院患者管道评估表】,按时评估,规范化护理工作流程,保证护理安全。
(7)在床头卡上粘贴防导管滑脱警示标识,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
2 结 果
经过上述工作方法的改良,患者在住院第2~4周(1月30日~2月18日)未再发生拔管,该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次数较第一周减少。
3 讨 论
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而言,增加痛苦,影响治疗的及时性,延长住院时间;对家属而言,额外医疗费用,增加医患纠纷;对医护人员而言,重复性置管增加护理工作量,也可能造成护理人员身心压力。随着诊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置管的种类及护理工作难度日益增加[4],减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科室1例残肢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个性化护理,制定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次数,保证患者的治疗及时、有效、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冰梅.根本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中应用.当代护士,2016,03,0180,03.
[2] 李海云.169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社区医学杂志.2016,04,0077,03.
[3] 张桂霞.护理不良事件76例分析与防范对策,包头医学,2016,01,0050,02.
[4] 李丽湘,李亚玲,蔡 鹏,廖健敏,彭 敏.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16,03,0160,03.